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风险防控研究

2019-12-24高祥晓王思思安存红

山西农经 2019年20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农村

高祥晓 王思思 安存红

摘 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做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河北省保定市在金融扶贫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脱贫率大幅下降,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扶贫资金不到位、信贷风险较高、产业规模尚未形成、扶贫精准度较低等,因此对风险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风险;防控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0-00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F832.35        文献标志码:A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环节是金融扶贫,即国家各个金融机构聚集并整合资源,为贫困地区人口或企业提供政策性或经营性的信用贷款业务。而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是河北省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指根据科学的标准及程序,对河北省不同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和人口进行精准识别,按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并根据动态化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进行定量考核,从而引导当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广大贫困地区农户彻底脱贫致富。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保定市认识到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风险。

1  金融精准扶贫的现状

1.1  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总体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2011年开始,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得到了飞速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推行小额信贷,在贫困地区设置便民金融服务点,鼓勵各个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或服务创新等[1]。

2014—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布了针对特困地区和普通贫困地区进行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办法和意见,例如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设立扶贫再贷款、对不良贷款进行差别化考核等。2016年,通过落实各项扶贫举措,已有14家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和千余家法人金融机构推行扶贫计划,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实施金融精准扶贫。

2017年,全国已有96%的银行网点覆盖乡镇,便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90余万个,覆盖率超过了97%。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约有2 500亿元,贫困户平均贷款约4.11万元,金融机构小额的扶贫信用贷款所扶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占全国的25.81%,依照政策,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也达到了2 316亿元[2]。

1.2  保定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开展状况

保定市自脱贫攻坚以来,2016年政府财政不断偏向民生,支出1 56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8%。通过实施5大精准脱贫工程,全市贫困人口减少106.5万人,发生贫困的比率下降了12.1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按照产业、生态、乡风、生活等要求,不断推进城乡共享发展,政府全力投入到脱贫事业中,让所有农户都能享受惠民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实现了质的飞跃,且全市有15万人实现了脱贫,望都首先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博野、涞水、易县皆达到脱贫标准。

截至2018年,保定市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3年行动计划,整合涉农资金19.3亿元,市级财政投入1.47亿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同比增长了31.6%;新投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共计1.21亿元,惠及贫困户2 598户;培育股份制种植业等扶贫龙头企业175家,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12家,共涉及535个贫困村,促进了2.1万贫困地区人口就业;深化北京与保定的扶贫协作,完成的对口帮扶项目有183个,投入资金26.9亿元,雨露计划补助9 610人,并且帮助全市建档立卡7.1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3]。易县、博野脱贫摘帽,顺平、唐县、曲阳、涞水通过省脱贫退出验收评估。

2  保定农村金融精准扶贫风险

保定市在政策的扶持下,金融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促进了农村金融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收入,但在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2.1  扶贫资金不到位,骗取和克扣行为严重

自扶贫计划推出以来,保定市政府开启了多项精准扶贫项目,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雨露助学计划、积极建立贫困人口档案、扶持龙头企业以带动小微企业实现产业集群效应等一系列计划,目的是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快速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

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也遇到了扶贫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如金融机构设置较高的信贷门槛,将贷款大多借贷给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和中高档收入人群,偏离国家扶贫目标对象。

此外,2018年保定市扶贫办公布了5起克扣和骗取扶贫资金和资源的案件,其中包括2012年的部分危房补助款以及2016年分配的“非贫困户扶贫牛”,涉及资金高达79.68万元。

2019年初,市扶贫办还公布了3项扶贫领域的腐败作风案件,包括易县某镇北岭东村、唐县川里镇下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及村副主任挪用扶贫资金、涞源县张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克扣危房改造款等,涉及资金高达50.7万元[4]。

2.2  扶贫信贷存在较高风险,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风险。2017年末,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3%,比2016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2018年也有所增长。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存贷比越高越好,但在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信社(或农商行)面向贫困人口的贷款通常是以较低的利率投放出去的经营扶贫贷款业务,从而导致金融扶贫盈利甚微,甚至是亏本经营。

(2)农信社(农商行)面临着贷款信用风险。农户从事的大多是传统农作物种植,主要受自然天气影响,且农产品价格受到价值规律中价格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同时,农业作为特殊的行业,农户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无法与市场风险抗衡,收入相对较低且不稳定,致使农村贫困户有不能偿还贷款的风险。

(3)农民偿还贷款的意识淡薄,贫困人口不愿或无法履行借贷合同,不能按时还本付息,使得金融机构遭受贷款损失[5]。

2.3  产业规模尚未形成,带头效果不明显

发展优质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也是带领贫困地区农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2017年,保定市人均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30 891元,比2016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2018年的人均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32 810元,比2017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均有所增长,产业结构也逐步向第三产业倾斜。但同时,保定市贫困地区还是以农业产业园区和合作社等形式发展,大量的企业(或产业)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的产值小,规模效益较差,带头发展作用不明显。部分地区盲目引进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容易造成市场上产品供大于求,从而增加农户损失。

