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融合行为疗法的价值探究

2019-12-24黄影霞邓敏妍何慧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疗法研究组

黄影霞 邓敏妍 何慧燕 邓 娟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综合区,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之一,是一种慢性迁徙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1]。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能力逐渐下降,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此病病情复杂且具有多样性,目前尚未有能够治愈的方法[2]。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目的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3]。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疗法可以纠正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不良行为,且效果较佳。为探究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融合行为疗法的价值,特选取 2015 年10月~2018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5 年10 月~2018 年10 月 我 院 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研究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1 ~63 岁,平均(34.8±5.1)岁;病程2 ~8 年,平均(4.9±2.8)年。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1 ~65 岁,平均(35.5±3.8)岁;病程为2 ~7 年,平均(5.1±2.4)年。纳入标准[4]:所有患者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表》(第3 版)中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长期服药,且多以氯氮平、舒必利等药物为主。排除标准:伴发其余精神疾病者;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所有患者家属皆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此同时,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案 对照组患者皆进行个性化方案治疗,并进行一般精神科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疏通、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

1.2.2 研究组护理方案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主要包括矫枉过正、强化疗法。矫枉过正是指患者一旦有不良行为,则将受到稍微过头一点的惩罚来进行矫治。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治疗来讲,主要分两步实施。首先,若患者有明显的破坏物品行为,如踢桌子、踢凳子、踹门,与其沟通并让其将这些物品恢复至原来的状态。而后待患者适应后将这种治疗方法进行扩展,如踢了桌子后,不仅要求其恢复原样,并要求其进行清洁工作。在行为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到尊重患者,保护其尊严,并拿捏分寸,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与此同时告知患者惩罚的理由以及使其避免惩罚的方法。强化疗法主要以教育为主,治疗前告知患者需要达到的目的。如早晨应按时起床、积极服从医生的治疗、积极进行自我康复训练、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整齐以及积极与他人沟通。另外,告知患者如果达到一定的标准,有相应的奖励。如患者表现良好,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食物、物品、衣物等物质奖励。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阴性症状比较 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该量表包含感情平淡、思想迟钝、意志匮乏、缺乏社交兴趣4 个分量表,分值越低,就表明患者阴性症状越轻[5]。

1.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分别于住院前与出院前由责任护士指导测定,所采用问卷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共 74 个条目,包括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四方面。各维度总分为100 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6]。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NS评定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4 个分量表的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l。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NS评定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NS评定比较(s,分)

注:组内比较,aP <0.05;组间比较,bP <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组内比较,aP <0.05;组间比较,bP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患者行为活动、心理活动紊乱,是一种神经系统病变[7]。相关资料显示,其发病可能是社会或者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与患者遗传性的生理因素、神经因素等相互作用,继而诱发的一种神经系统性疾病,患者行为、心理活动等明显异于健康人群[8]。临床实践发现,精神分裂患者常表现幻觉、被害妄想、焦虑症、臆想症、神经衰弱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又极易导致自杀、伤害他人等危险行为的发生[9]。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以住院药物治疗为主,因而探究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行为治疗是一类心理治疗方式,具有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改善患者不良行为以及部分症状,具有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见效快、疗效稳定的优点[10]。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讲,大部分是归于慢性病的范畴内,因而恢复、预后的过程是相当缓慢的[11]。有相关研究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过程中,由于抗精神病治疗药品和患者自身病情的干扰,其阴性病症有不断加重的趋势[12]。而与此同时,因为长时间住院、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无充足的人际交流,从而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不断降低,常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反复,按照这个过程反反复复,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13]。因而,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获社会功能,使其走出病房,重拾对待生活的信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讲,他们大多是未婚或不能承担有关角色的群体,通过SDSS 评定量表对患者展开社会功能评定的时候通常不会得到科学有效的结果[14]。因而本研究选用了更适宜精神分裂患者研究用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患者阴性的病症是精神慢慢衰弱的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4 个分量表的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这表明相较于单一的传统护理,融合行为疗法更利于患者症状的减轻、病情的稳定。而相关报道[15]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融合行为疗法治疗后,进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测定,思想迟钝、缺乏社交兴趣这两个量表评分与行常规护理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可能与干预时间长短、样本数量不同有关,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融合行为疗法临床价值高,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不良行为,亦能够提高患者生活品质,使其病情稳定,复发率低,因而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疗法研究组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