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经济质量研究热点主题与前沿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9-12-24胡亚光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献效率旅游

胡亚光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因此产业效率被广泛运用于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现已成为研究经济增长的新视角。同时,越来越多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纷纷加入到对旅游效率的研究行列,从而使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理论基础较此前得到了显著的增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全面把握旅游经济质量的研究趋势和整体概况,这对未来学科发展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文献阅读归纳法很难实现对整体学科概况以及演化趋势的精准把握和系统梳理,因此,研究结合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软件以文本数据挖掘的方式,从文献数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共现、突现词演进、主题词聚类的层面对2010年以来CNKI中有关旅游经济质量的415 篇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以期为中国旅游经济效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主题分析

(一)文献量分析:研究文献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但成果总量相对匮乏,该研究领域尚存较大的深化拓展空间

旅游产业效率是指特定区域内旅游资源要素的投入与相应效益产出两者间的内在转换能力,也是作为反映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因此,通过以“旅游效率”“旅游产业效率”“旅游经济质量”为主题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后发现,2010-2018 年间CSSCI 以及核心期刊科研成果总数达211 篇,博士论文数量为127 篇,文献成果总数合计415篇。为能更加清晰把握全国旅游产业效率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特征,论文结合检索数据绘制了该研究领域文献趋势图(如图1)。从图1 中可看出,9 年间国内学界对于旅游产业效率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正逐步得到增强,尤其自2011 年以后,论文成果数量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可能与我国旅游产业成长阶段以及经济改革发展要务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关旅游经济质量和效率的研究成果总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文献总量、核心论文数相对薄弱,该研究领域尚存较大的深化拓展空间。

图1 2010-2018 年国内旅游效率研究文献趋势图

(二)核心作者分析:在高发文量和高被引量方面有大批学者涌现,但发文量多且影响力大的学者仍相对缺乏,跨学科合作网络尚未形成

图2 文献作者合作网络聚类图谱

在发文作者方面,借助Citespace 软件对CNKI检索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到国内旅游效率研究领域中的高产发文作者排名以及合作网络聚类分布特征图谱(如图2),进而有助于更加清晰把握学术前沿动态情况。近9 年内,CSSCI及核心论文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作者有黄震方(12 篇)、查建平(5 篇)、方叶玲(5 篇)、唐睿(5篇)、陈田(5篇)、黄秀娟(4篇)、马晓龙(4篇)、冯学钢(4篇)、姚治国(4篇)、丁振民(4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后发现,当前学者对旅游经济质量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且不同学者对旅游效率的关注重点及切入视角也相异,整体可聚为18类,依次分别为:①旅游发展效率(黄震方、方叶林等)[1-2]、②城市旅游业(吴殿廷、殷红梅等)[3-4]、③效率(胡宇娜、梅林、陈妍)[5-7]、④森林公园(丁振民、黄秀娟、朱佳佳)[8-9]、⑤旅游(陈田、虞虎、姚治国)[10-11]、⑥旅游产业(马勇、刘军)[12]、⑦数据包络分析(马晓龙、保继刚)[13]、⑧低碳旅游(查建平、贺腊梅)[14-15]、⑨旅游驱动(王恩旭、吴荻)[16]、⑩冰雪旅游资源(杨春梅、赵宝福)[17]、[11] DEA 投入产出(唐瑞、冯学钢)[18-19]、[12]东北三省(钟敬秋、韩增林)[20-21]、[13]潜在增长(夏杰长)[22]、[14]旅游业效率(龚艳)[23]、[15]张家界(王兆峰)[24]、[16]碳足迹(李志勇)[25]、[17]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刘佳)[26]、[18]城市旅游绩效(余凤龙)[27]。此外,被引频次是反映学术论文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些高被引文献构成了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被引文献频次的分析,可有效揭示出该研究领域的权威代表性学者。由表(1)可知,截至当前,国内文献被引量在90 篇以上的作者仅有郭岚、张勇、李志娟、田喜洲、王渤、马晓龙、保继刚、朱承亮、岳宏志、严汉平、李婷、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周玮,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旅游上市公司、旅游市场、旅游城市、区域旅游产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投入产出效率的测算。然而,结合发文量和被引量这两个关键性指标来看,在该领域中成果产出多且业界影响大的学者相对缺乏,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跨学科合作网络尚未形成,因而不利于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在国内对旅游经济效率的研究已有十余年基础的条件下,如何打破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研究格局,摒弃封闭性局限,是当前学界面临的迫切任务。

