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形体训练教学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2019-12-24张郅睆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 张郅睆(三亚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因而人们也渐渐开始注重对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的追求,并开始热衷于自身形体的塑造。在高校中,通过对形体训练教学的开展,既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身体形态的改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高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形体塑造的黄金时期。然而当前高校形体训练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当前形体训练教学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高校形体训练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错位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观念错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将形体训练课程作为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根据体育专业的课程标准,来实施形体训练教学,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形体训练的难度与强度,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形体训练课程的过程中,因为难度高、强度大,而出现了排斥甚至是恐惧的心理,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形体训练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将形体训练课程作为娱乐活动的一部分,不仅对学生缺乏足够严格的管理,而且还缺乏足够科学有力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在形体训练课中,其体能素质没有得到真正的增强,其形体训练效果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高校形体训练公共选修课中。
1.2、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高校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除了存在教学观念错位的问题之外,还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在当前的形体训练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充分结合高校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也没有考虑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而是直接采用专业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通常采用照搬的形式,只是根据形体训练这一项目的自身特点而进行适当的改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尚未制定统一的形体训练专业教材。
1.3、教学方法落后
在高校中,开设形体训练课程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特殊要求的专业人才。所以,在高校中所开展的形体训练课程,既与一般的专业体育教学不同,也与一般性的娱乐活动不同,高校应该充分把握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专业性质特征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今我国高校在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一味地注重学生体型的塑造,却没有充分重视学生体态的训练。体育教师在塑造学生形体的过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以基本姿态训练为辅,以对学生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与线条进行调整与改善。另外,在对学生形体训练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时,也主要以学生身体各项指标为标准,因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其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很难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形体训练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也没有真正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与肢体动作;最后,体育教师在具体的形体训练课程中,只是一味地对一些基本的动作与技巧进行讲解示范,没有很好地突出难点与重点动作的讲解,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盲目的模仿练习,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悟形体训练的关键性内容,从而曲解了形体训练的真正内涵,形成了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错误认知。
1.4、师资力量薄弱
如今,在我国高校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如今高校内,负责学生形体训练课程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由学校其他体育项目的老师兼任的,他们缺乏足够专业系统的有关形体训练的培训,其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因而也难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的指导与教学,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形体训练教学质量的提升。
2、促进高校形体训练教学发展的建议
2.1、实现形体训练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创新
(1)形体训练课程理论内容的确定。
在高校中,理论知识教学是形体训练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为学生形体训练实践活动的进行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有利于学生表现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健美体型的塑造。一般情况下,高校形体训练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内容简介、相关专业术语的解释、形体训练与健康、形体训练与心灵美的培养等。体育教师在开展形体训练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该充分根据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围绕专业术语,从形体训练与健康以及心灵美的培养方面来实施教学。
(2)形体训练课程技术内容的构建。
在高校形体训练课程中,技术内容是非常核心的部分。在形体训练课程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技术内容,既有各种各样的单一技术动作,又有风格迥异的成套动作。在高校的形体训练技术教学中,不同动作的难易程度、主次关系以及协调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形体训练技术教学的效果。如今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都希望形体训练技术动作内容难度适中,实用性强。所以,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形体训练技术内容,同时也可以将形体训练技术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即基本姿态教学与形态训练教学两个方面。其中,基本姿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行走、端坐与站立等方面的姿态进行改善;形态训练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身体重心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与整体协调能力。另外,高校在选择形体训练技术内容时,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习阶段,适当调整技术内容的难度与强度,要把握好学生的训练负荷。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突出重点与难点,以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3)形体训练课程能力内容的构建。
要想有效促进高校大学生形体训练能力的提高,还需要通过对其进行不断的实践训练才能得以实现。体育教师在选择形体训练内容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形体训练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形体训练能力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适当增加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形体训练能力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传统的形体训练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改变传统的重技术、轻技能的教学观念。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在形体训练课程中,适当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如创编能力、表演能力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形体训练能力内容体系。
2.2、教学方法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在接受高校教育之前,没有经历过素质教育,对形体训练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学习。因此,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对形体训练的接受能力,使用具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形体训练教学中,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示范动作,也要通过精练、生动的辅助性语言来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动作中所传递出的情感与内涵,进而领悟技术动作的要领。另外,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讲解以及讲述,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
(2)全面实施形体课的“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要求高校形体教师在自主形体训练教学活动时,将对学生的身体训练作为主要内容,与美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训练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从引起动机→感知→理解→掌握→能力提升的科学教学过程。另外,教师还需要实时掌握学生在练习中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一环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困难及表现出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形体训练教学内容。此外,形体训练教师还需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尊重,能结合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组织体系训练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
(3)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形体课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形体训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高校形体训练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创造诸多有利的条件,通过视频教学、网络交流等方式,有效提升形体训练的教学水平,并且以视频、录像、动作解析图等形式,可以将形体训练的单个动作与成套动作更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更轻松地进行练习。
2.3、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高校大学生在形体训练课程学习中,往往会因为害怕动作不美观、动作失误,降低别人对自身的认同感,而缺乏表现力与自信心。对此,形体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通过鼓励、引导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创编,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我展现平台。
2.4、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高校应该注重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改进,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丰富教学评价的方法与途径。在评价考核方法上,可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测试、课堂表现统计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主体上,不仅可以是教师、校主任,也可以是学生本人、同学甚至学生家长等,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详细的发展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