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遗进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以灵尚刺绣传统技艺走进晋中学院为例
2019-12-25薛雨辰
薛雨辰
(晋中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
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校园是重要阵地。国家提出“非遗进校园”活动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非遗走进校园、融入课堂,并将其视为有效宣传、传承各省非遗的重要抓手。其中,高校由于其知识密集型与人才专业性,是传统文化传播与研习的前沿部队。
1 灵尚刺绣传统技艺走进晋中学院课堂的概况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下辖1 个市辖区、9 个县,代管1 个县级市,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晋商文化的摇篮,市内非遗资源丰富。晋中学院作为唯一一所驻地高校,以培养适应并服务于当地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前瞻性地领悟到非遗的宣传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倡导和引领下,晋中学院在地方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让“非遗进校园”建立长效机制,且形成了持续的良性互动。
灵尚刺绣是位于灵石县、交口县一带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晋绣的一个分支,通过灵尚绣品公司的创意营销形成了产业链,获得了产业化发展。通过校领导与教师的数次实地考察,认为企业生产技艺、主营业务与晋中学院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契合,从而达成合作,于2017年成立了刺绣剪纸非遗工作室,并将灵尚刺绣传统技艺引入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课程体系中,通过邀请非遗传承大师讲学、学生动手实践的形式,来加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并提高其实践能力。目前,刺绣传习班在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每届招收一个班,人数约30 人,往届学生如有兴趣可继续加入,进行为期一学期,约32~64 课时的学习。
2 灵尚刺绣走进晋中学院课堂的资源优势与所遇困境
2.1 灵尚刺绣走进晋中学院课堂的资源优势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山西民间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灵尚刺绣作为晋中地区极具地域代表性的绣品,凝结了晋中人民的智慧。晋中学院对于传承晋绣传统技艺有着多种资源优势。一是人文资源优势,晋中学院的学生生源大多为山西地区,对晋绣技艺耳濡目染,许多农村地区的女孩从小通过母亲的传授和与乡里邻居间的交流,对刺绣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初步的接触与感悟,对刺绣的针法也较为熟悉。二是学科资源优势,晋中学院设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于培养具有文化产业管理经营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开设了许多非遗相关课程,如山西民间美术、民俗学、传统技艺等专业素质拓展课程,还专设了非遗保护与开发模块课程,包含非遗产品创意与设计、非遗产品营销与管理等课程。三是机构资源优势,晋中学院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成为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领域涉及晋中民俗生态文化研究和民间艺术生态研究,聘请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山西大学等研究非遗领域的学者专家,形成了山西省晋中市民间文化和非遗研究的坚实阵地。
2.2 灵尚刺绣走进晋中学院课堂过程中所遇的困境
虽然灵尚绣品在走进晋中学院方面拥有众多天然资源优势,然而,将“非遗进课堂”的理论落实到具体实践的过程是曲折而艰难的,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现实困境来自于学校、学生还有企业。
2.2.1 高校资金短缺、师资匮乏
晋中学院对于“非遗进课堂”在人力、物力的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资金短缺、师资匮乏等方面。对“非遗进校园”工作,学校会对负责非遗教学工作的外聘教师给予补助,但因相关资金的不足,补助数额对于往返于校企之间的外地教师略显微薄。同时,对于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远远难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如关于刺绣所使用的绣架、绷布、针线等刺绣用品,虽然都是由学校出资购买,但数量有限,想要扩招学员也没有充足的材料可供使用,这直接导致刺绣班无法持续扩大规模。师资缺乏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高校缺乏非遗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所以非遗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多求助于民间非遗代表传承人,由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传授相关知识,但是由于非遗传承人一般没有教学经验,未进行过教学培训,对非遗保护传承未形成系统性、专业性的认识,教学过程在规范性与标准性方面有所欠缺。
2.2.2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耐性
