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4—2018年我国大学教师角色研究进展分析

2019-12-24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角色定位大学

刘 芳 丽

(运城学院 人事处,山西 运城 044000;韩国又石大学 韩国 全州市)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兴国必先兴师,明确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自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开始,大学教师便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教育者和探究高深学问的研究者的双重社会角色。除这两种基本的角色定位外,大学教师还被冠以“知识分子”、“社会服务者”、“文化引领者”、“学术创业者”等多重角色。面对多元化的角色定位,大学教师出现行为规范上的失位、错位和越位,出现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的角色差距。为此学者们开始对大学教师的原典意义、社会角色、责任与使命、角色差距与调适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与研究。面对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梳理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加理性地界定大学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本文运用知识图谱对近十五年我国大学教师角色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探索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为大学教师角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文献作为分析对象,检索条件为“主题=大学教师角色or主题=高校教师角色”,时间跨度为2004—2018年(近15年),文献分类目录为“高等教育”,文献类型不限,剔除会议、专利等无关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文献571篇,其中核心期刊103篇,硕博士学位论文83篇(检索日期为2018年11月18日)。将文献按照CiteSpace软件要求进行格式转换,生成所需的样本数据。

(二)研究方法

1. 知识图谱法

知识图谱是通过呈现科学知识及其结构关系,了解研究现状和趋势的一种图形。它以可视化的图像直观地将研究文献中最前沿的趋势和动态展现出来。[2]本文采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5.1可视化软件,通过对发文量、发文作者以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绘制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知识图谱,探讨我国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现状及趋势问题。

2. 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及互联网的资源,查阅大学教师角色相关文献,对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当前研究现状,提升大学教师角色研究基础,为未来趋势研究拓展思路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发文量分布情况

大学教师角色研究文献数量的时间及类型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04-2018年期间,研究大学教师角色的文献数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尤其是2015年至2018年,文献篇数有大幅度递增,由此可以判断关于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热度不减。但与研究成果的总体数量相比,核心期刊和CISSCI期刊的发文量仅有103篇,占总数的18.04%;硕博士学位论文83篇,占总数的14.56%。可见近15年我国大学教师角色研究成果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但高水平成果偏少。

图1 发文量的时间及类型分布图

(二)发文作者呈现

图2 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作者图谱

在CiteSpace中对发文作者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8个节点,5条线条,可以清晰看出研究大学教师角色高产文量的作者,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由图2可知,关于大学教师角色研究,共现频次较高的作者分别是:杨宇辰、熊德明等。他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域深入地研究大学教师角色,为我国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大多数作者发文仅有1篇,说明绝大多数研究者没有持续关注教师角色,研究深度不够。同时,节点之间的线条较少,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少,没有显现出团队样态。

(三)研究关键词分析

图3 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大学教师角色研究高频关键词列表

序号关键词频次中介中心性1教师角色1520.652高校教师980.73角色560.264大学教师480.155角色定位450.086教师370.077角色转换340.048高校280.059角色冲突230.0710大学英语150.0111定位130.0112青年教师11013角色转变110.0314翻转课堂110.0215思想政治理论课100.01

1. 不同理论视角下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

2004—2018年近15年来,我国学者从教育语言学、文化自觉理论、生态学视域、社会学的拟剧理论视角、大学治理等不同的理论视域对大学教师角色进行了多角度剖析,为大学教师角色定位提供了大量视角。熊艳从教育语言学的视角构建大学教师主体与客体双重身份角色的发展[3]。石兰荣从文化探讨自觉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大学教师的文化自觉,为大学教师角色的塑造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4]。王光荣,王端从生态学视域,寻找大学教师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提出了协调大学教师教学和科研双重角色的方案[5]。张宇慧从社会学的拟剧理论视角,剖析了大学教师教育者这一核心角色与多重角色扮演的角色行为的整合方式[6]。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文武在其学位论文中,通过对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教师角色适应现状,从大学治理视角分析大学教师角色缺失的原因,并从凸显教师地位、明确教师身份、提升教师意识等方面探讨大学教师主体地位和角色定位。[7]

2. 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一些学者从角色冲突的表征、归因与解决策略等方面,对大学教师角色进行研究。贺兰,韩锦标基于角色理论,对大学教师多元角色扮演中角色间与角色内冲突进行分析,并从教师自身与学校角度提出角色冲突调适策略[8]。朱沛沛从大学内部权力结构的合理化角度提出解决教师角色内、角色外、角色间的冲突,实现教师角色的理性回归[9]。李培通过对大学教师角色冲突因应策略的调查,发现大学教师在角色冲突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并从岗位分类、分类评价和大学治理等方面提出调适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策略[10]。陈斌从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重角色冲突的矛盾与问题,分析角色冲突诱因,提出调适角色冲突的策略[11]。黎平辉认为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根源在于“自我”的迷失、失守、失控和失势,试图从专业自治、个性发展和信念坚守角度提出化解角色冲突的对策[12]。熊德明采用实证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角色冲突在性别、学历、教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出大学教师角色冲突受到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个体角色局限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建议从创设宽松社会环境、构建科学合理学校环境和强化教师角色意识和角色技巧调适教师角色冲突[13]。

