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困惑及思考

2019-12-24姚希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

姚希良

【内容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新课程改革和思政教育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老师也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教学实践之前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教学手段和策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对此,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课标之下该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思考,以期为实现历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教学 困惑及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我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是老师的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直接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根据主观看法和教学经验决定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一点导致教学质量持续下降,难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关注这一学科教学的核心要求,抓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更好的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教学策略,实现针对性的教学。

一、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困惑

1.教学策略陈旧且传统

素质教育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经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有的老师因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只能完成基础知识教学,无法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目前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过于落后和传统,与新课改要求差异较大,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许多学生只能将自己的主体精力放在简单知识的识记上,个人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较差,这种陈旧且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实质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2.师生互动较少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尤为关键的,但是许多老师过于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简单沟通,忽略了将情感因素融入教学实践环节,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和传统,难以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老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以前期的知识灌输为原则,要求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这种简单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良性成长,同无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表达个人真实想法的意愿较小。

3.实践与理论教学失衡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重要影响,但是有的老师没有意识到两者的逻辑联系,教学策略和手段比较机械和单一,难以保障两大板块的合理比重,极少有老师会根据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实践过程之中的现实条件积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最终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自信心,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差,与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初中历史学习的难度偏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实践应用是核心,学生将主体精力放在简单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难以结合个人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往往对该学科存在许多的模糊认知,因此难以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之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研究。

二、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之前,老师必须要根据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采取相对的解决对策,明确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主体要求,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积极的构建高效课堂。

1.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

历史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历史观及综合知识能力要求较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历史学习时感觉困难重重,外加上这一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同时知识的范圍跨度较广,因此老师的简单引导必不可少。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明确不同创造性教学策略使用的具体技巧及要求,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的解放个人的天性。其中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行相应的协调,小组教学情境教学和提问式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倍受老师的好评,这些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自然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更好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意义重大,在落实教学任务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主调整,加深个人对历史学习的理解和认知,从整体上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老师则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营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技巧及精髓,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提升。

3.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比重

历史既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又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很重要,老师需要协调两大教学版块,保障比重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向,围绕学生的主体价值和地位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保障学生能够将老师的引导之下大胆的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对历史知识与个人的生活实践有一个深刻且直观的认知和理解。

结语

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新,历史老师的所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要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资源的使用效率,老师需要立足于目前教育实践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相联系,充分的发挥新课标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及优势。

【参考文献】

[1] 徐锋.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学周刊, 2016(5):179.

[2] 樊华.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神州, 2013(11):205.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新寨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思考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