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探析
2019-12-25童申
童申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内部形成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具体包括校风校纪、行为准则以及思想价值观念等。良好的校园文化可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对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重视力度,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1 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方面的教职工应发挥领导和带头作用,注重将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中,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建设,是发挥校园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
实践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表现为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在具体的培育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互动,并且注重组织具有校园文化主题的课外教学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同时,校园文化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可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观念,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领导与教育,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人,保证文化育人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此外,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也能够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品位。
2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1 德育功能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在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学校应致力于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使学校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幽静且具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生可为此感到心旷神怡,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信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文化的引领学生可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
此外,基于文化氛围的德育教学可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为达到这项目的,学校应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保驾护航,并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与学习中,对相关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以期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应在校园文化的感染下,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使自身的言行举止和生活学习方式符合规范要求,进而为综合素质的养成奠定良好的条件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在德育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利用规范的制度准则,为文化育人方案的落实铺平道路。
同时,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尤其是德育理念中集体意识培养。学校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集体,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以集体为单位,注重建立学校的集体文化形象,并将相关的文化理念准确传达给学生,这便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合理且高效地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协调统一。倘若学生未能处理好其中的利益关系,则会受到社交方面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方面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并在集体中,宣传与灌输团结友爱、共同奋斗的积极文化元素,发挥集体对个人的有效带领,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到集体与个人相一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富足,并且在校园学习与生活中,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关注。大量实践表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改善学生性格孤僻的问题,进行可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应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育人的魅力。而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可缓解精神紧张,进而起到舒缓学习压力的作用,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也具有积极影响。在日常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点强化对性格孤僻学生的培养,注重关心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文化育人功能,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心理,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有益条件。
2.2 美育功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校园文化建设环节,教师和学校相关部门应致力于传播正确的美学观念,善于利用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升华学生的美学感受,进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避免学生将“新、奇、特”当作审美标准,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鉴别能力。针对部分学生而言,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和浮夸之风,这对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极为不利,并且也影响到学生的审美标准,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风气,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充分发挥文化的美育功能[3]。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计算机以及课外拓展训练等方式,对学生的内在美进行培养,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内在美应高于外在美。具体应用环节,教师可放映具有爱国情怀的影视作品和优秀文化底蕴纪录片,使学生真正了解内在美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在室外拓展训练中,应宣传和灌输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优秀文化的力量,进而保证文化育人观念的有效落实。在文化育人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和错误的观念应及时指正,并且给予学生有效帮助,使其真正体会到校园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而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也应注重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情感美,优美而舒适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为学生的美学观念养成提供便利条件。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校方面可为学生创造文化氛围深厚的校园环境、注重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例如,可建立校园文化角、文化主题长廊等项目,促使学生徜徉在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氛围中,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文化育人应作为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并提升到战略高度,由此引发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在具体的建设环节,应组织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并选定固定日期作为文化建设主题日,以此将文化育人作为校园发展的常态化项目,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美学功能,同时,在具体的建设环节,应发掘学生的价值,广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发挥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
2.3 实践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发挥文化育人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文化育人的观念。学生在成长与发育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应组织文化氛围浓厚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发挥文化育人的实践功能。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践行文化育人理论。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组织,带领学生慰问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给老年和儿童带去精神鼓励和物质慰问,由此践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文化道德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将相关活动做成规划方案,使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并且在学生范围内进行宣传,保证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常态化与规范化,由此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4]。
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可改善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对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具有多元化的倾向,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且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为提升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和教师队伍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注重利用文化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对文化育人工作承担主要责任,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发挥自身的先进示范作用,促使文化实践教学活动在学校蔚然成风,由此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同时,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文化育人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良好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文化素养,也可促进其沟通协调能力的形成,在具体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文化育人的方案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由此保证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并且在文化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显著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基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