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汉语新词英译中的误译现象及对策研究

2019-12-24黄蔷

外国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词语言英语

黄蔷

(重庆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50)

0 引言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语言像大海,处在不停的流动之中(张静媛,2018:121)。 词汇系统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具有强大的新陈代谢能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彼时为新,此时为旧,推陈出新,如此往复,新词的生命力在于其被高频率、长周期、广范围地稳定使用。学界对“新词”的定义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熊金星先生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所谓新词语 (Neologism), 指的是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熊金星,2001:18)本文所探讨的当代新词主要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新造词、旧词的新意义或新用法、从其他民族语言借入的新词、从本民族语言吸收的方言新词。

新词是语言对社会变化表现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最能勾勒出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反映社会的热点焦点。自媒体(We Media)时代为普通人提供了开放的话语空间,赋予大众用自创语言进行公开表达的可能,人们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自媒体平台解读公共事件、传播人间万象、宣泄个人情绪、娱乐公众生活。重大社会事件、流行现象、新闻人物都是催生新词的重要发酵剂。“双11”,这个一年一度的人造购物狂欢节又催生了“守零人”(双11前夜抱着手机等零点钟响开始抢单的人)、“爆花户”(购物狂)、“无递自容”(没快递可拿不好意思)等系列新词;“洪荒之力”让没有得奥运金牌的傅园慧一夜圈粉300万;作为中国制造典型代表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涌现的“刷脸”“秒杀”“小黄车”“抢红包”等新词刷新了汉语词汇。新年贺词、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巡视反馈中也不乏 “大国工匠”“软问责”“中梗阻”“给力”“00后”等新词。故而,当代汉语新词的英译对翻译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当代汉语新词的主要来源

1.1 当代国外新词语的汉译

“语言, 像文化一样, 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1997:27)作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系统, 语言总是在民族间商旅往来、文体交流、战争征服、移民迁徙所产生的高频度的接触中,不断吸收融合来自外族语言中有益的成分,吐故纳新,丰富自身的系统。汉语中的外来词,或称借词,是跨文化交流中多语言融合的必然结果。外来词汉化的主要形式有:(1)借音(音译),如脱口秀(Talk-show)、嘉年华(Carnival)、乐活族(LOHAS);(2)借义(意译),如路怒族(road rage)、表情包(emoticon)、宅男(otaku)、自拍杆(selfie);(3)音义双借(音译+意译),如桑拿浴(Sauna)、拉力赛(rally),这种音译+表示类别属性的偏正结构合成外来词,既保留了外文发音,也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4)借形(字母词),包括原封不动直接引进的单纯字母词(如MBA、GDP)以及汉字和外文字母、数字混合而成的复合字母词(如BB霜、PM2.5、卡拉OK、SIM卡)。

1.2 当代方言的吸收

我国是一个拥有130多种语言的多语言国家,其中使用最多的汉语又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方言是一种在方言区域使用的词汇,“方言词义往往以流行语的面貌、以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身份进入普通话词义系统,与普通话词义展开竞争”(宋伶俐,2003:254),进一步滋养和丰富了普通话词汇系统。方言词由于其独特的语体、感情和形象色彩通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像春节小品《卖拐》带火的东北方言“忽悠”“嘚瑟”, 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八卦”“手信”“狗仔队”“无厘头”,一经推出得到大众的广泛传播,已被《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

1.3 新造词

新造词是新词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根据《现代汉语导论》,新造词分为新词新义型、新词旧义型和旧词新义型三种类型(周芸 等,2011:87)。(1)全新形式表达全新意义的新造词,如:壁咚、屌丝、duang(加特效)、楼脆脆、范跑跑。(2)用全新形式表达已有意义的新造词,如眼缘(一见钟情)、颜值(相貌)、汗(尴尬)、闷骚(外冷内热)。“走召弓虽”就是“超强”一词被强拆后新瓶装旧酒式的新造词。(3)用原有形式表达全新意义的新造词,“拍砖”等于提反对意见,“吐血”表示心情郁闷,“挖坟”意即将很早以前的帖子重新置顶刷版,原本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古玩界“碰瓷”行为也由于“假摔” “你碰掉了我的挖耳勺”等讹人的把戏不断被翻新而泛指为敲诈勒索行为。被称为21世纪最风行的汉字——“囧”,原义为光明,这个人形哭脸的象形表情符号,现在通常被表示为郁闷、无奈。腐败官员炫耀性消费招致网民人肉搜索的事件屡屡发生,“表哥”“表姐”也由原来单纯的亲戚关系称谓,引申为拥有大量奢侈名表的官员。2008年,某电视台采访路人甲对“艳照门”的看法,他的一句“管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将“打酱油”从一种家务行为扩义为“路过,与我无关”的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

