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中俄煤炭领域合作的认识

2019-12-24何雅玲

商业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合作模式风险分析

何雅玲

[摘 要] 供需互补是中俄煤炭的重要特征,开展煤炭领域的合作,符合中俄两国能源利益,合作前景广阔。要实现中俄煤炭领域合作互利共赢,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做指导,同时开展多种合作模式,还要准确把握风险,做好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俄煤炭;战略思想;合作模式;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5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2-0088-02

近年来,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在会晤中提出,要全面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特别是传统能源领域,建立中俄能源战略互信,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中国未来发展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要求。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中俄煤炭供需具有互补性,双方开展煤炭领域的合作,符合中俄两国能源利益,合作前景广阔[2]。然而,由于合作双方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如何协作是双方合作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实现中俄煤炭领域合作互利共赢,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做指导,同时开展多种合作模式,还要准确把握市场风险,做好应对措施。

一、战略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在维护中俄两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煤炭领域的双边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资源、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煤炭领域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动体系;推动中俄两国煤炭工業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结合中俄两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远东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煤炭产区,且与我国东北重工业区相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应从与俄罗斯远东进口煤炭贸易、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领域展开。

二、合作模式

(一)国际贸易

煤炭进出口贸易是未来中俄煤炭合作最基本的合作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内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主要产地煤炭供应量随之收缩,国内煤价大幅上涨,下游贸易商对进口煤的需求开始增加。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由于煤炭资源枯竭一直处于严重缺煤状态,主要依靠内蒙古东部地区外调低卡褐煤补充,但由于环保等方面原因,蒙东地区褐煤的生产和远距离运输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长远看这一现象还将逐年严峻。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俄罗斯主要的产煤区,紧邻我国东北重工业区,煤炭运输距离短优势凸显,因此进口俄煤对于保供东北煤炭市场,确保东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和民生意义重大;同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炼焦煤稀缺,俄罗斯远东地区分布五个运煤港口,通过水路将煤炭运送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仅可以降低煤炭运输成本,而且填补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煤炭缺口。据统计,2016-2018年期间,我国煤炭进口量从2.56亿吨增加到2.81亿吨,其中进口俄罗斯煤炭量从1885万吨增加到2735万吨,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综上所述,中俄煤炭进出口贸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合资共建

中国煤炭企业在俄罗斯可通过合资控股的方式进行投资,选择有经济实力有政府背景的俄罗斯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与俄罗斯En+集团共同建设开发的俄罗斯远东外贝加尔边疆区扎舒兰煤矿项目就是很好的实例。2013年,国家能源集团以境外子公司为投资主体与俄En+集团控股的东西伯利亚煤炭公司,各自以一半的股权占比,在俄罗斯赤塔市合资注册了露天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并以拍卖的方式取得扎舒兰煤矿探矿权及开采权。扎舒兰煤矿位于后贝加尔边疆区红奇科伊行政区,矿区面积约为75平方公里,煤质稳定,是俄罗斯距满洲里口岸运距最近的大型优质动力煤基地。目前,扎舒兰煤矿主要是经过满洲里口岸换装后再转运至中国东北缺煤地区,弥补蒙东褐煤基地产品供给的质量与运输范围缺口。在国家能源集团与俄罗斯En+集团合作中,双方坚持“共同开发,共同受益,责任共担”的原则。俄罗斯En+集团主要负责获取矿权以及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各项政府许可;国家能源集团提供煤炭开采的技术支持和煤矿销售。就国家能源集团而言,一方面,扎舒兰矿项目地处中俄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是国家鼓励与、支持的项目;另一方面,稳定的多元化煤源也保证了自身发电需要,二者结合有效增加了项目的市场抗风险能力。此次项目合作的成功,也为今后中俄煤炭一体化合作经营模式树立了典范。

(三)贷款投资

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资源供应保障模式,既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资源能源供应保障安全,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规避外汇储备贬值风险,还能够有效化解能源进出口价格波动给政府和企业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先后与中国签了“贷款换石油”合作协议。这种模式既可使一些资源国缓解资金短缺的暂时困难,也使贷款方得到了较长期稳定的资源供应。在煤炭领域,中俄签署了远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关于25年煤炭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前5年,中国每年将从俄罗斯进口至少1,500万吨煤炭。之后20年,进口煤炭量将增至2,000万吨[3]。与此同时,中国将为俄罗斯提供总共6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俄罗斯发展远东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贷款换煤炭”、“贷款换石油”等合作形式为发展中国家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工程承包

