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路径探究
——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

2019-12-25张梦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服务型现代化师生

张梦云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建工作讲话精神的要求,为新时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课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时代定位,提升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从整体顶层设计出发,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服务队伍,通过建设服务载体,发挥好服务效能,为师生发展构筑平台,开辟高校发展的新局面。

1 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探究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1.1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高校治理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是当前深化国家治理的应有题中之义,必须突破现有管理体制瓶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制度进行内部治理的能力,是衡量和评价高校治理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程度。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就是进行大学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从而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校治理的总体效能[1]。有针对性地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探究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立足国情校情,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基层党组织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完善制度体系,做好资源的分配、整合,发挥党基层在党建工作中的优势,形成新的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对高校的组织领导,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拓展党建服务工作的辐射范围,形成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1.2 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新形势下提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能力,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动态全过程即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师生、凝聚共识和促进和谐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践行服务之根本宗旨,实现服务功能的最大化,融治理于服务之中,自觉将服务作为工作追求和自身职责,以解决广大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校要从整体顶层设计出发,紧紧围绕师资建设、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等具体工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服务队伍,通过建设服务载体,发挥好服务效能,为师生发展构筑平台,确保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总的来说,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科研、服务学院、服务当地社会发展为宗旨,通过科学化的治理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使高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输送人才、科研成果、凝聚人心的基层战斗堡垒。

2 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探究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2.1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高校党建是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探讨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逻辑关系,分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高校党建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新思路,对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未达到科学化水平,党的制度体系亟待更新,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一些跟不上实际发展步伐的体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改和清除。同时,对于实施的监督不足,有效性有待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转变理念, 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科学化水平,为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于高校的新需求。

2.2 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现实需要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3]。高校党建的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而高校治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核心目标也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简单地说就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国情需要,进行优良人才的培养,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因此,基于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究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现实需要,为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使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

2.3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4]。当前,高校面临转型挑战,已经进入从量的累积到注重质的提升,这一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首要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观念的转变来带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转变。而高校成功转型和内涵发展的关键,除了依靠学校的高瞻远瞩,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治理模式,运用丰富有效的新手段,依靠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因此,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探究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能够更有效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从而促进高校内涵发展与提升,完成党的高等教育事业。

3 推进当前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三重路径”

3.1 加强思想教育, 强化“大服务”理念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理念抛出一系列新要求。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即为“服务”,因此,首先就要通过深入持久的思想教育深化党员服务意识, 解决好“愿不愿”服务的观念问题。但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使得有些党员干部对服务的理念形成不习惯、不适应,对服务的丰富内涵了解不多,导致“不接地气”。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搭建起服务每一名党员的平台和机会,建立组织内部对党员的关怀、服务机制,加强高校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全力做好“服务师生”工作,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获得最广大基层师生持久的信任和支持,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高等教育人才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必须要开阔眼界,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中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以教科研等业务开展为主要抓手的党组织建设思路,树立服务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科研、服务学院发展、服务当地社会的“大服务”理念,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为学生、教职员工等工作实践中来。

3.2 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制度体系

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制度体系,是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保障,也是实现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完善机制,使其科学化、系统化。首先,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学院党委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制度,逐步建立一套与党建标杆管理相适应的保障性制度和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考评、奖励机制、活动经费管理制度、师生对于活动评价机制,对于党员服务工作中态度的评价、监督机制都是保障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考评由简单的上级组织评价转变为上级组织、组织自评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考评方式,激发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增强服务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全面增加广大高校教职工参与考核评价的参与感、话语权。最后,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借助学校的党课培训会、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课题研讨会等平台,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党建学习交流活动,营造各支部开门学习、追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网络党建模式,双管齐下,提升党建工作的效果。

3.3 强健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针对目前高校治理体系的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的现状,推进高校基层的服务型党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适应当前大环境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创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建立一支愿服务、善服务的党员骨干队伍,因为有些教师的工作重心在教学科研,“党务”和“政务”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导致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效果不显著,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组织举办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和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以骨干带动全体党员。一是组织高校党员通过系统学习党的有关文件和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学习交流;二是学校党委坚持设置基层党组织的科学性, 并将具有较强服务意识、作风良好、服务水平高的党员干部选拔到服务岗位上来,围绕服务宗旨,开展“责任人”等系列活动,强化服务基本功。组建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了党员服务中心站,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三是以理论学习带动专业学习。教工支部遴选教学骨干,为共建支部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师生交流面对面,专业带头人学术沙龙等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和带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服务型现代化师生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麻辣师生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四着力四突破”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启示——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