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段教研促教研员素养提升
2019-12-24邵文武
邵文武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区域教研部门提出新要求。新时期,区域教研部门面临着来自课程、教学、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挑战,教研由原来的单纯研究课堂教学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教研员素养提升是教研转型发展的关键。基于以上背景,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提出,在各个学科开展跨学段教研。
为什么开展跨学段教研?
我们认为,从教师的层面上看,跨学段教研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打破教学中各管一段的管理模式给教育带来的人为割裂的影响,使教学过程整体化,在关注阶段性数学知识的同时,突出学科育人的连续性;二是有利于各个学段的教师整体把握和认识数学学科知识,更能从本质上把握数学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三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度实施教学;四是能够使不同学段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衔接。从学生角度来看,跨学段教研能让不同学段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段学习,适当减轻学习负担,如某些学段有一些不合适的知识可以减少,适当分散学习的难点。
总体上看,跨学段教研能够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科学、系统,是对当前教研活动的有益补充。
如何设计跨学段教研?
可以从点、线、面三个层面设计。点:教研员层面的研讨。例如,教研员研讨可以从不同学段解读课程标准,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可以进行各个学段内部的整合,如小教研的两个层级交流、初中教研的整合、高中教研的整合,然后,再进行小学和初中的跨学段交流、初中和高中的跨学段交流。线:吸引各个学段骨干教师参与相关的研讨。请一线骨干教师参与到教研中来,提供丰富、详实的案例。面:逐步进行推广,把研讨的对象扩大到普通教师。
如何实施跨学段教研?
我们整合三个学段数学教研员参与教研。第一次研讨时,我们确定的主题是“数的认识”,四个研讨维度是学生、教材、学科、教师,包括數的呈现顺序如何,每一部分和数有关的内容要体现哪些知识、方法、能力,学生是如何认识不同数的,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等具体内容。
第二次探讨时,在“数”的研讨基础上,我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对运算的认识”,确定了课程标准对运算的要求、课程中涉及的运算、从学生的角度看运算、从教学的角度看运算四个维度,具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对运算作出哪些具体要求,课程涉及的运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如何判断不同运算间的关系,教师教学时采用哪些策略和方法。
第一次的研讨主题是“数”,第二次的研讨主题是“运算”,这两个主题研讨内容都是数学学科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两次研讨既关注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又关注了数学本质以及学生素养的养成。
前两次研讨我们更多的是停留在教研室内部,教研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我们逐步改变研讨形式,第三次研讨时,我们观看不同学段的《用字母表示数》课程实录,关注各个学段的学生是怎么看待字母的,而一线教师又是如何实施教学的,课程标准是怎么要求的。这次研讨之后,我们邀请一位小学教师和一位初中教师先后给一个班级讲授对字母的认识,然后大家从这两节课出发,再展开研讨。
从开始的教研室内部研讨到观看课堂实录,到参与一线备课,指导一线教师实践,我们的跨学段研讨逐步深化。
开展跨学段研讨以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例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提出,但是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水平如何划分,每个阶段如何培养,“5+M+N”课程如何按照三个学段有效整合在一起等,都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研究的。
专家点评
李文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
教研必须回归学生这个原点
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研创新,我们得先思考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研?研什么?怎么研?
作为教师的培训者,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教师,那么我们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培训者。同理,教师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所以,不论教师还是培训者,都要从学生出发,这是思考问题的原点。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回归原点。
第一个方面:教研到底研什么?从学生的原点出发来思考问题,研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从学生的原点出发就是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哪些能力最关键,什么样的品格是必备品格。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具体育人目标,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来选择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方法,确定教研的主题、内容与方法。
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要具备让核心素养进课程、进课堂、进评价的能力。教师如何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首先要把握培养目标,把握学科目标体系和教学目标。学科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有区别的,教学的目标可能更指一个单元、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要让教师们能够把握培养目标,更要让教师能够把握学科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要体现在内容和目标的一致性上,以目标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管是结构化处理、问题化处理,或者是别的方法来处理,都要依目标来选择的。
我们还需要培养教师把握教学方法的能力。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的核心内容,学生都需要用相应的方式去学习。学生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其实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把握适切的、与目标的达成相匹配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设计实施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我们还需要培养教师把握评价的能力。把握评价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是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划分及其关联。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评价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等能力都是最关键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我们怎么研?就是教研的路径、方式方法、范式的选择,这是教师最需要的。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要回到学生这个原点,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不仅仅要回归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这个原点上来,也要考虑成人学习的规律。
例如,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学就要有探究式、合作式、研讨式等方式方法,才能给学生相应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如果我们的教研脱离了教师的体验,而采用对话式,那显然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是难以培养的。结果就是,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却难以做到知行合一。所以,教研的转型,教研范式的探索,原点都是回归学生,回归教师成人学习的规律。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