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学习者中心的教研范式
2019-12-24王莺孔晓玲
王莺 孔晓玲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第三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教研员论坛,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研创新”主题展开,50余位教研机构的领导、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参与研讨。本期,我们呈现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的实践探索。
何为学习者?
学习者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里的学习者既指学生,也指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素养时代的教学活动必须培养有思维力、思想力的学生,我们追求的课堂应该是让学习真实、积极、持续发生的课堂。而只有教师自己成为学习者,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学习者。学习者有一种内生的学习需求,能进行学习的自我设计和自觉反思,学习者不仅有多元智慧方面的差异,而且有智慧形成节奏、速度和方式的差异。
何为学习者中心的教研范式?
教研范式就是教育教学中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学习者中心的教研范式,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研主体由教研员中心回到学习者中心,二是教研内容由研教走向研学,三是教研方式从讲授式走向参与式和体验式,四是教研场所从报告厅回到教育教学应用的情境。
基于以上认识,上城区进行了学习者中心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探索实践,建构了学习者中心的教研范式。
教研范式的建构基于学习者中心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探索实践。一是开展聚焦课堂、聚焦学习、聚焦思维的学习者中心的课堂教学探索。2009年,上城区开展《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一个核心研究内容,努力实现从“研教”向“研学”的转变,探索“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至2016年,重点推进《以探究为核心的自主式学习新课堂》的项目研究,梳理了“新课堂”的四个核心要素——前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合作小组建设、展示性学习与学情诊断、思维引导与学法指导;2017年开始,全面启动中小学“思维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旨在弄清楚课堂里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的思维是如何发生和推进的,教师的教与学生思维发展存在着怎样的互动机制等。
二是开展基于体验、优化融合、实现共享的学习者中心的课程体验研究。2009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建立了区域大课程的9大体验基地,实现了区域课程资源的共享;2015年开始,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校本化适性课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共同核心课程,进一步完善文综课程、理综课程、生涯规划、交流与沟通课程四大课程群;2018年开始谋划“新型学习中心”建设,筹备建设中小学创客实验室、小学数学绘本阅读中心、数学实验体验中心、中小学戏剧课程体验中心等12个场馆,明确了各大学习中心在环境建设、课程资源、师资配备等方面的要求,开展基于学习中心的课程建设及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健全区域学习中心运作机制,促进有组织的跨校体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学习中心”建设样板,加快形成区域“走班、走校、走社会”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在学习者中心的课程建设与課堂教学探索实践基础上,我们建构了学习者中心的教研范式。
1.凸显学习者理念的教研新设计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研设计注重学习者理念的实践落实,这种教研活动的内容体现为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对问题的梳理需要研究人员敢于直面现实,聚焦突出的教学矛盾,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责任;在理性审视与客观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者进行任务设计,将问题放置到具体的任务情境中,激发学习者的内在主动性。
学习者中心的教研程序,首先是自主设计,基于实情,在学科发展和师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与部署;接下来纵深研修,这是对问题解决的深入学习与积累,又是对新问题的针对性思考;最后是反思改进,不断论证评估,调整反思。反思改进不仅是教研的终结,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学习者中心的教研方法是自我实践、群体互动以及专家引领,以问题解决为基点的行动学习、基于小组交流的合作学习、基于实践经验的反思学习、基于展示的融合式学习等是教研中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样的教研由专家独白式讲座模式转变为教研专业共同体的建设,以智力资源再生智力资源。
2.构建项目为载体的教研共同体
从2016年开始,上城区教育学院梳理区域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建了多个项目组。“中小学思维课堂研究”,成立思维课堂分析观察实验室,梳理思维发展的目标序列,开发思维教学案例;“新型学习中心建设”,研究区域共同核心课程,建设学习体验场馆,实现区域课程资源共享;“分层分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多维助力教师发展,精准开展教师培训;“行走德育实践研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活动实践价值,内化品德发展功效。
每个项目组精心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组建项目研究专业队伍,以点带面,以“先行实践—反思论证—讨论完善—整体跟进”为步骤,推进项目开展。同时,建立灵活科学的运行机制,并以课题研究加活动的方式推进,既尊重个体,又保持共性。研训一体,边研究边培训,让研究者同时成为学习者。
3.研发多技术综合的教研新工具
教研成效来自于对教学问题的精准把握,但这样的要求只依赖个人的经验或直觉是不够的,教研需要有工具、有技术。
过去一年来,上城区教育学院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携手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首批12个学习中心,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数学绘本、戏剧体验、劳动实践等16个开放课程,让更多上城学子共享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学习中心”是举区域之力,集各校设备、课程、师资构建的真正能够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也是上城区多技术综合视角下教研新工具研发的高产地。
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基于不同起点,因此,用于学情诊断的多种技术工具走进我们的教研。2019年4月,思维课堂项目组借助移动听评课技术,应用并完善了《上城区中小学思维课堂观察评估量表》,实时兼容所有听课者的意见,以直观可见的雷达图从思维目标设定、思维过程展示、思维发展引导、思维媒介应用、思维教学反思五个维度进行量化对比呈现,改变了以往只能凭借经验对课堂进行模糊评价的不足。
在教育学院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利用Explain把手机变成可联网的移动白板,让小组成员人人可以合作,并记录合作过程,留下操作痕迹,也可以看到利用Plickers全景式拍摄学生在课堂上举牌答题的情况,实时统计全班、分题、分时段的正确率。大量多技术综合的教研工具已经融入我们的课堂研究和教研过程。
围绕学习者中心的理念,上城教研以新设计、新项目和新工具为路径,实现了从经验到范式的提炼,从教研员经验中心走向多元互动、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