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12-25刘士格李华英
刘士格 李华英
[摘要] 目的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于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26例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额外应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进行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冠心病发作次数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冠心病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可在控制临床症状的同时,应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改善患者血糖、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老年糖尿病;冠心病;血糖水平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a)-0018-0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指患者同时受到上述两类疾病困扰的情况,糖尿病可导致患者代谢异常,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占比较大,常规治疗多强调临床症状的控制和体征指标改善,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2016年12月—2018年5月分析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对63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作用,可提升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63例患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 62~74岁,平均年龄(68.3±1.9)岁;病程1~6年,平均(3.3±0.4)年。观察组63例患者,男37例,女26例;年龄 63~75岁,平均年龄(68.1±1.8)岁;病程1~5年,平均(3.3±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性疾病接受基础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降压药服用以及复健练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应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国药准字 H20020202)治疗。1次/d,剂量100 mg,如患者体质较差、血糖值不稳,则改为早晚各服1次,50 mg/次。要求治疗期间每天应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血糖值测定,并与主治医生进行远程交流,获取用药建议,两组治疗均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6個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冠心病发作次数和治疗有效率。其中治疗有效的标准为:空腹血糖或餐后2 h血糖水平降低10%,冠心病发作次数少于2次/月,头晕、昏迷等重症消失或发作次数少于2次/月。其他情况视作治疗无效。
1.4 统计方法
分析数据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更理想,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发作次数和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发作次数少,治疗有效率高,见表2。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糖尿病属于一种多见的代谢系统慢性疾病,以患者血糖的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点。冠心病全称为冠状粥样动脉硬化型心脏病,发病因素复杂,但大部分学者认同代谢问题为冠心病诱因之一。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为特殊,因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不理想,慢性疾病多发的情况下,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目前多主张给予早期的干预治疗。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60岁以上患者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总数的70%以上,其发病率自2012年以来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总数依然较多,是该疾病防治的重点群体[1]。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带有一定的疾病独立性,包括肢体无力、头晕等血糖异常导致的症状,也包括冠心病发作导致的胸闷、疼痛等问题。
3.2 不同治疗方法的价值
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治疗多主张给予临床病情的控制,因糖尿病和冠心病均无法快速治愈,属于慢性疾病,治疗工作在强调病情缓解的同时,引入了原发疾病应对机制,强调通过降压、降糖药物以及一些带有长期价值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疾病处理。从结果上看,各地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参差不齐,能够实现病情明显改善的患者,或年龄相对较小,或合并症较少、某一类独立疾病较为轻微,综合治疗有效率一般不超过80%[2]。该院研究中,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1.43%,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必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是一种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随着其药理作用得到更清醒的认识,也逐步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作为一大类药物,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为降低葡萄糖依赖性,无论患者体内血糖值因何种因素出现上升,均可借助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实现直接抑制[3]。同时,该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也有影响,可改善其释放水平,但因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出现分泌过旺情况,对胰岛素的影响并非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疗效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此前学者[4]在研究中发现,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中含有肠促胰岛素,该物质的可改善患者激素分泌功能,加快多肽激素的分泌速度和总分泌数量,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高血糖素样肽-1多于餐后生成,对患者血糖有直接的控制作用,该物质可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行为,当患者存在胰岛素绝对缺乏问题,胰高血糖素样肽-1作用下释放的胰岛素可直接改善病情。当患者存在胰岛素相对缺乏的问题,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作用可体现在病情缓解上,以控制低血糖问题。
另有学者在分析中发现,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受到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借助抑制胰岛α细胞实现,该细胞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的作用下活性增加,可更有效的分泌胰高血糖素。患者摄入食物后,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可提升食物中营养的吸收效果,使更多有机物质得到存储,而非快速流失[5]。此外,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能够降低患者进餐的欲望,避免无节制进餐导致血糖值波动。近年来学者的研究则发现,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能够通过优化患者代谢的方式,使血脂升高问题得到控制,因此也改善了患者心脏保护能力,因血糖异常导致的冠心病发作问题得以降低。该院在该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冠心病发作次数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这种优势带有长期性特点,能够实现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有效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可在控制临床症状的同时,应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改善患者血糖、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1] 薛俊,俞丹,管崟,等.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及人体成分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 42(12):1422-1423,1430.
[2] 陈庆云,焦林娟.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4):78-83.
[3] 郭亚菊,张勇军,宋书贤,等.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GLP-1和GIP的影响及调控机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1):2260-2265.
[4] 胡圆圆,叶山东,陈超.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37(8):448-453.
[5] 孙一铭.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40-41.
(收稿日期: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