表1 研究文献被引情况表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国内关于旅游经济质量和效率的研究呈现出“集聚分化”的网络特征,研究体系趋于完善,分支节点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承接性

在关键词分析方面,当两个或多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关键词共现,共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可用于挖掘国内整体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重要主题。将研究论文的参考数据导入CiteSpace,时间切片为1年,对数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计算,得到可视化网络(图3)。图(3)中圆圈的大小代表着关键词频次的高低,圆圈的边缘厚度代表该词的网络中心性大小,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间的关联度。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国内旅游经济效率研究的网络分布来看,总体呈现出以“旅游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 模型、旅游产业、效率”为五大集聚点向周边分化的格局。具体而言,除“旅游效率”本体之外,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数据包络分析”“dea 模型”“旅游产业”“效率”“影响因素”“生态效率”“效率评价”“技 术 效 率”“森 林 公 园”“malmquist 指 数”“tobit 模型”等多个节点为中心的集聚圈。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旅游产业”、“效率”的圈层在所有节点中最为突出,因而说明当前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多数研究是以dea模型为主流的数据包络法来展开的。此外,还形成了众多节点相对较小的分支圈,如:生态效率、森林公园、技术效率、效率评价、影响因素、tobit模型等,这些节点之间的距离较近,连线多且稠密,从而体现出在围绕旅游效率核心领域的基础上,旅游业中的森林公园效率[34]、生态效率[35]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内容不仅局限于单纯效率的评价比较,还有研究借助malmquist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效率结构(如: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技术进步等)进行测算分解,并结合半截断tobit 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各类因素对旅游效率的影响效应,重在厘清旅游产业效率的内在运行机理,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四)关键词突现分析:虽然关于旅游效率研究成果的总量不多,但也经历了从本体深入向外延拓展、从概念阐述到量化实证、从学理研究到政策融合的探索演进过程

图4 2000-2018年间突现关键词

突现词(Burst)分析技术可用于对旅游经济质量领域的前沿主题以及演化趋势进行探测分析,突现强度所衡量的是某关键词在特定时段内出现频次的突增程度,从而能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中的关注焦点和学科前沿。图(4)所展示的是2000-2018 年间排名前16 位突现关键词的情况。另外,为了能更好展示全国旅游经济质量各阶段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借助CiteSpace 的“Time Zone”功能,对旅游经济效率文献成果中出现的高强度突变词和高频次关键词进行时序“抓拍”,从而得到该研究领域的时区图谱(图5)。

图5 旅游经济效率时区图谱

具体而言,2000-2002 年间,突现关键词为:旅游经济增长、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云南、旅游发展。说明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关注于旅游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方面,然而,对旅游产业效率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研究当时却尚未兴起,多数学者仅从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旅游经济、品牌战略发展、市场机遇挑战的角度对云南地区的旅游业进行了定性分析,这为后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2-2003年间,“效率”开始突现,虽然当时的一些文献仅是提及“效率”一词,但很多论文并未对效率进行深入阐述和理论分析,只停留在模糊概念的字面表述上。

2004-2008年间,以旅游产业、技术效率为突现词的出现,标志着学界对旅游经济质量的研究较此前阶段更加深入具体,重点体现在能够结合随机生产前沿、数据包络法等量化技术对旅游企业、旅游上市公司、区域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评价,这为旅游业主体的效率结构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2008-2011 年 间,“数 据 包 络 分 析”“区 域 差异”“旅游效率”“影响因素”则构成了该期阶段突现词的主要代表。这些关键词反映出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国内旅游效率的时空分异、结构差异以及影响机制等问题上。大多文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从时空发展演化的角度对我国旅游企业、区域旅游产业、餐饮酒店行业、城市旅游经济的规模效率、配置效率、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普遍认为旅游效率在全国区域间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而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是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

