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9-12-24陈晔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质体育课

□ 陈晔(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前言

随着大学教育普及,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反观身体素质却和当下全民健身的局面形成反差,大部分大学生的体能不过关,瘦弱和超重、肥胖呈现两极分化,数据证明现阶段在读大学生超重人数占总人数1/5,而造成超重的主要因素就是体育活动少,大部分时间都被智能手机占据,超重成为了普遍的手机病。让大学生拥有好身体,并能持续保持好身体,且大学院校众志成城,以此来改变国民体质也并非不可能。因此“终身体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是人文教学的体现,是需要积极落实推广的重要工作。理念虽然重要,但是执行更重要,需要各高校结合目前教学现状,勇敢地进行改革。

1、终身体育和体育强国的关系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会中发言表示,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并指出了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其体质强弱直接关乎到未来上岗对工作的适应力。故此,各个高校才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关键性主体。“终身体育”就是为社会为国家提供体质好、素质强、技能高的全面人才,确保国家建设健康运转。“终身体育”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阶段,虽然“终身体育”观念得到了教育界认可,并在大学校园内有所推行,然而现实却是投资建设的橡胶跑道上难以见到挥汗如雨奔跑冲刺的身影。这就证明“终身体育”和体育强国这个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另外,从发达的网络平台信息来看,关于“终身体育”关键词相关资讯信息中,和校园终身体育教育有关的新闻寥寥可数。这折射出了社会对于校园“终身体育”教育的漠视。这也必然导致社会教育和校园教育的脱节。因为“终身体育”过程中,大学时光只是一段而已,其中最长的还是社会时光。在社会这个大平台上缺乏对应的体育认知、体育环境、体育设施,又如何保证“终身体育”的实现呢?“终身体育”缺少了大学体育教学这个跳板是可怕的,但社会这个平台再不具有对应的承接作用,又何谈体育强国?毕竟,国家的运动员不能代表全体国民,他们的体质不能代表国民的体质。如果大学校园不能充分地建立“终身体育”教学理念,未来也许会有人扛着一块“东亚病夫”的牌子来嘲笑我们!

2、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想要实现“终身体育”理念进入高校并发挥效用,就必须要针对时下大学体育教学的四个主体即高校决策层、教师、学生、体育设施以及场地进行研究,寻找其中存在的影响“终身体育”实践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形成解决方案。

2.1、高校决策层

虽然我国教育行业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但是其中存在的竞争是不容忽视的。大学之间抢夺生源、看重就业率,通过各种课堂改革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思想水平,但却忽视了学生在未来得以工作,并在工作竞争中胜出的体质培养。很多大学拥有橡胶跑道、乒乓球台等等设施,但是并不能证明高校决策层拥有“终身体育”理念,很多时候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只是彰显校园水平的一个工具。也就是通过不断完善体育设施,来给校园形象加分。

2.2、体育教师

大学体育教师很多都是代课制,底薪虽然不高但是代课多赚得也不少。不过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教师的教学态度,很难和学生产生感情沟通。自然也难以将“终身体育”理念真正地放在心上。当然,不能否认大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他们在体育技巧技能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在如今市场经济影响下,体育教师想要拥有那种高贵品质的确不易。

2.3、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大部分对运动对于身体的好处都是认可的,比如四川理工大学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知道体育对身体有益者高达93.7%,大部分都有积极地锻炼意识,但是真正付出行动的却只有12.2%。正在培养自己锻炼意识的人为13.2%,74.6%根本没有锻炼习惯。从笔者对当地大学校园观察发现,大学生当中男生运动时间以及运动意识强于女生,在随机访问过程中,大部分男生一周运动时间超过3.5小时,长者达6个小时。而女生除了学习之外,更多的时间用在睡觉、逛街上,对运动的喜爱程度很低。

但是不可否认现代网络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影响。随着这几年智能手机以及学校wif i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低头族”。特别重要的是,大学体育课的安排因校而异,有的学校大一有体育课,一周一节100分钟,而有的学校到了大二、大三就没有体育课了。体育课作为学生集中运动的宝贵时间,因为课时取消而消弭了,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2.4、体育设施和场地

