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行永续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2019-12-24张明娟曹志鹏

商业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张明娟 曹志鹏

[摘 要] 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规避和减少资本计提的方式受到约束,资本充足水平在严监管考核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匮乏,资本结构也不够合理,这使得商业银行陷入两难。永续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其政策效用类似于优先股。推行永续债政策的动因主要在于:首先,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其次,为了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提升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能力;第三,为了满足监管日益升级的需求。银行资本的补充可以提高其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进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 永续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

[中图分类号] F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2-0182-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对于银行资本的监管日益升级,作为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在严监管考核下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按照我国最新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在2018年底,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需要达到8.5%,所以加快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成为了商业银行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

同时,随着资管新规相关制度的实施,银行业表外业务逐步回归表内业务,进一步加快了银行资本金的消耗。再者,银行的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也会消耗一大笔资金,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资本缺口问题。银行盈利放缓和资本市场的回落也使得银行内外部融资渠道收窄,推动银行资本工具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现有的资本补充工具比较缺乏,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仅有优先股一种,银行永续债的发行可助力一级资本的补充。而且我国新型资本工具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若要通过提升银行信贷供给能力,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应积极推动银行资本工具的创新。

二、理论综述

永续债是一种没有明确的到期日,或者说到期期限很长的债券,一般由国家主体或信用较好的企业发行,具有高资质、高收益率的特点,对于发行人而言,偿付顺序一般在债券之后,被称为“债券中的股票”。永续债的性质介于股权与债券之间,具有以下特征:1.不可赎回。永续债没有到期日期或者期限很长(一般超过30年),银行一般将资金用于补充一级资本,所以会取消赎回条款。2.参考国外银行发行的永续债,永续债必须含有减计或转股的条款,以使其可以吸收部分损失。3.受偿顺序很靠后,低于一般债券,仅优先于普通股与优先股。4.利息水平较高或可调整、可浮动且任何情况下发行银行都有权取消派息。5.无担保,它的设计更类似权益工具,符合一级资本的认定标准。

银行永续债和非银行永续债的比较:在银行业,永续债算是一种创新工具,而对于我国的非银行业来说,永续债从2013年已经启动,发行规模已达1.5万亿元。同时,银行永续债和非银行永续债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后者含有利率跳升机制,而前者则规定不得含有;在期限方面,非银行永续债的赎回日期比较灵活,而银行永续债的期限一般不少于5年;非银行永续债不含转股条款,而银行永续债则至少含转股或减计条款之一;银行永续债可计入负债科目。而非银行永续债满足一定条件计入权益。

永续债与其他资本补充工具相比:我国银行业的资本补充工具除了新型的永续债,还包括二级资本工具、银行可转债、银行优先股。其中二级资本工具是用来补充二级资本,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转股后),而优先股和永续债用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同为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相较于优先股,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吸收损失方式上,优先股含有强制转股条款,股性较强,而银行永续债并不必须含有转股条款;同时优先股无减记条款,银行永续债可能含有减记条款;其次,在清偿顺序上,永续债位于优先股之前,但考虑到减记条款的存在,永续债损失的概率可能比优先股要高;最后在期限上,两者均无明确期限,优先股赎回期一般在5年,而银行永续债期限一般为30年,且至少5年后方可由银行发起赎回。

三、政策动因

近期监管层多次提到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相关问题。2018年以来,为了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也实施了多项政策措施。例如,为增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央行创立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给商业银行低于MLF15个基点的利率(3.15%)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同时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以促进银行对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而为何要进一步推动永续债的发行呢?