2014-2018 年间,突现热点词汇则成为了“dea 模型”“malmquist 指数”“森林公园”“旅游”。结合图(5)来看,由于近年来,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关于旅游经济效率的研究亦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在研究方法上,以dea 模型为代表的数据包络法仍然是测量旅游经济效率的主流工具,但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能够结合malmquist 指数[36]、三阶段dea 模型[37],对各样本区域旅游产业的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增长情况进行测度比较,从而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工具方法更为丰富且深入。旅游效率的研究分支日趋多元化,分析重点紧跟我国政策导向。由图5可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森林公园”“生态效率”“旅游扶贫效率”“美丽中国”“旅游产业效率”逐步成为当今该领域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扶贫、生态、乡村”作为旅游效率研究的聚焦点,主要涉及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乡村旅游扶贫效率、旅游扶贫生态效率、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旅游业能源效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旅游效率等分支领域,相应的定量研究明显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内旅游经济效率的研究日趋成熟。

整体而言,虽然关于旅游效率研究成果的总量不多,但也经历了从本体深入向外延拓展、从概念阐述到量化实证、从学理研究到政策融合的探索演进过程。

(五)主题聚类分析:旅游经济质量研究领域可细分为旅游效率、dea 模型、技术效率、生态效率等15 类分支主题,其研究视角、测度方法及研究对象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丰富化的特征

为了更加清晰体现旅游经济效率研究领域的分支组成,在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并使用LLR 算法对聚类进行命名,得到热点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图6),进而可实现对研究重点分类的可视化描述。由图(6)所示,Modularity Q=0.6719、Mean Sihouette=0.6697,说明此次聚类轮廊良好,聚类结果理想,总共生成15个大类,依次是:①旅游效率、②dea模型、③技术效率、④生态效率、⑤效率、⑥旅游经济增长、⑦旅游资源、⑧保留价格、⑨低薪、⑩投资效率、[11]动态效率、[12]旅游用地、[13]中国森林公园、[14]配置效率、[15]旅游经济。在结合聚类总结表(Cluster Summary)和具体文献的基础上,将以上关键词内容再次精炼为“测量评价(dea模型、旅游经济增长、旅游效率、动态效率、效率、旅游经济)、结构视角(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生态效率、投资效率)、研究对象(旅游资源、保留价格、低薪、旅游用地、中国森林公园)”三个维度。

图6 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首先,在旅游效率的测度评价方面,主要包括以随机生产前沿(SFA)为代表的参数分析法和以数据包络法(DEA)为代表的非参数分析法两类。由于DEA 模型不需要事先设定函数的具体形式,在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关系时,不会因此受到模型偏误的影响,而且适合多投入多产出的研究,所以该方法几乎占据了现有研究文献的绝大比例,成为测算旅游效率、旅游经济增长的主流工具。在此基础上,传统的DEA方法也在逐步改进和深化,例如:超效率DEA 模型、三阶段DEA、SBM模型、Bootstrap-DEA等模型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在分析旅游效率的区域分异演化时,大多学者能结合动态和静态双层维度对旅游效率进行评价比较,由此可见,其评价体系正趋向深入演进。

其次,旅游经济的效率结构以及相关效率类型也是学界所关注的热点。着重体现在对我国各类区域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四大”结构型效率的研究方面,从而为精准识别各地区旅游经济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痛点难点提供了实证依据。此外,入境旅游效率[38]、旅游生态效率[12]、旅游投资效率[39]、旅游扶贫效率[40]则构成了旅游效率研究领域的“四类”新视角,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层层深入,“旅游效率+”研究已然成为了分析各项改革领域成效的新模式。

