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生命教育意义及实现途径
2019-12-24赵云四川乐山市实验中学四川乐山614000
□ 赵云(四川乐山市实验中学 四川 乐山 614000)
生命教育,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注重人的发展,矛头直指美国工业化时期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指出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等技术性层面的发展,更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走进课堂,近年来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把生命教育引入德育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开展实施生命教育的学校比较多,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引入各门课程中的学校较少。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应该只是某门课或某个老师的责任,而应该成为教育思想指导着整个学校教育过程,贯穿于每一堂课,是每一位老师责任和素养。
1、学校体育引入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分析
1.1、学校体育的学科价值不受重视
体育课不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而是包含着对学生心理、生理、品格、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过程,是关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实践应用学科。在人类的教育史上,体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增强体质提升生命质量的生物科学性质,具有激发激情调节心理的教育心理学性质,具有增进交往互动的的社会学性质,对于青少年身体、心理、道德品格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家长、社会看重学校的升学率,升学考试的强大压力迫使一些学校忽视了体育的学科价值,认为体育课程的目标仅仅是提升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简化为体质锻炼和体质达标,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其本该具有的拓展价值,诸如激发激情、锻炼品格、体验情感等。
1.2、中国学生的精神悍化普遍不足
当代中国正处于急剧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想开放,“哈日”“哈韩”文化盛行,独生子女现象增多,加上很多学生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方法不当,形成了过度依赖、独立性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的缺点,事事依赖老师、家长权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采用过激行为,轻者离家出走,重者自寻短见。当前我国青少年精神悍化不足、情感教育缺失以及个性教育扭曲等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其价值本真,若想解决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寻求与“健康第一”、“人本主义”思想相契合并具有统摄力的核心价值导向——致力于学生生命自由、和谐、独特发展是体育教育的根本使命。
1.3、关怀生命,是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
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富于活力、具有创新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新型人才。现代教育是鼓励创新和多样化的教育,而不只是继承性教育,是开放式的、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接轨的教育,而不是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侧重于个性发展化的教育,而不是标准化教育。学校教育生活是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生命本性的存在、生命存在的质量追求,生命自身的成长机制,都需要学校教育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关怀生命,是学校教育根本性的价值,也是学校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运动是重要的生命现象,是生命进化的原动力。学校体育更应当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将体育教育与生活、生命教育统一,不仅仅注重对自然生命的塑造,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精神和人格素养的培植,才可能培育出富有生命活力、敢于创新、具有主动生存方式的个体。
2、学校体育引入生命教育的意义分析
2.1、通过体育运动呵护学生自然生命
随着现代经济、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使人类的体力在生产力发展中失去了重要意义,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身体活动也越来越少,身体运动能力也不断降低。但是,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所谓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物和生理的特征,是任何时代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需要。体育对人体自然属性的增强首先是对机体的锻炼和锤炼,让肌肉更发达,让骨骼更结实,让循环更畅通,让形象更阳光、让精力更充沛、让身材更优美,增强各个器官的功能,使人体机能更完善,更强大。人类的身体形态特征在体育运动中被发掘出来,这种运动美往往是引导青少年学生迈向身体审美的开始,是激发他们热爱体育运动,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的前提。
2.2、通过体育运动激扬学生精神生命
体育运动中蕴含了丰富的,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大教育意义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作为一种超越自我、健康向上的意识形态,它是人类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更高、更快、更强。在耳熟能详的口号背后体现的是体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的是对荣誉和尊严的不懈追求,体育竞赛在激烈的角逐中追求公平、公正、公开体育精神,尊重、理解、友爱对手和失败者,消除偏见对抗,既是对手也是朋友,赢得尊重、友谊、团结与欢乐。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体育运动去体会尊重、理解和友爱,去追逐胜利和荣誉,去感受坚韧、忍耐和爆发,尤其面对机体运动极限时,只有具备超强的意志和不断拼搏的精神,才能完成对自然生命的超越,使生命上升到精神层面。
2.3、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学生社会生命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社会个体学习社会知识、认识和遵守社会规范,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包括个体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以及个体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含义。学校教育具有体育课堂、体育大课间、业余体育训练队和体育社团等丰富体育活动,不仅能塑造学生的自然生命,更能通过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进行的社会化过程: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的了解,加强学生对生命活力的认识,通过体育交往和开放性活动培养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通过体育竞赛和游戏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遵守社会规范。总之,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准则、具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塑造学生的社会生命。
3、学校体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现实途径分析
3.1、构建体育教育的生命教育理念
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体育教学目标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更要让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培养全面的社会人。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理念培训和引导,以体育生命教育目标为指引,在教学内容的开发、设置和实施都应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践,更需体现对学生生命教育价值取向。同时,课程要体现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重自然,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3.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自主、能动的过程,学校教育能够为个人成长提供动力。“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民主、自主意识发展的情境与合作发展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交流竞争为主要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
3.3、营造“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氛围
生活是生命的社会活动形式,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学校体育教育是融入学生生活实践体育教学,课程要以关怀学生的生命、生活为线索,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事件为内容,经过自身的知、情、意、行等身心的活动,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掌握爱护生命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意识。例如体育磨难和逆境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田径课教学课程中引入野外生存训练情境教学、地震逃生训练等,消防安全教育和逃生技能进入课堂,模仿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处理危机,规避风险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增强生命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应对各种危机的方法和危机处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保护生命安全。
3.4、凸显体育理论课堂生命教育作用
体育理论知识包括解剖、生理、保健、心理、测量及各个运动项目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揭示人体运动的生理现象、运动原理、科学监测评价等。体育理论知识是合理、科学、有效地进行各种运动的保证。体育教育要充分发挥体育理论教育的作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提升学生对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体育强身意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拓展了体育教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