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2019-12-25裴介成庞敬涛冯德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髋关节

裴介成, 庞敬涛, 冯德利

(江苏省建湖县中医院, 江苏 盐城, 224700)

老年髋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多发于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成人骨折的7.01%[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以上部分骨折。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2]。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较好的内固定效果,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有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髋部疼痛、骨折延迟愈合、二次骨折等并发症发生[3]。为进一步探讨PFNA联合中药治疗的疗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PFNA联合中药治疗与PFNA治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骨科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96例,入选标准: ① 年龄≥55周岁; ② X线平片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无先天性髋关节病; ③ 无其他部位骨折; ④ 术前化验凝血功能正常; ⑤ 能够耐受麻醉和手术者。采用AO标准判定分型[4]。按就诊顺序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8例。采用PFNA联合中药治疗的患者设为联合组,采用PFNA治疗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2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是否合并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常规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按照体质量、肢体缩短和骨折移位情况行胫骨结节牵引,拍摄双侧股骨近端X线平片。常规监控患者血压及血糖情况,术前预防血栓性疾病。

麻醉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嘱咐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身体向健侧倾斜20 °, 将患侧垫高,双下肢牵引固定。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复位骨折后,在股骨大转子顶点近端约5 cm处做长度约为3 cm的纵形切口,缓慢插入导针。在X线正、侧位透视下确认导针均已位于股骨中心,之后使用空心钻沿导针将孔扩大,插入准备好的髓内钉。组装瞄准臂,然后插入螺旋刀片引导针,待行X线光正、侧位透视下确认引导针位置后,准确置入螺旋刀片。通过瞄准器进行位置确定,拧入远端锁定螺丝,安装主钉尾帽。冲洗手术区域,关闭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抗凝药治疗,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行主动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联合组术后第2天开始中药治疗,术后1~2周的方药组成: 当归15 g、黄芪15 g、生地黄10 g、黄芩10 g、牡丹皮10 g、乳香10 g、没药10 g、泽泻10 g、玄参10 g、赤芍10 g、茯苓皮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制大黄9 g、生甘草6 g。术后3~4周的方药组成: 骨碎补15 g、续断15 g、枸杞10 g、当归12 g、熟地黄15 g、炙甘草6 g。2组患者均为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各1次。

1.4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5]。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 总分为100分, 90~100分为优, 80~<90分为良, 70~<80分为中, <70分为差。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6个月。 参照Sander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优秀率情况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假设检验采用t检验; 不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行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

随访时间为6~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患肢肿胀均消退,骨折均愈合。联合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联合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联合组Sanders评级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安全性评价

2组均较安全,联合组共发生5例次不良事件,其中深静脉血栓1例次,关节僵硬2例次,合并其他感染2例次; 对照组共8例次不良事件,其中深静脉血栓1例次,关节僵硬4例次,合并其他感染3例次。2组各类型不良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由于中老年人群常伴有骨质薄弱及骨质疏松,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6]。常见的保守治疗以中医正骨加持续牵引治疗为主,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关节制动,易出现髋内翻、肌肉萎缩、肢体萎缩、坠积性肺炎、关节僵硬挛缩等骨折后并发症[7]。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分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其中PFNA和动力髓螺钉(DHS)是其典型代表[8]。DHS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曾作为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但由于DHS设计的特殊性,易发生疲劳断裂或髋内翻等并发症,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9]。PFNA具有术中切口小、出血量少,操作简便及内固定可靠等优点,其主钉与髓腔接触面积大,相较于DHS避免将应力集中在内测骨皮质,适于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等中老年患者[10]。但PFNA治疗也有其自身缺陷,如骨折愈合及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长,免疫功能降低所致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甚理想等[11-12]。

中医药治疗骨折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中药可以加速骨折愈合,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中医理论认为,骨折是由暴力所致,通过脉络到达脏腑,导致气血紊乱,经脉阻滞。临床上对骨折患者应用中药进行辨证治疗。骨折早期因脉络受损,气血失调,应当行气活血,改善微循环; 中期疼痛减轻,肿胀逐渐消退,宜续筋接骨; 骨折后期肿胀基本消失,疼痛基本全无,宜补肝益肾,强壮筋骨,加速组织修复[13-14]。中医治疗不仅能够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还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术后使用还能改善皮肤坏死,促进切口愈合,尤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药内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达到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加速康复的目的。

本研究联合组治疗后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Sanders评级优秀率高于对照组,与郑晨颖等[11]、郑启松[15]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PFNA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恢复良好、不良事件少等优点。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髋关节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