1.4 缩略词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George Kingsley Zipf首次提出了语言的“省力原则”,他发现“语言中的短词很明显地比长词更受人欢迎”(1949:126)。在惜字如金的网络时代,如何用最少的言语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向读者传递最大的信息流量,发挥最大的交际效益?从“全面二胎”政策后的“喜大普奔”(全称: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到“矮矬穷”(个矮貌矬家穷)被“白富美”(肤白家富人美)“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绝)后的“人艰不拆” (人生已经如此艰险,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从对到处高调显摆爱情的嫉妒式吐槽——“秀分快”(全称:秀恩爱分得快)到调侃式的“我伙呆”(全称: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进行结构性精简的各种缩略词无疑解决了这一命题。

1.5谐音词

有关农副能源产品的新词“向钱葱” “蒜你狠”“煤超风”等横空出世;专家自以为是的专业论断与大众的认识格格不入时被“拍砖”冠以“砖家”称号;央视的“新闻联播”甚至被某化妆品公司以谐音“馨吻脸脖”抢注成商标。由于汉字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特点,同音词和近音词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新词,谐音带来的谐意,谐意引发的谐趣,促使谐音词在网络中被迅速传播、高频使用,甚至成为电脑拼音输入法的固定词条。谐音词主要有五种类型:(1)语音快速连读形成的合成谐音词,如:造(知道)、表(不要)、肿么酱紫(怎么这样子)、酿紫(那样子);(2)方言谐音词,如:帅锅(帅哥,四川方言)、矮油(哎哟,潮汕方言)、粉稀饭(很喜欢,广东方言);(3)普通话谐音词,如: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火钳刘明(火前留名);(4)数字谐音词,如:987(就不去)、555(呜呜呜);(5)英语发音谐音词,如:爱老虎油(I love You)、俺不能死(ambulance,意即救护车);(6)“n”“l”“f”“h”,平、翘舌音不分,貌似打趣卖萌的网络新词,如:菇凉(姑娘)、骚年(少年)。

1.6 合成派生词

牛津大学后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gs)在《自私的基因》(SelfishGene)一书中提出了“模因论”,提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认知活动中存在一种类似人体基因的文化信息单位——“模因”(Dawkins, 1990:15),“一种语言会通过其构词能力不断地生成和再生”(Humboldt,1988: 93)。根据语言模因论,词缀模因有开放性、类推性、高产性等特点,往往通过类推(包括同音类推和同构类推)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模因变体。汉字是一种音形义高度融合的表意形文字,其语素拥有强大的衍生造词功能,能产型极高的类词缀模因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根据“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九、九生万物”的道理衍生出一系列类化型新词,如X哥、X客、X族、X控、X二代。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的蓝天白云被网友刷屏,“APEC蓝”一词火遍神州, 继北京的“APEC 蓝”“阅兵蓝”之后,郑州市长被环保部闭门约谈后郑州出现了“约谈蓝”,上海也打造出了2016年迪斯尼开业期间的“迪斯尼蓝”,全国人民都在呼唤,没有政府的行政干预天天也能出现“常态蓝”。“闪”,意即“如闪电般快速而短暂”“闪约”“闪爱”“闪婚”“闪孕”“闪离”“闪复”“闪跳”“闪辞” 在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下衍生出了一批迅速蹿红的“闪”族新词,反映了现代快餐文化影响下的青年男女的婚恋工作观。

