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失眠各证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调查研究
2019-12-24廖远生高丽丽谢步霓吴松鹰郑登滋吴成翰
廖远生,高丽丽,谢步霓,吴松鹰,郑登滋,吴成翰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脑病科,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福建 福州 350003)
微量元素的摄入过量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以及心理疾患。蔡娱飞[1]通过调查女性更年期症状,发现失眠发生率为23.36%,测定头发中微量元素,发现钙元素低于正常参考值,铁元素高于正常参考值。廉南等[2]通过临床观察耳压对失眠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发现失眠症患者,其血清微量元素中锌、铜比例发生变化,而治疗症状缓解后,锌、铜比例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由此可见,失眠的发生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剩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失眠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较确切的临床实用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与不同证型失眠发病的关系,为失眠患者的营养膳食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76例。平均年龄(49.14±11.62)岁;中位病程6(2.5~15)年;男性36例,女性40例;肝火扰心证25例(男12例,女13例)、心脾两虚证20例(男10例,女10例)、心肾不交证31例(男14例,女17例)。收集同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8.42±12.78)岁;男性33例,女性38例。失眠患者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K029-01)。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3]制定原发性失眠症相关标准:在睡眠机会和环境均良好、充分的条件下,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眠、睡眠不深、多梦、醒后不易再睡,早醒,或自觉睡眠明显不足等。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4]制定中医辨证标准,由固定的3位中医副主任医师辨证一致,予以确认:①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②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③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受试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属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由躯体疾病或大脑精神、意识功能障碍等所致的继发性失眠;②患有糖尿病、血液病、心力衰竭、肾衰、感染性疾病等基础疾病;③患有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④有吸烟和饮酒嗜好者;⑤不能进行正常交流及合作者;⑥有放化疗史者。
1.6 方法
1.6.1 标本取材 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12 h后于次日清晨8时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
1.6.2 检测指标及方法 血清微量元素(Ca、Mg、Cu、Fe、Zn):静脉采血2 mL置肝素钠抗凝管中混匀,集中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代为检测,测定时予微量移液器准确吸取全血40 μL加入试剂中,充分混匀后室温(10~30 ℃)静置半小时,然后吸取处理过的样品应用北京博晖创新BH5300S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1.6.3 微量元素正常范围 血清微量元素正常范围参考值(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提供):Ca 1.31~1.9 mmol/L,Mg 1.12~2.06 mmol/L,Cu 9.61~33.8 μmol/L,Fe 7.52~9.85 mmol/L,Zn 71.46~170 μmol/L。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I患者微量元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PI患者血清Ca、Mg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I患者血清Cu、Fe、Z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微量元素PI组(n=76)正常对照组(n=71)PCa(mmol/L)1.33±0.251.61±0.190.000Mg(mmol/L)1.69±0.041.89±0.040.000Cu(umol/L)17.75±3.5217.96±3.690.735Fe(mmol/L)8.46±0.628.41±0.620.618Zn(umol/L)89.31±13.5593.72±17.140.085
2.2 P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微量元素的比较
PI患者中医各证型,在血清Zn含量方面,心肾不交证低于肝火扰心证及心脾两虚证,但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清Cu含量方面,心脾两虚证高于肝火扰心证及心肾不交证,但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清Mg含量方面,肝火扰心证较心脾两虚证及心肾不交证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a、Fe在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方差分析,P值均>0.05,提示不同中医证型间微量元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微量元素中医证型肝火扰心证(n=25)心脾两虚证(n=20)心肾不交证(n=31)PCa(mmol/L)1.37±0.251.31±0.241.31±0.260.594Mg(mmol/L)1.67±0.041.68±0.041.69±0.030.101Cu(umol/L)217.39±3.3618.48±4.2017.58±3.190.553Fe(mmol/L)28.36±0.558.75±0.628.39±0.620.065Zn(umol/L)291.83±14.6688.39±15.4287.88±11.320.527
