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研究
2019-12-24胡晓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264100
□ 胡晓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烟台 264100)
1、前言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决定因素。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近视率和肥胖率高发,肺活量、耐力、速度等多项身体素质持续下滑,部分体质指标甚至不如中学生。究其根本,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锻炼的缺乏,部分大学生除了在体育课进行运动技能学习之外,课外很少或几乎没有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又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处于一种自由进行、没有组织的状态,当其自觉性、主动性不足以与不良的行为习惯、外在因素相抗衡时,往往使课外体育锻炼束之高阁。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课外锻炼管理机制成为监督、约束大学生规律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可行途径。大数据作为当前的热门词汇不断被提及,也是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在各行各业开始彰显其独特的价值并不断得到应用。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中,也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信息进行监测、分析、管理,帮助大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将来走向社会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所在城市的12所本科及大专院校的462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2.1、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和强度
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进行调查,其中每周课外锻炼次数在每周一次以内的有82位学生,占17.75%;其中每周锻炼次数在1-2次的有127名,占27.49%;每周课外锻炼次数在3-5次的有177名大学生,占38.31%;每周锻炼次数在5次以上的有76名大学生,占16.45%。因此,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每周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在5次以内,说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在1次以内,说明平时很少参与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除了受频率的影响外,还受锻炼的强度影响。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课外体育锻炼才能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挥作用。对所调查的462名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表示在运动后 “无感觉”的有43位学生,占9.31%;表示在课外锻炼后“全身微微发热”、“微微出汗”的分别有65、202位学生,分别占 14.07%、43.72%;而表示在课外锻炼后,身体 “中等出汗”和 “出很多汗”的有107位、45位学生,分别占23.16%、9.74%。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也不太理想,相当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后,身体只是“微微发热”或“微微出汗”,甚至“无感觉”。强度较低的体育锻炼不能对身体健康发挥足够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低效的锻炼。
2.2、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也必然受其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所影响。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进行调查发现,认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由134位,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9.00%;认为 “有必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有211位,占45.67%;认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一般”的有76位,占16.45%;而认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太大必要”或“没有必要”的大学生分别有32位、9位,分别占6.93%、1.95%。因此,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认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有必要。结合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和强度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和行为出现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在正确认知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十分有必要。
2.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现状
在大学生正确认知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合理的引导、监督、管理成为解决当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必然途径。因此,对当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在大学阶段,集体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很少,基本上是靠学生自主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在所调查的12所高校中,只有1所高职院校星期一到星期五组织学生进行早操。另外,有1所学校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对学生平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打卡,要求每学期至少打卡30次,将课外体育锻炼出勤情况纳入体育课,占总成绩的30%。但是打卡的地点仅限于学校田径场,并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进行打卡才有效。因此,一方面使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也没有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进行有效的监控,还是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只是“走过场”,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总之,当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缺失,但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同度较高。
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构建
3.1、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在必要性方面,一是根据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需要对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采取约束、监督、激励等管理手段;二是采取传统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管理工作量巨大,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且可能因为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锻炼需求而导致效果不佳,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识到了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较强的锻炼意识,但因为各种原因或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建立一个智能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考勤和监督十分有必要。
在可行性方面,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的手机已经成为一个智能化的终端,在打卡监督方面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面孔识别、指纹识别等;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计时、计步、测量心率以及计算热量消耗等功能。在后台云管理系统方面,当前大数据收集、分析已经渐趋成熟,借助一些软件或平台能够对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分析。
3.2、智能管理系统构建思路
(1)整体结构框架。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主要由手机应用端(APP)和后台云管理系统构成,学生在指定的APP中进行打卡锻炼,打卡锻炼后,生成相应的锻炼数据,并上传到后台管理端,后台云管理系统可以在服务器端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监督和管理,并根据所收集的全校学生的数据对本校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分析,制定锻炼目标、锻炼任务及锻炼计划,并通过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实现。在训练的数据指标选择方面,结合当前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采用计步、计时以及计算运动负荷,具备心率测量功能的手机,可以收集心率数据作为学生锻炼情况和身体状态的反映。
(2)主要功能。
学生手机APP端的功能主要包括锻炼计划设计、锻炼执行、锻炼记录日志以及交互功能。
锻炼计划设计即让学生通过手机APP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制定总体锻炼计划及每日的锻炼计划。相比以往的学生盲目制定锻炼计划,可能导致计划不能执行或“一曝十寒”不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智能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锻炼咨询和参考,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相关体质指标,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锻炼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锻炼情况进行调整。
锻炼执行则按照学生的锻炼计划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锻炼打卡,在相应时间段督导学生完成锻炼。为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性,需要对打卡记录进行科学设置,只有学生的运动时长、运动强度达标,才能顺利完成一次打卡。
锻炼记录日志则对学生的锻炼日期、锻炼次数以及锻炼效果等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和分析,比如分析学生在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锻炼状况,与锻炼计划进行对比,监控目标的达成情况,并结合后台管理云系统,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分析,反馈指导意见。
交互功能主要通过智能管理系统与管理者、与其他学生、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发送消息、组织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体育锻炼信息,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锻炼数据,并与他人的锻炼情况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后台云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学生身份认证与管理、数据查看、数据筛选、发布通知等。
学生身份认证与管理即对学生个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级、班级、专业、身高、体重等进行收集,构建基本的数据库,对学生群体的整体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数据查看即查看学生的锻炼情况,评价学生锻炼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训练任务,并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分析,对比分析找出数据差异和问题,完善运动锻炼的数据管理。
数据筛选即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分析,针对不同数据问题上传进行有效分析,生成相应运动轨迹,分析、监测学生锻炼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作弊等异常情况,则发送警告提醒学生修正。
发布通知即通过管理系统定期发布运动锻炼等通知,按照运动目标督促学生完成锻炼任务,并根据对学生锻炼情况的大数据分析,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锻炼,及时根据不同学生的锻炼情况对任务进行调整,及时做出相应的锻炼评价,对积极参与运动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并对一些违规现象进行处理。
4、总结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只关注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课外体育锻炼作为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体育的重要方面。借助当前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系统,改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无序、没有组织的现状,能够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