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S理论下中外高校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2019-12-25李钦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大学

□ 李钦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8)

1、背景与意义

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以及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现状来看,一个基本的共识是,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与改革、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实力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前列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和发展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时在高等教育过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是全面体现德育教育和全育人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充分落实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对于培养合格的新时期和新阶段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教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大学的文化建设是体现不同学校的不同的育人理念和教育目标的窗口,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更是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共同环境中凝炼和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并充分融合不同高校精神文化、教育文化和传承发展文化的综合体。如何体现社会的时代性,同时又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沿革的大学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和各管理阶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完整的整体性工程,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设计与规划时,首先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定位至学校发展建设的战略角度,同时要充分重视文化的整体性,不能把文化建设的各项内容分隔开来,例如有些学校单纯注重大学理念的建设和展示,而缺乏真正接地气的实践活动,有些学校则把课外活动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部,或者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片面化、局部化,严重走入了文化建设误区。虽然说现阶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一些老牌高校,已经是日渐成熟和完善,但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误区或不足。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单一文化的表现,而是物质、精神、人文、制度等的综合体现,是文化层次多样化的,通过全局性战略规划的校园文化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自身文化的支撑,同时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CIS理论为基础,借鉴一些国外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

2、国内外校园文化研究比较

上世纪初期发展兴起的企业识别系统CIS,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源自上世纪初期的西欧,例如德国AEC公司,采用这三个字母进行设计,形成独特的字母图形作为代表其企业的标志,第一家在其公司的各种用品上印上图标,形成识别符号,开创了统一识别的视觉识别系统。CIS发展的第二阶段也称为“开发阶段”,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美国I BM公司以“公司标志”的形式,把企业的开拓创新精神固定下来,获得了内行的一致好评,公司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企业形象塑造的先河,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CIS发展的第三阶段可称为“系统化阶段”,在日本得到了系统化的发展,是CIS系统化是这个阶段的重大进展,以系统化为引领,无论是设计内容、主题还是程序等,都以系统化为标准,这一阶段的代表是1978年中原西男为日本东京银座的松屋百货店所做的设计。上世纪90年代,CIS理论发展到普遍化阶段,盛及全球并一直沿用至今,是CIS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渐成长壮大。

早期的国外大学有较多关于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理念、大学等方面的研究,这个时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提出“大学文化”这一概念。基于西方哲学之父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念,19世纪,纽曼在其著作《大学的理念》中,提出了他的“大学理念”,即“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纽曼的理论至今仍然对西方的大学教育有着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日本作为亚洲发展较早的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中小学进行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但对于大学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基本没有,不管是研究性论文还是学术著作都极少提及这一领域,只有个别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书籍。

我国的现代大学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是我国仁人志士在甲午战败后所创立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自二十世纪以后,以蔡元培、梅贻琦等为代表的学者在我国近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的背景下对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关于大学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的热潮开始兴起。本世纪以来,全球化发展迅速席卷和蔓延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全球市场化发展迅速,在信息化成为世界主流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一种更加科学的理论作为加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探索出符合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大学文化建设发展之路。

2002年9月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组建了“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并承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教学)国家重点课题“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研究”。由清华大学胡显章教授担任该课题的主持人,清华大学博士后傅林为该课题的骨干,并与2009年12月结集出了《世纪回眸中国大学文化研究》一书。书中对大学文化的基本概念、涵义等做了翔实的解释,详细分析和梳理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分类、作用、传承与变迁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欧美大学文化对于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影响作了考察和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进而要求大力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普及和开展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论纲》就是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任务课题在这方面的一项研究成果。二十一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型期。2012年,在云南大学教授董云川及博士周宏的联合执笔下,出版了《大学的文化使命——文化育人的彷徨与生机》,该书致力于在全球共识的教养教育培养“有常识的全人”的教育背景下,系统分析当前中国大学的文化育人实施情况,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充分结合实践,探究我国高校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论证了新文化育人策略以及高等教育进一步履行文化传承责任的可行性方案及有效路径的选择。但基于“CIS理论”基础上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较少,这一理论的很多方面都具有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空间。

3、结束语

尽管国外大学与中国大学存在着领导体制、管理模式、办学传统等方面的不同,但是文化传承和先进的文化建设机制是不分国界、体制的,是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有一流的校园文化,才会有一流的大学。以CIS理论为依据,建设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