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缩影”回到“本身”
2019-12-24金信仪
金信仪
前面的《白鹿原》是陈忠实的小说,后面的即是电影《白鹿原》。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出版于1992年。尽管很早就有人要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但直到2012年9月,改编自小说《白鹿原》的同名电影《白鹿原》才与观众见面。自这部小说1992年出版以来,整整过去了20年。电影《白鹿原》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主题?是否也有和小说有着同样的思想主题?和小说比较起来,电影《白鹿原》有两个明显的不同,即人物的剪裁和反映内容历史跨度的不同。小说《白鹿原》反映了陕西关中白鹿原地区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前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而电影《白鹿原》却突然在抗日战争爆发时结束,比小说少了十几年的历史内容。
电影《白鹿原》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主题呢?电影删减了小说中一些主要人物,电影保留的主要人物有田小娥、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黑娃、鹿兆鹏和鹿三,其中尤以田小娥为核心人物,可以说电影《白鹿原》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田小娥展开,电影放映后就有人把电影的故事内容概括为田小娥和四个男人的故事,这个概括尽管听起来有点简单庸俗,但大概说出了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电影为什么要独独拎出田小娥作为中心人物继而组织编排故事情节呢?电影具体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我们就以电影的核心人物田小娥来分析讨论。先来看田小娥和黑娃的故事情节,就影片反映出来的而言,可以把田小娥和黑娃在一块儿的原因理解为田小娥欲望的得不到满足,尤其是他们第一次偷情后田小娥的一番话让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那么和鹿子霖呢?田小娥和鹿子霖在一块儿看似有反抗的表现,但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风俗习惯,把田小娥和祥林嫂比较起来,可以说田小娥不是很拒绝,几乎没有反抗,尤其是想想此时她已知道黑娃已脱险,无性命之虞,也就是说她已经完全没必要因为顾念到要救黑娃而不得不牺牲色相,继而做出有悖伦理和非自己意愿的事情,可她半推半就事实上还是依从了鹿子霖。到狗蛋这儿,田小娥为什么要听从鹿子霖的安排而陷害狗蛋呢?单就她听从鹿子霖的安排这一点就反映了她非但没有怨怪鹿子霖,否定他的行为举动,相反,她事实上接受了鹿子霖,这其实是对鹿子霖的认同。她听从了鹿子霖的计划安排,和鹿子霖一块儿设计陷害了狗蛋,而狗蛋只不过是一个傻蛋,是一个有点不正常的人。对这样的人,村子里的人们大多会报以可怜和同情,继而施舍和救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鹿子霖因其坏了自己的好事便要设计惩罚他。这里应该指出,狗蛋这类人虽有点疯癫,但他们也有正常人的正常需要。当田小娥进村狗蛋第一次看到她时,就说田小娥妖艳的很。就是这样一个有点不正常的人,田小娥依鹿子霖的设计,最终使狗蛋被白嘉轩依族规大加鞭笞。同时惩处的还有田小娥,很少有人会想到当白孝文鞭打田小娥时,狗蛋会有那样的表现,这里很少有人会对狗蛋的如此表现做分析评论。当白孝文鞭打田小娥时,狗蛋喊道,“别打我的女人,别打我的女人”绝大多数人看到这儿会觉得狗蛋真是傻的天真,被人家设计了不知道还要护着人家,一个实际上陷害自己的人,很少人会对留意和肯定狗蛋的表现。在一般人看来,狗蛋是有点傻,但谁会否认狗蛋这样的表现却是一片真心和痴情,如秦腔中引生对白雪的爱,尽管有点痴,但却是真的,是最牢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傻傻的爱,痴痴的爱,田小娥竟听从鹿子霖的安排而陷害他。《秦腔》中黑娥可怜引生,由此同情而可怜进而委身于引生。田小娥呢,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鹿子霖陷害狗蛋是嫌狗蛋坏了自己的好事,田小娥呢?是和鹿子霖一样的想法还是懊恼他骚扰了自己的生活?如何理解和分析田小娥这里的表现?如果田小娥认为狗蛋是对自己的骚扰,那她就是一个有操守的贞妇。但观她的行为表现,黑娃且不说,就算是郭举人年老,妻妾众多而不能专情于她,她移情于年轻健壮的黑娃情有可原,她对鹿子霖呢?她远没有像封建社会中的贞妇所应有的表现那样进行坚决的反抗,且不说誓死反抗。相反,就电影中的表现而言,她似乎更像是半推半就,说成是消极地接受似乎也不为过。对白孝文呢?她又是听从鹿子霖的安排设计去引诱白孝文,试图借此报复白嘉轩,白嘉轩先是不让她和黑娃进祠堂,后又在狗蛋的事上对她大加鞭笞,尽管白嘉轩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白鹿原的礼仪风化,她有理由怨恨并报复白嘉轩(1),最终当白嘉轩看到自己的儿子从田小娥的窑洞里走出来时,瞬时倒了下去,她和鹿子霖达到了的目的。到这里,可以对田小娥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评论,田小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如前面分析的,在最开始田小娥和黑娃在一块儿,尽管有很多可以质疑的地方,但就算她是对爱情对自由对幸福的追求,尤其是联想的她原本跟着郭举人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而黑娃却只是他们家雇佣的一个麦客,跟黑娃根本生活无着落,我们就似乎更应该肯定她的行为。可后来她和鹿子霖以及白孝文又如何理解呢?如我们前面分析的,就电影中表现的而言,她和鹿子霖似乎是半推半就,在她已经知道黑娃已经逃脱她完全没必要这样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完全可以拒绝鹿子霖,即使真的是被迫于鹿子霖,接下来的表现又如何理解呢?她为什么一次次听从鹿子霖的安排设计狗蛋、设计白孝文?即便是她有自己的原因,她完全可以凭自己解决或者说报复,她为什么要听从鹿子霖安排呢?她对鹿子霖的安排依从的同时,也是对鹿子霖对她的行为的认同和接受,而认同鹿子霖对她的行为表现的同时又反映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田小娥没想到還是剧作家没想到?
我们该如何理解认识电影白鹿原的思想主题?电影白鹿原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主题?就我们上面分析的而言,电影删减了小说的历史内容,删减了小说一些很重要的人物,而以原本绝对算不上是主要人物的田小娥为故事的核心人物进而组织编排情节,只是表达了一个矛盾的思想主题。如我们前面对田小娥和黑娃、鹿子霖以及白孝文的关系的分析而言,我们似乎很难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电影中的田小娥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们该如何认识和评价田小娥?就电影表现出来的而言,我们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这倒不是我们认识判断力的有限,可以说这是电影本身的不明确和含混的地方,即它对人物塑造和表现的矛盾和不统一,它不确定它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更准确地说它对作品中的人物的认识评价是不确定的,是矛盾的。这里的矛盾和不确定和一般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多义性是不同的,很多经典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是在展示人性原本如此,生活原本如此,作家自己对此是自觉的,是有意识的,思想认识和态度是明确的。而电影《白鹿原》却是完全不同的,它反映出剧作家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的矛盾和不确定,他不确定田小娥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究竟如何评价田小娥,他无法给出一个自己明确的认识判断。看文学史,几乎很少有创作家对自己创造的人物有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和不确定,尤其是面对如电影中表现出的田小娥那样似乎不难判断的一个人物形象。
从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到电影《白鹿原》,反映了中国二十一世纪前后二十年间国人思想的发展变化。
注释:
想想如果她不认为自己有错的话,她是怎么想的,由此反映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这绝不是一个随便问问的小问题,恰恰相反,这一个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