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资源的美术教育实践

2019-12-24葛金胜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首钢学子绘画

葛金胜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发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艺术、爱家乡的生活态度。

相隔十年,在首钢两个划时代的变革节点上,我们带领京源学校的学子们两次走进首钢进行美术实践探索。

第一次画首钢——首钢搬迁。

2010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新的厂区迁移到唐山曹妃甸。京源學校围绕首钢搬迁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以“首钢为什么搬迁”为主题在师生中开展了“看首钢、画首钢、写首钢、研首钢”系列教育活动,旨在让石景山的孩子们永远记住首钢在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上的历史贡献和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一段历史。

2010年新学期伊始,京源学校的小画家们走进了首钢,或速写,或素描,或色彩,表现巍峨的高炉和耸立的烟筒,描绘纵横的管道和来往的机车,写生硕大的厂房,刻画辛勤的工人和劳动的场面。一年中,学生们完成了“钢铁巨人”“美在钢城”“最可敬的人”三个主题共一百多幅绘画作品,向首钢人致敬。

2010年12月20日,“永远的记忆——京源学子百幅画作献首钢”画展开幕,受到广泛欢迎和赞誉。2011年5月,学生画集《永远的记忆——京源学子献给首钢人的敬礼》出版。

第二次画首钢——首钢转型。

2018年以来,首钢集团紧紧围绕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型发展。

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是首钢转型新的总规划定位。时隔十年,京源学校再次抓住这一机遇,开展“绘魅力新首钢,画北京新地标”活动。

为了更好地表现新首钢的精神风貌,教师组织学生在第一次运用速写、素描、色彩三种绘画手法画首钢的基础上,增加设计、版画等创作手法,进行创新性的多样绘画实践。

京源学校在二十多年的美术特色教育实践中,注意抓住重大历史事件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融入社会生活,体会并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用身边的新鲜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创作实践中落实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学校周边的军营、法海寺、八大处以及门头沟的爨底下村、灵水村、清水镇、军庄、下苇甸等,都留下了京源学生写生的足迹;全国各大美院、苏杭文化古迹、黄山等地,也留下了学生研学绘画的身影。学习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京源学校会在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教育实践探索之路上永远走下去。

猜你喜欢

首钢学子绘画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杏林组曲·学子赋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