铁路建设和港口建设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发挥我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高寒缺氧等复杂地区建设铁路的经验与技术,解决俄罗斯远东地区铁路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借鉴建设大秦等铁路的重载技术经验,提高铁路的运煤能力,采取铁路承包等多种方式帮助俄罗斯兴建运煤铁路,解决奥格贾、埃利金煤田的运输难题。

另外,俄罗斯能源与原材料出口量日益增长,而俄罗斯港口配套基础设施较差,急需扩建。中国企业可以考虑以控股或占股的方式参与俄罗斯港口改造。

三、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俄罗斯能源储量世界前列,中俄能源合作互补性强,拥有众多有利条件,但诸多制约因素导致近年来两国资源合作进展缓慢,如何进行风险应对也是企业投资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政治因素与应对措施

虽然俄罗斯当局支持并鼓励中俄两国的长期合作发展,但俄罗斯国民有着强烈的资源保护意识。各国在俄境内设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均受到诸多限制。2005年8月,俄罗斯颁布的《矿产资源法》第9条第2款规定:“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外国法人和国际组织不能成为俄罗斯矿产资源的使用者”[4],如果外国投资机构打算收购俄企半数以上的股份,必须争得俄执法部门同意。这一规定致使中国在俄投资企业必须通过登记注册方式取得俄罗斯法人地位后,才能从事相关领域的合作。

因此,在俄罗斯进行能源投资,首先要考虑政治因素,实时评估俄罗斯政治走向对煤炭投资的影响,寻找有话语权的政治利益团体为合作保驾护航,降低政治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法律因素与应对措施

俄罗斯法律复杂多变,缺乏稳定,各联邦针对外国机构制定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同时,俄罗斯非常善于运用法律工具获取谈判胜利或交易优势,之前中企就有类似的交易吃亏案例。

因此,中国对俄投资企业要深入研究俄罗斯的审批制度、经济法律和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专门的律师担当法律顾问,及时发现对我方不利的法律风险或合作漏洞并予以纠正。同时,亦可借鉴日韩能源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合作经验,建立诸如中国与俄罗斯煤炭工业企业家联盟、中国贸易协会与俄罗斯联邦商会之间的合作体系等。

(三)经济因素与应对措施

近年来,受欧洲及美国经济制裁影响,俄罗斯整体经济环境差,卢布汇率波动大,俄罗斯银行资本充足率低,贷款利率很高,融资难。

在俄投资建议使用本国货币,即有助于规避换汇过程中的汇率波动损失,又有利于本国货币的全球化;通过签署和实施中俄两国银行间协议,选取合适的贷款利率,降低融资难度。

(四)文化因素与应对措施

由于中俄两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合作双方在思维方式、管理手段和认知沟通等方面的差异,给合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俄投资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差异,在俄的中资企业可实行本土化经营,在运营、管理、人员、待遇等方面遵循俄罗斯的人文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要求,建立专门的文化交流机制,鼓励中方管理人员与俄方工作人员互相沟通学习,提高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消除文化差异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中俄煤炭供需互补性强,合作优势显著,大力开展煤炭领域的合作,符合中俄两国能源利益,前景非常广阔。要实现中俄煤炭领域合作互利共赢,首先要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做指导,以“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为准则,以俄罗斯远东地区为重点合作对象,开展煤炭进口、合资共建、贷款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多种合作模式,同时还要对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風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德广.中俄关系:回顾与前瞻[J].俄罗斯研究,2019(4):3-15.

[2]李鹏.中国能源安全与中俄能源合作[J].现代交际,2019(10):219-220+218.

[3]煤炭网.中俄能源合作或将向多领域多方式拓展[EB/OL].http://job.coal.com.cn/news/hangye/265345-news.html.(2019-09-12)[2011-03-03]

[4]徐娇,曹英伟.突破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瓶颈”的对策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1,38(2):9-13.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合作模式风险分析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开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梦思想的世界意义与实现进路
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思考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