最后,在研究对象方面,当前研究普遍从要素资源的投入产出层面对旅游资源、保留价格、低薪、旅游用地、中国森林公园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探讨。具体而言,很多学者将森林公园、旅游用地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旅游用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资本投入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影响效应、森林公园的发展效率以及经营效率、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素等。从这些研究的切入点来看,空间依赖、产权激励、多重产出、公平效率、系统耦合等视角相对新颖,从而体现出该领域研究维度的多元化特征。

二、研究结论及探讨展望

(一)研究结论

国内关于旅游经济质量的研究文献整体趋于增长的态势,但文献总量、核心论文数相对薄弱。在发文作者方面,发文量多且影响力大的学者仍相对缺乏,跨学科合作网络尚未形成。从对关键词共现结果的分析来看,国内研究主要围绕“旅游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 模型、旅游产业、效率”五大热点展开,并呈现出“集聚分化”的网络特征,研究体系趋于完善,分支节点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承接性。就前沿热点演化趋势而言,虽然关于旅游效率研究成果的总量不多,但也经历了从本体深入向外延拓展、从概念阐述到量化实证、从学理研究到政策融合的探索演进过程。通过对主题词聚类进行分析后发现,以dea为主体的方法体系正趋于深化拓展,以“技术效率、配置效率、规模效率、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四大”结构型效率已成为深入剖析的重点,入境旅游效率、旅游生态效率、旅游投资效率、旅游扶贫效率则构成了旅游效率研究领域的“四类”新视角,“旅游效率+”研究已然成为了分析各项改革领域成效的新模式。研究视角、测度方法及研究对象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丰富化的特征。

(二)探讨展望

1.研究视野不断拓展,但依然还需不断完善

虽然当前研究视角正日趋多元化,但在该研究领域的现有层面上依然存在诸多盲点和不足(如:缺乏从县域尺度以及衍生产业等视角层面对旅游经济效率进行系统研究),因此研究视角应当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产业融合创新速度,特别在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泛旅游产业效率的研究视角上需要不断创新、积极拓展,才能有效实现旅游产业效率研究体系的日趋完备。

2.研究厚度不断加深,但科学研究范式仍未完整构建

随着研究规范性的不断加强,旅游产业效率已逐步回归到旅游研究的一般范式中,研究深度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测算和现象描述层面,而应当向旅游产业效率的形成原因以及演化机理等层面深化。然而,当前文献成果在旅游产业效率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还稍显不足,科学研究范式仍未得到完整构建。很少有学者能够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归纳,也未能从影响因素间的关联耦合、交互机制、模型机理等维度入手全面分析区域旅游产业效率的发展演化和优化路径。因此,有关旅游产业效率的基础理论研究还需进一步强化,从而为今后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但缺乏旅游效率形成过程研究

旅游产业效率的量化描述型研究显著多于定性分析型研究,而且研究重心已逐渐从现象性阐述向解释性分析转移。然而,当前研究内容仍然是以各地区旅游效率的测算和结构性描述为主,缺乏对旅游产业效率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关联因素的综合性分析,因此需要在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上进行更多的初探性研究。只有在充分厘清和把握旅游产业效率形成及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各类因素对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理,才能正确指引旅游产业经济顺利迈向效率化转型、质量化升级的发展之路。

4.交叉研究更加复杂,但因素耦合性研究仍较为欠缺

虽然目前交叉研究更加复杂并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进展,但鲜有研究文献关注这些交叉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未从旅游全域系统耦合的视角对旅游产业效率深入地进行理论及实证研究。由于旅游产业体系庞大且复杂,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自然等多个层面体系,各类因素间也会彼此制约、交叉关联、互为影响,进而会对旅游产业效率形成更为复杂的作用机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更加需要考虑各类影响因素间的交叉作用以及耦合机制,以空间关联为视角对区域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这为促进旅游产业效率体系间的内部耦合以及推动区域间的平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文献效率旅游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旅游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