此外,保定市县级地区有众多小微企业,虽然政府扶持力度较大,但发展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较高,且没有龙头企业进驻,没有有效的带头示范作用。小微企业发展前景难以预估,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贷款所承担的风险。

2.4  金融扶贫的精准度较低

当前,保定市还没有完全建立全市贫困人口大数据,政府获得的贫困信息不够准确,比如市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数和全市实际统计的人口数不相符,且在扶贫过程中,政府未能掌握贫困地区为什么贫困、脱贫情况、住房情况、是否愿意搬迁以及社会保障是否到位等信息,造成贫困地区信息不对称。

国家每年都会下达扶贫指标,对各级贫困地区进行信贷扶持。但在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金融机构要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认为贫困农户的还债能力弱,信用意识淡薄,因此设置高信贷门槛,选择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致使贫困地区人口无法让好项目落地实施。

由于上述原因,金融机构如农信社(或农商行)等无法准确统计贫困地区人口的贷款需求以及他们的信用是否良好,使得金融机构无法为贫困地区提供精准的资金扶持。

3  加强对保定农村金融精准扶贫风险的防范

根据保定市各级贫困地区存在的金融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分散方案,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风险防控水平,削弱当地金融精准扶贫风险。

3.1  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

将龙头企业或中高档收入人群从扶贫名单中剔除,降低金融机构对贫困人口的排斥,提高对有意愿且有发展前景的贫困农户及企业的关注度。政府可以为贫困农户提供财政资金担保,使农户与金融机构签订的信贷合同更好地发挥效用。

政府应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控,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发放扶贫资金;加强村、镇、县等基层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与纪律检察监察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严肃处理克扣和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对责任人及领导追究相关连带责任;加强市、县、镇(乡)、村扶贫或相关部门的自查及群众监督,及时纠正自身在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3.2  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风险分散能力

(1)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进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学习阜平等地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村镇金融自助服务点,为农户信用借贷款、缴纳保险费用等提供便利。同时,加强互联网建设,对农户进行智能终端使用的培训,鼓励农村贫困人口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手段,不断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及数字金融的发展。

(2)风险管控方面。增加农村金融风险的防控措施,继续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的分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财政补贴制度,加强保定市政府对金融风险分担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农业保险的重要功能,提高农业发展过程中贫困农户对蝗虫、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3)农村信贷方面。不断完善各个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对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能力,合理引导农户手中的土地产权进入市场,不断提高土地在市场中的流转效率,提高农户抵押贷款条件下抵押物的流动性,最大程度转移和分散由信贷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同时在全市农村地区进行信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不断强化农村人口的金融意识,并向贫困农户宣传合理的贷款利率风险监管机制,将建档立卡或其他类型的贫困农户名单整合至统一的征信系统中,对扶贫贷款进行跟踪调查,从而实现精准的信贷预防。

3.3  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镇企业的带头作用

为打胜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必须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或地方财政也应积极向贫困地区靠拢。在产业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股份合作制,努力探索并遵循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参照优质产业发展示范模板,建立贫困地区特有的、可推广的股份制产业发展模式,紧紧围绕该地区贫困人口利益,让每一个贫困农户都可以获得产业的收益。同时,贫困地区也可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先富带动后富,逐步扩大优质产业规模,形成本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扶贫资金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发展,对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化扶贫。金融机构应合理放宽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企业贷款利息,拓宽小微企业集资渠道,扩大企业发展规模。

3.4  建立健全贫困人口数据库,使扶贫对象精准化

保定市各级政府应当利用互联网或者大数据建立健全贫困人口数据库,统计贫困人口的性别、年龄、贫困原因、是否脱贫、住房情况、搬迁意愿、养老等社会保障是否到位等信息,并对贫困信息实施跟踪管理,对不同贫困程度的贫困人口或家庭进行分层管理,达到差别化的精准扶贫。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在建立贫困人口大数据的情况下,建立贫困人口征信档案,对贫困农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实现贫困地区政府与各个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达到政府精准补贴、金融机构精准信贷的目的。

另外,各个金融机构还须降低信贷标准,建立健全金融普惠体系,推行小额信贷,更多地为信贷需求大的贫困农户或企业服务,紧跟政府扶贫政策。要根据贫困农户或小微企业的财产情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真正需要扶贫的对象上,真正做到金融精准扶贫。

4  结束语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保定市在扶贫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贫困地区或本市贫困县成功脱贫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并能实现全市脱贫的道路。根据目前出现的农村扶贫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建立贫困人口大数据库,提高扶贫精准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风险预警系统等,努力提高风险分散能力,是市政府扶贫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蘇畅,苏细福.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6(4):23-27.

[2]郭小卉,康书生.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分析——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案例[J].金融理论探索,2018(2):34-42.

[3]韩志远,李玉琢,杜洪宇.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8(10):49-55.

[4]张晓萍,吴彤琳,程京京.河北省金融扶贫困境、措施以及路径创新探索[J].河北企业,2017(11):73-74.

[5]李创,吴国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J].西南金融,2018(6):28-34.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农村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