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策略

2019-12-24练书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22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锻炼习惯

□ 练书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大家的工作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与此同时外界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持续转变,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改革,致力于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适合时代发展大潮的人才,而其中“体”则是指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实现强健体魄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努力拼搏、自信自立等优秀品质,这也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终身体育理念得到发展和传播,终身体育顾名思义是指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改变身体素质而达到丰富精神世界的目的,这就要求学校不能仅仅为学生提供体育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理解体育精神、学会体育知识、坚持体育锻炼,实现终身获益这一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将体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形成体育教学全过程,为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才夯实基础。

1、终身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中对我国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实现贯穿学生一生的全过程体育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终身锻炼习惯,从而实现提振精神的最终目的。

1.1、终身体育概念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其实质是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从而推动全民形成体育锻炼的健康习惯,在此大背景下终身体育理念应运而生。终身体育顾名思义就是终身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宏观上而言终身体育是始终保持体育训练的心态,从微观上而言则是指始终坚持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保持健康体魄与心态的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包括学校体育教育,还包括步入社会之后的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工作压力也逐步增大,“亚健康”状态逐渐侵袭,对此,大众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于终身体育理念更加认可,渴望通过体质的改变获得精神上的富足,这就需要学校在实施体育教育时转变思维,要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注重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的传授,从而助推学生养成持续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和习惯。

1.2、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体育爱好。

传统教学体系中偏重于文化课的学习,体育课甚至会出现“让道”现象,使得学生产生了体育不重要的错位思维,认为体育只是简单运动运动,对于自身成长没有更多帮助。在终身体育思想的熏陶下,教师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更多更深入了解体育项目与赛事,潜移默化地传递体育精神,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培养个人体育爱好,通过兴趣提升参与度,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体育为身心带来的健康改变,从而助推体育技能的提升。

(2)兼顾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当前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许多学生都依赖于网络游戏发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为他们提供更加健康的解压方式,而终身体育理念注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协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一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正因为如此,学生会在每次参与体育课程与项目时抱有珍惜态度,不仅为身体健康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今后步入社会培养积极顽强的良好心态,可以说,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为学生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3)提高重视程度,转变授课思维。

终身体育理念对于学校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各大学校要及时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真正将终身体育精神贯穿到授课中来,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习惯,这才是真正能学生一生受益。通过终身体育理念的推广促进高校改变授课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拓展体育参与平台,从而不断满足学生体育教育需求。

2、目前高校教学中终身体育习惯培养存在问题

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状态,然而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导致学生出现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具体包括:

2.1、参与积极性不高

缺乏终身体育理念的树立,导致学生投入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较差,尤其是受到课业负担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大多学生宁愿多些时间复习做题也不愿意花些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此外,随着身体发育男女生之间出现差异化,尤其是女孩子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会出现顾虑,加之传统体育教育过于枯燥,大多还停留在模仿教学阶段,缺乏有趣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到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种种这些都不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2.2、意志力整体较差

现在生活条件稳步提升,尤其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孩子有时存在娇生惯养的问题,导致在生活中缺乏韧劲和闯劲,而体育项目是对身心的训练与考验,部分学生因为无法吃苦、缺乏恒心与毅力,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学生家长过于看重课业成绩缺乏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以及意志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了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进程。

2.3、缺乏良好习惯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为了科目成绩往往牺牲掉体育锻炼的时间,近年来随着体育成绩加入到中高考的考核中,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然而被动参加体育训练是无法养成连续性地良好习惯,导致体育锻炼效果不佳。此外,学校对体育项目重视程度不足,在体育设施、师资力量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在业余时间学生家长也忽略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造成严重制约和阻碍。

3、学生在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过程中的改进策略

终身体育训练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生个人问题,更是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一起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拓展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完善:

3.1、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学生阶段应该着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注意力,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分组,开展分组模拟对战活动,以身临其境的赛事氛围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开展代理小裁判活动,根据兴趣爱好学生选择学习不同体育项目的裁判知识,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反而能够最大程度推动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最终使其终身体育概念能够得以形成。

3.2、合理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学生阶段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精神以及心理压力都较大,对此,在开展体育教学与活动时应该创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下新媒体方式,采用视听影音的立体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此外,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适当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融入更多课外体育知识,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建立更多的兴趣,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有更为全面生动的了解。鼓励校园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将传统填鸭式教学改成自主教学模式,让学生出“菜单”。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自身教学水平,加强再教育培训,通过线下课堂以及微课堂等方式实现延伸教学,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监督指导,为贯彻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

3.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当前体育成绩已计入中考高考会考成绩中,在体育教学中多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导致学生大多为应付考试而参与体育锻炼,这种被动式体育锻炼方式反而容易出现逆反抵触心理,自然对体育锻炼无法形成自主习惯,对此,各大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体育理念的传递,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赋予学生更多选择,反而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自主积极性,为培养自主锻炼习惯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队伍,相同爱好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沟通交流,不仅可以释放学习压力还可以在擅长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反而促进体育习惯的养成,为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3.4、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学习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对此,应该拓展课堂交流途径,融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以交流促学习,不断提升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改变传统提问回答的方式,而是平等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课下利用微信群、QQ群等平台实时回答学生关于体育锻炼中的问题困惑,鼓励学生培养体育爱好,更好地掌握学生日常体育习惯;另一方面,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体育社团的开展,适当在校园内开展体育竞赛等活动,通过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最终使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得以提升。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素质与精神生活,尤其是在全面健身的大背景下,终身体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而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起到基础作用,不仅要磨练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注重学生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真正传递终身体育的理念,让学生从学校体育学习阶段起便建立终身体育观念,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从而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今后步入社会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锻炼习惯
真正的体育精神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