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2019-12-24魏香玲济宁高新区柳杨小学山东济宁272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 魏香玲(济宁高新区柳杨小学 山东 济宁 272000)

在国家小学教学整体课程安排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开展体育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为未来学习、生活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教学理念不够创新,体育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放在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没有深入研究新课改的新要求,在基础文化教学和德育教育以及实践锻炼等方面没有做到统筹安排,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机械性的理论教学,不仅与教学新课改要求相背离,也失去了体育教育的实际意义,从而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偏弱,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甚至完全成了摆设和应付的状态。加强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

1、体育教学基本内涵与特征分析

体育教学是指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课程要求,针对性开展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积极参与,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述,技能和方法训练等,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加强体质锻炼,从而身心全面发展。随着世界经贸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公众对体育锻炼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体育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日渐成为国与国之间开展往来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加强体育教学,是每一名体育教师的神圣使命;开展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形式。

体育教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古代虽然有体育教学,但是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受到当时的条件环境等制约,发展进程缓慢。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体育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类健康倍受重视,体育教学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全社会乃至全球对体育教育方面都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国家也相继提出的不同的体育教学理念和目标,逐渐从单一的文化知识授课和体育锻炼向着将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人格与个性培养等方向延伸,进一步扩大了体育教育的内涵,将体育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引导体育教学从单纯的动作技能传授,向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全人格的角度进行转变,是体育教育的理念升华,也是人类教育的一大进步。

2、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方面,广大教师虽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等进行了一定的更新和完善,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总体上看体育教学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模式比较固化。目前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还是主要将精力用于基础文化课程教学方面,对体育教学依然缺乏足够的重要性认识,加上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思想不够先进,教学方式方法不够创新。教师对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认识不够全面,没有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做好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机械式理论知识授课方面,过于注重文化课程的讲述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实践教学方面的课程安排较少,且缺乏计划性,形式也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他们的热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足够的耐心,甚至被动地应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成效的实现;

(2)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有待提升。开展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深度学习,积极掌握前沿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师配置方面数量相对较少,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往往是承担着低中高年级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不够深入,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加上现有的体育教师招聘选拔等环节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体育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和能力相对偏低,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3)教学评价模式比较片面,不够科学。虽然将体育教学引入到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但是针对如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成效评价方面目前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单纯地考核学校在体育教学设施配置、教学基本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评价,没有从全新的角度对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方面引入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度有序实施。

3、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对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通过引入更加多元化的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为他们创设更加灵活的轻松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引导他们从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情境中脱离出来,得以释放,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潜能等全面激发出发,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运动是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要调节剂,通过适当地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训练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既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陶冶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提高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体质,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开展体育教学,针对小学生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等针对性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从而引导广大教师突破现有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广大学生一起共同开展体育活动设计,体育形式创新,针对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参与模式,更好地将兴趣和知识结合起来加以应用,学以致用,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成效。

4、基于创新视角探索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成效,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建立和教师的良好互动,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1)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引导他们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深度探究水平。想要不断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首先应当注重小学体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将那些热爱体育事业、乐于开展体育教学的优秀专业教师纳入到小学体育教学队伍中来,同时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当前体育教学的新动向,把握体育教学的新脉络,积极学习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转变自身的观念,加强自身的实践锻炼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各类体育教学设计和培训活动中来,增强自身的体育技能,积累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教师要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针对如何进行体育理念和方法创新等,与广大教师一起共同研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从而汲取更多的经验和营养,针对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持续探索,创造更多的新方法、新举措;

(2)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实践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把握这个特点,针对如何开展体育教学,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入手来进行设计,积极引入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多元性。比如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分组比赛法,通过开展拔河比赛等不同的竞赛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教师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并在寓教于乐中进行基础知识讲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现,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3)精心组织备课,不断拓宽学习资源。一方面教师要精心组织体育教学备课,针对如何开展本堂的体育教学,充分考虑个方面的因素,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并有序设计理论文化知识教学、实践学习方面的时间和具体的内容,针对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等提前思考,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研究,积极探索大班制、混合制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备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载体等,引入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对体育教材进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体育教材的精华,同时还可以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推荐更加丰富的体育学习资源,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更好地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学习视野。学校也应当加强体育设施配置,引进更加先进高端的体育教学设置,还可以与其他团体等进行合作,积极开展合作教学,这样可以将教学活动拓宽至课外,更好地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提供更大的空间。在教学评价方面也要注重从多元化角度来进行考核,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授课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方面的考核,也要从加强教师能力和素质考核以及注重学生参与课堂过程表现情况方面的考核评价,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总之,加强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共同努力,积极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献计献策,广大体育教师更应当从创新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将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索,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互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