2.3 PI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PSQI评分比较
经方差分析,各组P值均>0.05,提示不同中医证型的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失眠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各证型间均有失眠严重者,也有失眠较轻者。
中医证型例数(n)PSQI(分)P肝火扰心证2515.20±2.580.949心脾两虚证2015.25±2.530.242*心肾不交证3116.13±2.650.188*▲
注:与肝火扰心证比较,*P>0.05;与心脾两虚证比较,▲P>0.05。
3 讨论
人体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占比非常小(不足0.01%),但对人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了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与人体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微量元素的摄入过量、不足或不平衡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功能异常或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5,6]。本研究比较了PI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血清微量元素钙、镁、铜、铁、锌的含量,发现PI患者血清中的钙、镁元素含量低于正常人,提示在临床治疗PI患者时,可适当补充钙与镁。钙是人体内重要的矿物质之一,参与了人体的多种生化反应。人体缺钙时,神经会变得紧张,无法松弛,必然导致失眠,而丰富的钙质能够发挥抚慰神经的作用。钙能帮助大脑利用色氨酸来制造褪黑素,而褪黑素可诱导睡眠、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节律,并影响睡眠质量[7],临床常用补充褪黑素来治疗失眠。因此,钙的缺乏可能会导致深睡眠的不足或缺失,在血钙水平恢复正常之后,睡眠也会恢复正常状态[8]。镁具有调节神经细胞与肌肉收缩的功能,同时也能消除疲劳,镇定精神以利助眠。镁缺乏能使神经系统变性和营养状态改变,如果镁长期严重缺乏,神经系统特别容易受影响而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紊乱、定向障碍、明显抑郁及失眠等症状[9],这些结论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相一致,如遇衍芳等[10]发现血镁含量低易导致失眠的发生。故推测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尤其是钙、镁缺乏与失眠点的发生息息相关,并可能参与了失眠的发生。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发病与肾虚、心肾不交有关。《景岳全书·不寐》:“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者,亦不得眠。”清·陈士铎《辨证录·不寐门》:“人有昼夜不能寐,心甚躁烦,此心肾不交也。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心不交于肾也。今日夜俱不寐,乃心肾两不相交耳。”FEIENDEGEN等[11]测定了不同年龄组血清中Zn的含量,发现人自周岁起血清锌含量迅速增加,20~40岁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本研究发现PI组与正常对照组Zn含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考虑与两组的年龄无差异有关,故而推测Zn与PI的关系不大,而主要与年龄相关。但本研究显示,在血清Zn含量方面,心肾不交证低于肝火扰心证及心脾两虚证,表明Zn可能与肾虚、心肾不交相关,这与诸多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12-14]相一致,故推测Zn可以作为肾虚客观微观指标之一;而Cu在心脾两虚证患者血清中含量较高。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亏虚则易于变生血瘀;而对于顽固性失眠,现代医家多从血瘀论治。瘀血在失眠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及“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夜寐多梦是血瘀”[15]。Mg在心肾不交证患者血清中较心脾两虚证及肝火扰心证高。肾归坎卦,五行属水;心归离卦,五行属火。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火使之不亢;心藏神,肾藏精,精可化气生神,神可控精驭气。如此心肾相交,坎离既济,精神互用,维持人体阴阳、水火、精神的平衡。若肾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心肾不交,则易出现失眠多梦。故推测镁失衡可能是原发性失眠的一种危险因素。
虽然本研究提示对于PI不同证型,其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亦有所差别,但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各证型的微量元素差别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不同疾病、不同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提示我们不能过度迷信所谓的客观指标,而忽略了中医核心的辨证论治思想。
本研究提示人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异常可能是原发性失眠发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建议失眠患者应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重视矿物质的均衡摄入。但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中医证型的微量元素并无明显差异,也不存在相关性(P>0.05),提示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中不可根据西医学检测指标对患者进行简单归类,而应根据个体差异,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