灵尚刺绣作为晋绣的一个品种,虽然极具地方独特性,但如果和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相比,鲜少被他人论及,这种较低的社会知名度使得灵尚刺绣自身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不被重视,其开发出来的产品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吸引紧跟时代潮流的大学生的注意,经常会被他们看作是一种古板、“过时”的老物件。加上学校还未能具体地将学生的“学与业”针对性地结合起来,学生对于这项手艺活的就业前景并不持乐观态度。同时,在学习刺绣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经过调研,约八成的学生表示自己绣过的绣品无自制图案,并且绣品的种类无外乎项链、胸针和书签,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新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刺绣传习班长期开展下去的重要保障,学习刺绣的关键不在于静态的形式模仿,而在于对精神内涵的内化与再创。此外,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技艺的学习缺乏耐性,刚开始时许多学生因为对这一新鲜事物略感兴趣而报名参加,但慢慢就会有些学生因种种原因中途退出,能坚持参加一个学期完整授课的学生只占报名人数的一半。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能沉下心性一针一线完成一个刺绣作品的人越来越少。
2.2.3 绣品造型传统、形式单一,不符合现代审美
灵尚刺绣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由灵石县、交口县一带的农村妇女绣制而成,绣制的图案与花样大多符合中年妇女的审美情趣。北方人生性豪爽,创作大胆,喜用艳丽、对比强烈的色彩;在绣线上多用双股,针线浑厚粗犷,加强了色彩的视觉冲击[1]。灵尚刺绣所选取的图案以传统的三大类图案为主打,刺绣所承载的视觉符号较为传统,难以打动年轻人的心。根据调研,灵尚绣品公司目前主营的产品形式有挂件摆件、字画、家居生活装饰品、衣服配饰等,产品形式的多样性有待加强。现代年轻人倾向于简约美、性冷淡风的视觉设计风格,强调以个性化、新颖性的创作理念来表达自我,图案千篇一律、产品形式单一的绣品难以打动年轻人的心,这直接导致刺绣产品逐渐背离现代人对时尚与美的追求。
3 灵尚刺绣传统技艺走进晋中学院课堂的完善对策
3.1 高校方面设置专项基金、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与学校的支持是使刺绣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良性发展并获得学生更多关注的强有力保障。学校应设立刺绣传习班的专项基金,提供经济支持,将基金有效用于对授课教师的资金补助、对刺绣班学员的教授与培养以及刺绣材料及工具的购买使用,从而保障非遗传习班系统有序地进行。
学校要利用各种媒体,扩宽非遗进校园的宣传渠道,把非遗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宿舍楼和餐厅宣传栏、阅报栏、编印宣传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同时,可以在校图书馆、非遗工作室等显要位置树立非遗的成果展览;此外,在校园流量大的地方开展丰富多样的非遗活动,将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常态化,使学生们多方面的了解非遗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唤起学生们的民族记忆,建立充分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3.2 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与对接,加大对刺绣产品的研发
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力度,不仅要在灵尚绣品公司及产品车间开展观摩体验活动,还要派遣一批专业的培养教师及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给学生们授课、讲座,通过进行展演或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让“非遗”文化和民间技艺的“种子”充分播撒在校园[2]。同时,在企基地创办大学生实习单位,这样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习经验,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为企业增加活力。
此外,非遗要走进高校,吸收新鲜血液,需要顺应大学生的审美趋势,艺术与产品本身的创新十分重要,非遗相关文创产品的研发是学生更便捷地认识非遗和对非遗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3]。青年人的文化消费行为是以快餐式的娱乐文化消费和西方节日文化消费为主,因此企业应注重产品创意设计、丰富产品内涵、创新产品形式,研发出既具有艺术美感、历史传承价值,又兼具时尚特质与生活使用价值的特色文创产品。
3.3 学生要积极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学生在学习非遗刺绣传统技艺时,要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如刺绣技艺方面,在遵循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材料、刺绣图案、色彩使用及刺绣技法等方面,都可以对原有的工艺进行改良、简化或者融入其他技术进行大胆表现,在刺绣的细节处理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不同形态的点、线、面,形成不同形态的图案内容,创造出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符合现代人审美追求的时尚刺绣作品。加强学生对故乡传统文化的了解,以正规教育的严谨态度培养下一代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4]。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着过度理论化、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窘境,在非遗进校园方面我们应借鉴乡土教育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学习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横向全面发展,又有利于非遗纵向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