2 汉语新词英译的误译

2.1 一名多译为术语标准化带来挑战

术语之所以为术语是因为其概念的单义性,应“一名一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概念,在外交部、新华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人民日报等机构的英文官网曾先后出现过the great renewal、revival、revitalization、resurgence、renaissance、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六种不同版本的英译。“钓鱼执法”这一法律术语在学界就有fishing law enforcement、administrative fishing以及entrapment等多种译法, 术语类新词翻译的同名异译现象是概念混乱、学术涣散的表现,不仅术语的规范性无从谈起,更可能被利用来混淆大众视听、干扰社会秩序。

2.2 舶来词误译面目全非

通过借词法去翻译从其他文化中引入的舶来词,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例如“拼车”常被翻译为car-share,实际上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可见“Carpool Lane”字样,这是政府支持环保节能出行、鼓励两人以上乘坐一辆轿车的拼车专用车道。公交车为老弱病残孕群体准备的“爱心专座”,被想当然地译为love seat,而应译为priority seat;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常常自诩为国际大都会,给自己贴上international city的标签。

2.3 “伪友词”张冠李戴

“伪友词”是词汇翻译学上的一个术语,源自法语的Faux ami。“伪友”是指在两种语言中意义看似对等但却存在差别的词或词组,甚至还指在翻译中由于主观的想当然而造成的不该出现的误译或错译现象(陈福宇,2008:113)。英语中designated driver一词由来已久,聚会的朋友们在同来的一群人中指定一个驾驶员,酒后逐一送大家回家。designated driver(指定驾驶员)与代驾(substitute driver)就是一对“伪友词”。单位发放的现金抵用券(voucher)经常与商家发放的优惠券(coupon)混为一谈, voucher是指他人预付可以抵现取得商品或服务的兑换券,而coupon是商家为刺激营业额发放的折扣券,购买商品仍需付款。

2.4文化负载词硬译成中式英语

汉语和英语作为东西方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语言,文化渊源大相径庭。大量反映中国当代特征、传递社会语境的中国文化负载新词,在译语文化中没有对应义项的表达,成为新词翻译中的难点。“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了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或中式英语” (王欣,2009:183)。裸官(officials in the nude)的翻译引发不明真相的读者对官员桃色事件的种种联想,“小鲜肉”“打酱油”被生硬地译为little fresh meat、come to buy soy sauce,这种不伦不类的译法既未能完成语际间的语符信息传递,也没有实现跨时空的文化信息移植。

2.5语体色彩词移译语域不分

语域(register)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概念, 即语言使用的情景(context of situation)。“而语体(linguistic style)是指同一语言品种(标准语、方言、社会方言)的使用者在不同的语域中所典型使用该语言品种的变种”(张志刚,2002:92)。周芳珠在《翻译多元论》一书中指出:“在实际应用时,词汇根据语体色彩可主要分为口俗语、常用语和书面语” (2004:145)。“奇葩”,本意指奇特而美丽的花,现常指独立特行、不按常理出牌、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strange person 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语体色彩与源语不一致,而weirdo(异人)、freak(怪胎)、crackpot(脑残) 、oddball(另类)等译法形神兼备地保留“奇葩”一词浓厚的市井化的口语色彩。“给跪了”这一网络新词表示真心叹服,I salute you这一文绉绉的书面化翻译让源语口语谐趣化的感觉荡然无存,建议译为You have got me,从而再现“给跪了”一词想传达的语体色彩和情感意义,让译文读者能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或相近的情感体验。

3 汉语新词英译策略

3.1舶来词的回译

“回译”就是文化还原,即将某些英语文化语汇的汉语译名还原成其原来的英语形式(贺显斌,2002:45)。回译是把译文译回原文的过程,是对舶来词完璧归赵的特殊翻译和追本溯源的文化考证,其本质是“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被大量运用于对人名、地名、科技术语及专有名词等舶来词的翻译。“在翻译舶来词时,应当‘从其主人’进行文化还原,绝不可另起炉灶、别出心裁,否则再怎么精彩译文也是不对的”(方梦之,2011:90):如瑜伽(Yoga)、普拉提(Pilates)、全球定位系统(GPS)、自拍杆(Selfie Stick)、跑酷(Parkour)。

