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2019-12-24王运源
王运源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互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任务、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之间互动交流不充分,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及时进行了改进与调整。
制定明确的小组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难点出发,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式问题,以此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问题。这样,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不再是盲目的了。例如,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时,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不知從何下手。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后批注自己的感受,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组内交流,体会师生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明确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就有了充分交流的时间,对文章难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
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小组的分工进行合理统筹,鼓励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合作中实现共同进步。组内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所长,主动承担相应的任务。比如,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生命与水》一课时,小组学生针对“人体和水的密切关系”这一主线问题进行汇报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分工,让学生分别承担主持汇报、朗读课文、讲解批注、板书要点等任务,保证小组汇报有序进行。
小组间要充分互动交流。小组间一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了解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此外,还要做到大胆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汇报小组的观点进行质疑或补充,激发不同小组间学生互动的积极性。
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利用提问、补充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或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明确重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比如,学习《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时,当学生通过小组分享感受到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感后,教师可进行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间接抒情,并通过关联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抒情方式,总结出间接抒情又分为借事、借景、借物等抒情方式。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情感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明显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学会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编辑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