发行永续债的政策动因主要概括为三点:首先,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过去金融加速创新的过程中诞生了很多可以减少银行表内资本计提的监管套利途径,使得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大于显露出的风险,导致资本充足率被高估。同时,随着资管新规相关制度的实施,表外业务逐渐回归表内,银行的资本在进一步消耗,银行业补充资本的压力不断增大,急需输血。其次,为了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提升银行信贷供给能力。此次推动永续债的启动,主要是作用于货币向信用传导链条中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环节,满足银行资金流动性合理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第三,为了满足监管日益升级的需求。一方面,国内对于银行资本的监管日益升级,如2016年启动的MPA考核中将资本充足率列为核心考核指标;另一方面,我国银行的全球系统重要性在不断升级,意味着资本监管要求也会不断提升。当前形势下进行银行业资本补充是促进金融良性循环的主要任务。

四、发行永续债对商业银行和投资人的影响

(一)永续债的推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受较为严格的一级资本工具认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银行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十分匮乏。没有合理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这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和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例如,大多数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数据差别特别小,如果不增加新型的一级资本补充工具,意味着银行一级资本的缺口需要由核心一级资本来补充,这无疑加大了银行资本充足率考核的压力,不利于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所以永续债的发行有效提升了银行资金实力,尤其是对没有上市从而不能发行优先股的非上市银行而言,这一政策可以缓解内部资金机构不合理的问题。而且永续债的推行也越来越受到发行主体的青睐,一方面因为通过提高票面利率来延期债务的权利掌握在发行主体手中;另一方面因为大部分永续债将计入发行主体的权益資本,可以在不稀释股权的情况下,很大程度地降低资产负债率。这一举措既可以补充银行资本,也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促使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二)永续债的推行对投资者的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永续债的收益率普遍较同期限同评级信用债高出100-150BP,故永续债的高收益率、高资质吸引投资者,虽然不能在确定的时间点收回本金,却可以按期获得利息收入。根据具体规定条款的不同,永续债的“股性”和“债性”的体现也会有所不同。如果债券的偿付顺序靠后或者利息延期支付的时间较长,这意味着“股性”越强,投资者将面临较高的风险与收益;如果“债性”强,则其收益和风险会相对较小,由于具备这些特点,永续债受到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青睐。同时永续债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投资者而言,永续债的投资需要更加理性,随着永续债市场的扩大,条款设计更加多样化,投资者一方面要留意条款设计的实际约束力,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发行人因个人信用资质的变化而选择展期的可能性。

五、结论

近期监管层会议中多次提到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相关问题,同时,在2018年12月26日,央行也发布相关消息“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尽快推动永续债的启动发行”,增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能力,以期缓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系列资本补充政策鼓励下,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具备“无固定期限或超长期限”特征的其他一级资本债券工具创新探索,预示着商业银行资本工具补充将进入新一轮政策窗口期,从资本补充工具上来看,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新的资本补充工具,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具备长期性特征的其他一级资本债券工具进行创新探索,意味着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进入了新一轮的政策窗口期,加快了国内永续债的推行。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资本缺口压力,同时普遍存在着资本结构失衡的问题,如果缺乏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那么这一资金缺口就要核心资本来填充,无疑会增加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压力,不利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在一定层面上,永续债的发行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一定程度上缓和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改善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永续债常常被发行人用作以下几方面的用途,一是补充内部资本金,二是提升信用评级,三是修饰报表,四是锁定长期限融资资金。简言之对于发行银行来说,永续债可以作为长期资金进行使用,也就是可以直接计入权益资本。目前,商业银行仍位于我国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所以在当前背景下补充银行资本是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尽快补充银行资本,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可以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有利于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资本市场信息。

[参考文献]

[1]杨凯生,刘瑞霞,冯乾.《巴塞尔Ⅲ最终方案》的影响及应对[J].金融研究,2018(2):30-44.

[2]瞿丽瑾.我国优先股与永续债比较研究[J].金融经济,2018(22):100-102.

[3]张吉光.银行永续债开闸还需正名[J].中国金融,2019(2):76-77.

[4]宗文娟,张全胜,刘迪.永续债融资财务效应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J].财会通讯,2017(20):45-47.

[5]吴辉.关于我国企业永续债属性问题的探讨[J].财务與会计,2017(13):28-30.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研究
银监会: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核心机制框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