3.2基于构词法层面的合成派生新词语素层翻译

吉恩·艾奇逊(Jean Aitchison)在为《朗文当代英语辞典(第三版增补本)》(2002:1596)作序时指出新词进入英语主要有外来词、构词法生成的新词、插入法即旧词衍生新意三种途径。构词法形成的英语新词中以派生法(词缀法Derivation)、复合法(合词法 compounding)和混成法(blending)最为常见,这三种构词法是翻译汉语中合成派生词的最佳构词选择。无论是通过词缀法进行同类仿译的系列新词 “无手机恐惧症”(nomophobia:no+ mobile +phobia)、“App痴迷症”(Appiphilia)、“太空飞行员”(Taikonaut),还是通过两个单词掐头去尾、由词素(构成词汇的最小的有意义的)重新混成的新词“脱欧”(Brexit =British+exit)、“杀熟”(friendvertising=friend +advertising)、表情包(emoticon =emotion+icon),或是脸盲(face blindness)、共享充电宝(shareable charger)、暖宝宝(heating pad)等复合新词,都是词素层翻译,即通过“译语等值的义素来替换源语的义素,以义素或词素为单位来进行翻译,原文的语法关系不变,构词方式保持相对关系,即构成原文的每一个词素在译语对应词中有一相应词素”(方梦之,2011:20)。词素层翻译规避了意译等释义性翻译的冗长,通过译文读者所熟悉的词素重构新词,能够让读者立刻看懂新词内涵,不易产生歧义,是翻译新词的重要方法。

对于由类词缀模因派生的新词,不可死套其英语词缀模块,应当处理好一词多义的问题。人工智能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雅虎的“无人驾驶”、京东的“无人配送车”、阿里的“无人酒店”、富士康的“无人工厂”、缤果盒子的“无人便利店”、海底捞的“无人餐厅”,层出不穷的“无人XX”技术宣告了“无人时代”的全面到来,在翻译此类无人新词应根据上下文分析该词缀实际的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进行灵活翻译。“无人便利店”是顾客自主购物、自助收银的一种全新零售业态,强调的是自助服务,self-service convenience store 就比cashier-free convenience store 更为适当;“无人机”表示的是“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drone); “无人餐厅”指为顾客提供从点菜、出菜、传菜、买单的前台“智能化服务”,后台的管理、服务及技术团队为前台的“无人化”体验提供了保障,并不是真的无人,建议译为smart restaurant;“无人配送车”可以自动避让行人还可以识别红绿灯,显示了高度的自动化,大有取代快递小哥之势,建议译为automated delivery vehicle;“无人工厂”是工业4.0背景下“机器换人”从事全部生产活动的全自动化工厂,应译为fully automated factory.

3.3迻译相似文化意象新词,实现文化移情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由于人们的共时性人生体会和历时性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差异,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于不同于本土文化的语言更是有一种本能的曲解,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新词时跳出本土文化的框架,有意识地在译文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全球化浪潮趋同性的大背景下,人们认知心理的趋同性又使得跨文化移情 (cross-cultural empathy)成为可能。文化意象的可译度与文化的相似度成正比(方菁 等,2017:97)。所谓“迻译”,亦可作“移译”,是一种平行移动式的翻译(王向远,2015:134)。当本土文化与译语文化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意向时,我们应优先采用“拿来主义”,借用译语文化语境下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高且意义相近的现成的最佳关联词汇进行移译。前文提到的“小鲜肉”可借用Adonis(希腊神话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娜所爱恋的美男子)一词实现对花美男这一形象的文化传真。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自掏腰包出版的文稿”、花钱买来的“手机靓号”,都是一种虚荣消费,可以借用英语中的vanity project、vanity publish、vanity number来表达,从而实现译文读者的认知和谐。足不出户的“家里蹲”、长大不成人的“巨婴”以及把父母当成“提款机”的“啃老族”,在我国被译为 home-stayer、childish adult、the elder-devouring generation。这种现象显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全世界父母面临的共同命题:英国就有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终日无所事事的“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美国人把一毕业就返回儿时的卧室与父母同住寻求父母照顾及经济支援的人称为“回力标一代”(Boomerang Generation);澳大利亚人把毕业还寄居在父母“袋囊”不肯独立的青年人称作“袋鼠族”(Kangaroo generation);加拿大的真人秀节目“My House, Your Money”反映了欧美千禧一代子女买房、父母买单的普遍事实,房地产界出现了Bank of Mom and Dad(父母银行)这一新词。而采用NEET、Boomerang Generation、Kangaroo generation、Bank of Mom and Dad这种译语文化中与原文交际意图最贴近、最匹配的对等语时,可以瞬间激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发挥最大的读者效应。

