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12-24陈思曼陈建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形态学外周血儿科

陈思曼 吴 博 陈建霞

1.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 518116;2.深圳市龙岗骨科医院康复科,广东深圳 518116

一直以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都是检验科一个重要检测手段,尽管现代化检验设备和技术日趋完善,检测仪器普遍使用,都无法明确观察细胞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改变,从而限制了儿童疾病的诊断效果[1]。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测,根据细胞形态特性进行疾病筛查,特别是针对无法查明原因的黄疸、贫血、出血、发热等病症患儿,能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2]。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本院临床儿科疾病临床诊断提供有科学性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收集200例患儿做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儿科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18 例,女82 例,年龄3 ~9 岁,平均(4.1±1.8)岁,住院时间3 ~14d,平均(7.5±1.6)d,主要症状咽喉痛、咳嗽、头痛、高热、贫血等。患儿家长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签署书面同意书。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 版)对儿科疾病的诊断标准[3];家属知晓并积极配合本次研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合并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采集外周静脉血2mL,置于EDTAK2 抗凝采血管中,3h 内完成检测,操作中严格遵照仪器操作手册展开。检测时在涂片上滴上绿豆大小血液,均匀推开,呈18 ~20mm,宽、25 ~35mm长的不规则长方形,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 版)[4]的SOP 操作程序,进行瑞氏染色(用瑞氏染料自配染液)染色。形态学复检中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复检内容包括:有无血液寄生虫,红细胞(RBC)大小、形态、染色分析,血小板(PLT)凝聚现象评定、形态分析、总数评估,白细胞(WBC)形态分析、分类、总数评估。外周血图片染色复检标准:国际实验血液学会(ISLH)推荐的国际血液学实验“41 条血细胞复检规则”。复检仪器:XN-900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疾病进行确诊[5]。

1.3 观察指标

统计外周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并对不同疾病存在细胞异常比例,以及不同疾病的细胞形态特性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3.0 软件记录和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分析

经过检测200 例患儿中有161 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异常,占比80.50%;其中血小板形态异常占比3.00%、白细胞异常占比73.50%、红细胞异常占比79.00%。异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不同疾病的血液细胞形态特性

161 例存在异常的患儿中,72 例为呼吸道疾病,比例44.72%,包含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35 例为消化系统疾病,比例21.74%,包含传染性肝炎、胃炎、腹泻;26 例为传染病,比例16.15%,包含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24 例为血液系统疾病,比例14.91%,包含缺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4 例其他疾病,占2.48%。见表2。

表1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分析[n(%)]

表2 不同疾病的血液细胞形态特性[n(%)]

3 讨论

当今医学检测中各种先进仪器的应用改善了儿科疾病的诊断效果和工作效率,但仪器部分功能不可取代传统显微镜技术[6]。血液分析仪能够掌握各种参数和细胞量,却无法观察到细胞形态的变化,所以在儿科疾病鉴别中显微镜镜检有无法代替的作用[7]。与健康者相比较,患病儿童各细胞计数和形态上会有所改变,普遍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当情况,导致患儿细胞计数波动不大,不利于疾病诊断,可形态改变特性能表明疾病变化,为确诊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8]。

外周细胞形态学检测中,可以直接从显微镜下观看到细胞内部结构,包括细胞核形态、是否存在核仁、质是否有内容物、浆内颗粒型、胞浆着色性、染色质的粗细等,这些在现代化分析仪下是查看不到的[9]。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能了解到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改变和数量改变情况,其中白细胞形态改变有三种异型淋巴细胞、异型中性粒细胞毒性[10];如儿童患上疾病,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会同时发生改变,但是细胞数量变化无明显差异,所以疾病的具体情况就要利用形态学检验来判断,因此周围细胞形态学检验有着重要意义[11]。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多,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或寄生虫感染;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包括核变性、杜勒体、空泡变性、中毒颗粒、细胞大小不均等,可以反映出机体存在重度细菌感染情况[12]。淋巴细胞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在外周血液中发现异性淋巴细胞,正常的淋巴细胞只有在病毒入侵机体诱发感染时,才会转为浆细胞这种病理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相关疾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百日咳样综合征、传染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13]。红细胞体积的变化能表明贫血类型,如果细胞体积较小则为地中海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广东等沿海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较多、病发率较高,所以在此类疾病筛查中血片也是重点指标[14];如果细胞体积较大则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不过当前儿童基本上都有着较好的营养状况,所以极少数儿童患上此类贫血;另外,在血液疾病的诊断中也可以靠幼稚、原始等细胞的异常反应出来[15]。同时,通过外周血形态学检查还能反应出一些血液寄生虫,如发现附红细胞体则为附红细胞感染,发现疟原虫阳性则为疟疾,发现杜利氏体、弓形虫、微丝蚴等也可以诊断出相关疾病[16]。

本研究中,200 例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中,共计161 例存在异常,总占比80.5%;其中44.72%为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21.74%为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胃炎、腹泻;16.15%为传染病,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14.91%为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缺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2.48%其他疾病。由此可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能够给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在儿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确定、预后监测等方面有非常明显优势。研究中还发现,在患儿出现无明原因性出血、淋巴结肿大、贫血、发热等症状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有利于血液性疾病早期筛查。

综上所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能提升不同疾病鉴别诊断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形态学外周血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