我国大学体育设施匹配情况呈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南方匹配度高于北方;东方匹配度高于西方。这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也受大学校园对体育的认知状态影响。不过大部分高校的设施和场地都都没有达标,有的高校连像样的运动场都没有,土地都被各种建筑占据了。教学设施也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三大球,即篮球、足球、排球;三小球即羽毛球、兵乓求、网球,有一些大学会有旱冰场。一般拥有体育馆的大学都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的大学一往往在当地都具有很大的知名度。然而即便这样,也难掩饰我国大学体育设施落后之态。

3、“终身体育”理念之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3.1、改变思想

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就是改变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思想。体育强国这是很久之前我们就认可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到如今都没有真正地贯彻到教学中?而当年战争时期的苏区,面临强大的敌人不断地“压缩”,苏区上下仍然形成强大的体育氛围,从党的领导人到群众,都对体育抱着极高的热情。如果进一步研究,不难发现彼时的体育是为了战争而准备的,时刻都要面临着空袭以及敌人进攻,如果没有一个好体质就会丧失生命!彼时体育锻炼是为了放松更是为了捍卫生命尊严。

而今,随着生活改善治安稳定,人们开始好逸恶劳,甚至于受市场经济影响一味地认为技术、知识、金钱才是最重要的。而实际上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枉然。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却不是每个人都认得清楚。在思想工作方面,笔者认为我们要依靠党组织来完成,必须提升党组织在高校中的权威性,要发挥其组织建设、党性建设、纯洁建设、纪律建设作用,要积极地将党中央关于体育强国的思想渗透给校园决策层,最终能够改变教师的思想。当然,这也有赖于社会的配合,毕竟校园和社会是人生教育的整体,不能生硬地割裂开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将体育作为要求之一,也必然会倒逼高校系统产生对应的举措。而这种举措便是将“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重要的指导,并愿意将资金和精力注入其中,不仅仅要让自己的学生拥有好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更要有好的体质。

3.2、建立制度

改变思想只是第一环,想要将“终身体育”落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贯彻,还必须依赖制度的确立。因为制度的约束作用可以确保各方主体按照预定的计划去各司其职。决策层能够站在战略角度去安排体育教学,去进一步将体育教学当做专业教育的另外一个核心去经营;教师会在巨大的激励制度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愿意贡献自己的头脑和专长,领着学生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学生不仅仅大一大二要修体育学分,就是大三也同样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放下手机,到运动场上释放青春;各种体育设施总是人满为患排起长队。

实现“终身体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并使之形成至少一样特长。因为特长往往伴随着兴趣,会保证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坚持体育活动。故此,体育教师需要将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习惯、兴趣、特长等等都录入数据,对学生予以综合评价,只有那些拥有体育锻炼习惯,并拥有至少一样特长的情况下才会取得学分。另外,学校要积极地推出季度运动会。比赛属于竞技,适合青年大学生,强壮他们的体质,舒缓他们的学习压力,更可以将他们从手机中解放出来。这种打破年级组甚至于系别的运动会,可以激发平时班级内、班级间、年级组间的比拼预选,这种预赛历时长起到了体育运动的引领作用,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培养他们运动习惯。习惯成自然,成为自然之后,就会将习惯带到社会上,乃至于受益终生。要积极地推出体育教学评价制度,要从校方、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来综合评价。被评价主体自然是体育课,评价指标因为评价主体不同而不同,并设定评价标准以及对应的权重,最终形成权威的评价结果,寻找体育课存在的不足,予以积极改进,不断保证体育课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引下,向健康的方向不断挺近。

3.3、完善设施

高校要积极地扩充体育设施,要在操场建立功能区,不同功能区对应不同的体育项目,如此将学生分流,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率。积极开展校内运动会,其目的也是要让体育馆或者运动场得到充分利用。不然搁置就是资源浪费。另外为了让体育设施得到充分利用,鼓励校园内成立各种体育社团,体育基础设施成为社团活动的有力工具,促进社团之间的比赛,活跃校园氛围,提升学生体育活动意识,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只有快乐才是学习的保鲜剂,在快乐的陪伴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在操场、运动场乃至于赛场。

4、总结

“终身体育”在高校落地,需要从改变思想、建立制度、完善设施三个角度努力,其中和制度有关内容中涉及到了如何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以及特长,使得学生在特长的陪伴下,形成“终身体育”思维,确保其受益一生。也能最终使得国民体质提升,让我们的祖国成为体育强国。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质体育课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比亚迪集团扶贫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体育课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