3.4得“意”而不忘“形”——音译加注文化负载新词

东西方文化渊源大相径庭,文化意象以不同的方式植根于中西方的文化土壤之中,这种差异性导致某些源语文化意象在译语语境中的语义空缺(lexical gap)和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凝聚着本民族智慧的文化负载新词如果翻译成其他语言,这种土壤就消失了,译文的传播效应相应大打折扣。“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其实也就是困扰翻译界的如何正确处理原作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谢天振,2014:123)当新词所蕴含的文化意向为中国所独有,可译度较低时,可通过音译、直译等异化翻译手段保留新词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意象,同时通过释义、加注等归化手段对影响连贯重构的文化缺省进行必要的释义和增补,弥补语境间的互文意义,达到得“意”而不忘“形”的境界。美国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收录的“不作不死”(No zuo no die , meaning one would not be in trouble had not asked for it, “Zuo” is a Shanghainese word meaning to act silly or daring for attention)、“土豪”(tuhao, Chinese nouveau riche. New money, mostly not well spent),维基百科收录的“大妈”(Dama literally Chinese aunties, known for their bulk gold buying and ubiquitous love of square dance)、“糖水”(Tong sui,a sweet soup served as dessert in Cantonese cuisine)等新词,都是采用了在语言层面“异化”、文化层面“归化”的折中翻译法。

在中国特色新词进入英语之初,总是通过音译加注的方式移植特定的中国文化意象,再通过意义的增补把隐形的理解过程显性化,一旦该词的形式(音)和内容(加注内涵)得到英语世界的接纳和认可,像婴儿一样在译语文化中“落地上户”,加注部分就会像孕育婴儿的胎盘一样自行剥离。英译是向英语世界输出汉语借词的重要途径。汉语输入英语的借词,从海洋贸易时代的“cumshaw”(赏钱)、美国淘金时代的“sampan”(舢板)、香港被英殖民时代的“cheongsam”(长衫),到改革开放后伴随移民潮输出的“Feng Shui”(风水)、“Wushu”(武术)、“Guanxi”(关系),可以看出英语世界对保留中国元素的英译词的接纳和喜爱。

2018年中国外文局发布了《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在英语国家民众知晓度前十名的中国词条分别是:(1)少林(Shaolin);(2)阴阳(yin and yang);(3)元(yuan);(4)故宫(gugong forbidden city);(5)你好(nihao,hello);(6)武术(wushu,martial arts);(7)龙(long,dragon);(8)气(qi);(9)道(dao, natural rules);(10)麻将mahjong。可见音译及音译加注是最具辨识度、最能得到英文世界广泛读者效应的一种翻译手段。

3.5填补意义真空——释译缩略类新词

中国人善于归纳,关注整体,常将某一复杂的概念进行结构性精简,浓缩成内涵丰富、易懂易记便于传播的特定术语(黄蔷,2017:121)。这类缩略词被广泛使用于我国当代政治经济、科教文化、组织机构等领域。翻译此类文化专有项新词时,需要通过文内加注或释义的方式进行语境补缺和信息补全,为译文读者解读出字面以外的隐含信息。例如:“营改增”(replacement of business tax with vat)、“两会”(annual plenary session of CPC and CPPCC in China)、“双创”(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三公经费”(spending on official overseas visits, official vehicles and official hospitality)、“钉子户”(nailhousehold:person or household who refuses to be relocatedand bargains for unreasonably high compensationwhen the land is requisitioned for a new construction project)。释译即释义,译文读者方能“通过注释解决意义的真空点,沟通与上下文的关联,从而建立起语篇连贯”(王东风,1997:58)。

4 结语

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当代汉语新词是国际社会观察当下的中国的重要媒介,其准确英译对于向世界展示出真实、全面、立体的当今中国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新词语言英语
声音·数字·新词 等
语言是刀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学诗偶感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外教新词堂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