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类文本的价值及其教学策略
2019-12-24鲍钟琴
【摘 要】当前的神话类文本教学存在教师文体意识淡薄,学生审美情趣被概念化、模式化的问题。从儿童视角审视神话类文本教学,神话与儿童的原初精神相遇,与儿童的言语生长相融,与儿童的审美情感相通。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触摸神话情节的神奇,培养其阅读力;体味神话文本语言的神思,提升其表达力;感悟神话精神的神韵,涵养其审美力。
【关键词】神话类文本;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1-0029-03
【作者简介】鲍钟琴,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实验小学(江苏宜兴,214200)副校长,高级教师。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郭沫若先生在《文艺论集》中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它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丰富大胆的想象,是文学创作和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统编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些神话课文,神话课文因神奇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而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然而,一些教师用教记叙文的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探究欲望被概念化、模式化,影响了神话类文本教学价值的实现。“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神话题材的文本之所以吸引学生,既在于其神奇的想象,又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关注神话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言意共生,帮助学生获得成长。
一、神话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神话对儿童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儿童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渴望。儿童具有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神话给予儿童梦想的天空,给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从儿童文学视角观照神话类文本教学,其本真价值便凸显出来。
1.神话与儿童的原初精神相遇。
從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学生会凭借幻想填补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空白,也会借助幻想拉近其与客观事物的距离。而神话借助幻想穿越时空,把常见的和罕见的、熟悉的和陌生的各种人物和现象相关联,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如统编语文教材中普罗米修斯为了造福人类而甘愿被锁在高加索山脉,盘古开辟天地后用整个身体为人类创造出美丽的宇宙,精卫不畏艰难要用西山的木石填塞东海……这些神奇的故事情节与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相吻合,活泼的言语表述契合儿童的语言逻辑,这些使神话与儿童思维、儿童精神契合。
2.神话与儿童的言语生长相融。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其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鲜活的语言,包含了对仗、排比、夸张等丰富的语言形式,丰富着儿童对生活经验的感知与言语表达,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转化为精准生动的语言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然、社会的想象与感知愈加精准和丰富,浪漫的想象逐步融入理性精神,让儿童的言语表达兼具形式、思想和内容之美,从而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3.神话与儿童的审美情感相通。
神话是文学的源头之一,其形式与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神话中的主人公具有超凡力量、神异能力,让儿童产生崇拜、向往的心理期待;神话对宇宙万物的诞生给予了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使儿童打量世界的目光里多了一道神奇、温暖的光芒;神话时空的瑰丽、宏大、开阔,荡涤着儿童的胸怀。教材中的普罗米修斯、精卫、盘古这些英雄是正义、善良的化身,他们勇敢、开创的精神契合儿童好奇的探究心理,丰富着儿童的精神想象,与儿童的审美情感相融相合,强烈地震撼着儿童的心灵,可以使儿童获得一种审美快感,为儿童打下深厚的精神底子。
二、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路径
神话类文本以“神”为核心的特质,为“话”的习得、发展奠定了兴趣基础和实践基础;神话类文本的“话”,为促进学生对“神”的理解提供了思维支架和言说语境。神话的“神”和“话”同生共构,相得益彰。神话类文本教学要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内容与形式,要基于神话的特质与本体价值探寻其独特的教学路径。
1.触摸神话情节的神奇,培养儿童的阅读力。
神话故事充满神奇色彩,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物,让天生喜爱幻想的儿童心驰神往。神话类文本教学应当寻找神话与儿童精神的契合点,顺应童心,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切身体验,充分感受神话的神奇与趣味。
神话是感性的产物,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学习神话类文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潜心涵泳、比较品评、激活想象等方法,让文字符号形象化,让儿童以真实自然的状态阅读神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儿童与文本亲密接触,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沉入其中,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本身去打动学生的心弦。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再让他们畅所欲言,分享神奇的体验。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牛郎织女》时,可以先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牛郎织女相遇、相知、相爱,最后只能相望的叙述顺序,继而引导学生畅谈阅读感受:在故事情节中,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些情节?学生纷纷表达想法:老牛会说话,临终前嘱咐牛郎;王母娘娘拔下玉簪便划出天河,又宽又深,隔断恩爱夫妻;牛郎披着牛皮就能飞上天追赶织女;喜鹊会在七月初七搭桥,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神话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学生凭借感性认识沉浸在神话故事的魅力中,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期待,后继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喜欢想象和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充满了灵性。儿童的认知思维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与神话故事具有奇特、大胆的想象的特点相契合。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放飞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神话情境,感受神话的神奇,让儿童的阅读变得丰富、充满感染力。
2.品味神话语言的神思,提升儿童的表达力。
口耳相传是传播神话故事最为原始的方式。神话类文本的语言不同于诗歌的华丽辞藻、童话的妙趣横生,也不同于文言文的简练深邃,它朴素简洁而蕴含想象,生动形象而充满情思意趣,具有纯真的诗性之美。教学关注神话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品味神话语言的言外之意,让学生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中获得成长。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四上《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学生边打节奏边朗读,体会句子字数相等、意思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欣赏神话语言的音韵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比较:“慢慢”和“缓缓”用不同叠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突出了时间的漫长,加深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这样的教学,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和情感的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产生互动和关联,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
3.感悟神话精神的神韵,涵养儿童的审美力。
神话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故事中的原型往往具有道德感。在神话的世界里,无论是“万物有灵”的幼稚,或是死而复生的幻想;无论是对“神灵主宰”的敬畏,还是对“英雄救世”的颂扬;无论是对自然万物的“人化”,还是对人类自身的“物化”,都能给儿童创造一个无所羁绊的审美空间,让儿童产生美的遐思与启迪。
统编教材中的神话故事里往往都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散发着责任、担当的英雄气质。教学时,可让学生用移情体验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感悟英雄形象,为成长汲取精神力量。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可让学生表演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的动作,教师相继采訪盘古:天地每天都升高、加厚,你能坚持得住吗?你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吗?在教师一次次的追问中,学生灵动的语言喷薄而出,在角色体验中他们和英雄相遇。盘古意志坚定、顶天立地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在儿童的脑海中,他们的内心也会升腾起对英雄的热爱与敬佩之情。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故事数量有限,教师也可以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拓宽儿童的阅读视野,更好地领会神话的主旨,感悟人物的精神,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链接不同版本、不同民族的神话故事,让学生了解神话的前世今生,明白神话是民族文化因子的储存,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从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延伸阅读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发展,阅读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从而使神话教学更有韵味。
神话类文本教学要精准把握神话文本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聚力揣摩文本的表达范式,体悟作家的表达智慧,强化语言运用和思维表达的协调发展,和学生一起享受“神”,内化“话”,尽情徜徉于神话的殿堂里。■
【参考文献】
[1]蒋军晶.神话这样教[J].教学月刊:小学教学语文,2016(13):22-27.
[2]薛法根.分类文本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曹忠华.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往返[J].教育科学论坛,2014(4):35-37.
注:本文获江苏省2018年“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