3.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下的大学教师角色研究

有些学者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角度研究大学教师角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最新成果较少。邱晖,许淑琴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出发,提出大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角色,塑造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等多重综合性角色[14]。周雪峰提出课程改革要从更新观念、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建立科学评价方式等四方面进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需要塑造角色品格,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15]。徐杰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师必须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转变,不仅仅是传道、授业与解惑,更是教学的设计者与课堂的管理者、学习的指导者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课题的研究者[16]。杨军从个性化教学出发,提出大学教师角色必须向学生发展促进者、学生引导者、师生平等关系、课程建设者转变[17]。

4. 思想政治课程等学科课程下的大学教师角色研究

认真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扎实推进水价改革 创新资金管理机制……………………………………………………… 吴文庆(23.5)

不少学者通过分析思想政治课、大学英语课等具体学科课程,从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角度探讨教师角色,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林伯海,谷照亮从个性化学习环境角度,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期待,从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情感认同、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实践技能,以及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角色转换[18]。黄晓晔,田宏星从角色理论视角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行为,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体制、政府和学校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教师自身角色意识方面提出角色转换策略[19]。万勇华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辩论式的教学方式实施角度出发,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不当问题。提出在辩论式教学教师应承担的六种角色和应具备的三个条件[20]。姚敏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应担负起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促进者、协调者、评价者,以及自身发展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等多重角色[21]。大理大学硕士研究生姚妙妍在其学位论文中通过对大理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认同现状,分析了教师角色认同不佳的原因,并从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主导作用,增强教师角色转换等方面提高教师角色认同[22]。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洋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并结合教师权威、作用、素质和师生关系几方面,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并从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素养、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改革方面探讨解决教师角色定位困境[23]。

5. 翻转课堂等“互联网+”下的大学教师角色研究

互联网下的大学教师角色研究成果较多,多是从教师课堂教学角色进行研究。李贵安,刘洋,王力基于陕西师范大学的PACE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形式丰富性、教师角色多重性、课堂环节多样性对大学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24]。周海燕以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帮助“微时代”下大学教师正确认知角色,调整角色,定位角色[25]。杨爽指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教师角色呈现出向教育者、学术人及社会服务者和引领者转型趋势,并从教师自身、教育制度和教师文化三个层面出发,重新定位教师角色[26]。刘颖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目标以及角色定位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和建立机制等方面提出提升策略[27]。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其学位论文中,提出教育信息化下教师的角色应是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促进者、设计者以及创新者,并从引导教师树立信息观、构筑教育信息化体系、保障教师角色权力和推动信息化培训等方面开展教师角色的转换[28]。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研究内容:由关注角色定位转向多重角色调适

从图4大学教师角色研究文献CiteSpace的关键词时间分析图谱可以看出,从2004到2018年,教师角色的研究视角与领域涉及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角色冲突、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多样化。研究内容涉及大学教师教育者、科学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但关于多重角色合理协调的研究依然较少。

虽然也有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试图协调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等多重角色的矛盾。如: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赛尔在其学位论文中,从教学学术视域下考察大学教师“实然”与“应然”的教学角色,分析教学学术理论,并定位教师角色:教学知识的追求者、反思者、分享者、参与者以及教学发展的自主者和组织者[29]。但教育者、研究者和服务者多角色的协同依然很难达成一致。教师面对岗位聘用与考核、职称晋升、绩效奖励等评价机制时,依然会出现轻视教学,过度重视科研业绩,服务社会过于功利化现象。在提出的解决策略中,多从教师培训、督导体系、教师自身调节角度,而评价机制如何协调教师教育者、研究者与服务者角色的可实施性策略依然欠缺。因此关于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与社会服务者角色的实然状态、大学教师考核与评价机制如何科学化合理化调适教师多重角色,将是未来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重要方向。

图4 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关键词时间分析图谱

2. 研究对象:由单一对象转向多元对象

已有研究对大学教师角色的分析多从大学及大学教师职责与使命,以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而从大学生、高校管理者、社会需求角度对大学教师角色研究较少。大学生作为大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大学教师的角色期望,会促进大学教师自身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大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大学教师角色行为一致或类似时,大学生才会产生强烈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大学教师“教育者”这一角色才会发挥充分作用。高校管理者作为大学教师的管理与评价机构,只有运用恰当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大学教师进行准确角色定位,避免教师角色缺失与混乱。社会需求从某种程度上将大学教师角色从理想状态导向实用状态,促使大学教师在做好教育者角色同时,积极思考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积极从事社会服务,真正将大学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效应结合起来。因此,对未来教师角色的研究,应避免研究对象的单一化,要从大学生、高校管理者和社会需求多角度来进行探究,使得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加科学合理。

3. 研究方法:由理论研究转向实证研究

梳理2004-2018年检索的571篇期刊论文,关于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的理论研究为主,而使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定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较少。大学教师角色意识及行为,不仅关系到教师专业化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的教育,高等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除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信息化视角进行理论研究外,采用实证研究可进一步全面而详实地关注大学教师群体自身角色行为现状,大学生对大学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高等学校和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从而为大学教师角色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建议

1. 正确定位与协调高校教师多重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0]中指出,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要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大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引导大学教师正确定位与协调大学教师的多重角色问题,今后应该是高校教师发展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2. 拓展研究内容,提升研究深度

进一步扩充研究内容,从改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调整教师职称晋升机制,改革薪酬分配方式等方面调适教师多重角色;扩大研究对象,从大学教师、大学生、高校管理者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师多重角色的探究。

3. 改进研究方法,系统研究高校教师多重角色发展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使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全面而详实地对教师角色进行长期系统研究,为大学教师角色定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帮助大学教师实现多重角色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角色定位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