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PAD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2019-12-24罗育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罗育东

【内容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的课程。 PAD以其良好的互动性、便携、易用的特点,成为广泛应用的教学移动终端之一。它们的相互融合,将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哪些变化?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两年的课堂探索。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pad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PAD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的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PAD即是我们说的平板电脑,以其良好的互动性、便携、易用的特点,成为广泛应用的教学移动终端之一。它们的相互融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必然产生新的改变。

教学策略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即在特定教与学的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与学的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与学的实施措施。下面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逐一阐述我们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达到启思,呈现,化繁为简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因为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所以,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作出与PAD课堂相适应的改变。

在课例《熟悉计算机基本硬件特征》中,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新加工,希望能通过自主学习、启迪学生主动思维,呈现教学目标、重难点,充分发挥PAD的优势,化繁为简,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情境引入方式、便利的教学资源、可视化的反馈数据,呈现知识生成过程。于是,我们把课本中“情境和问题”内容设计成游戏情境教学的微课,把“任务与实践”部分内容设计成任务驱动项目清单文档,把“探究与拓展”和“交流”部分内容设计成课堂活动项目,把“评价”設计成课堂点赞和知识点过关测验,这样逐一的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融入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资源中,分散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备课时,充分运用PAD的演示、共享、提问、测试、推送等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设计,为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激趣,智慧,寓教于乐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PAD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中最便利的一种,结合丰富的教学软件和网络功能,同时结合PC环境,课堂教学手段显得更加的多样、灵活和有效。

在课例《熟悉计算机基本硬件特征》中,借助PAD终端资源共享性、评价可视性和强交互性的特征,我们在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合作探究等环节中,让学生利用PAD+PC进行自主学习,深度的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查找相关计算机硬件和参数时,学生通过PAD+PC进行网络查询和对教师提供的硬件实物拍照上传的方式来呈现,其他学生也能通过同学分享的图片和看到的实物来完成任务驱动项目,同时,还可以利用PAD对其他同学进行点赞和评价。可视化、立体化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顺教学环节,有效组织教学,化虚为实

根据PAD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应用PAD演示功能来播放教学视频、课件等;应用随机提问和抢答功能来组织问题讨论;应用资源共享功能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等;应用推送学习任务功能来进行课堂探究;应用测试、投票功能来进行评价反馈;应用作业布置、提交功能来组织课堂作业讲解答疑。

在课例《网上交流信息》的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根据探究的内容清单,通过PAD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同一小组成员的观点即时汇集在一起,组员间能对不同观点进行充分的讨论。各个小组的观点也即时传送到投影大屏幕上进行展示,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度,教师可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程度。每位学生也可以在PAD终端查看其他小组同学发表的观点,集思广益,相互学习,这样就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探究环节学生参与率不高,分享不充分的难题。

四、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导学分层,激励全纳,化堵为疏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传统课堂一般采用课堂随机抽查、课堂巡查或课后作业检查来统计,这存在片面性和滞后性。在PAD环境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即时评价反馈来实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设置评价环节,学生都能即时的了解自己和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也能根据评价反馈的数据来调节课堂教学管理。

在课例《网上查找信息》中,按照大纲要求,学生需掌握三种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我们设置了三个任务,要求学生采用任务驱动逐一完成,通过PAD端实时反馈数据,教师就能掌握学生达成度和准确的找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并进行个别指导。一节课下来,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能是可视化的,知识掌握情况也是一目了然。老师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数据,对课后的作业进行分层推送。与传统课堂相比,其优势明显。

总之,PAD进入课堂,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也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都适合借助PAD终端来进行教学,我们应该遵循适用原则,找到适合的,更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组织课堂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 魏婷婷.试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策略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4(2):108.

[2] 唐娟.基于PAD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49.

[3] 张榕旗,李秀凤.我国平板电脑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J].中小学电教,2018(11):42-45.

(作者单位:大亚湾区澳头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与优化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引入生活元素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