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医学院校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因素探讨

2019-12-24宋运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意识数学

何 兰,滕 辉,宋运娜,王 岩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普通高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学专业领域,解决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社会实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进入21世纪,数学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然而,数学与医学学科的结合有待于发展和深化。随着医学由以经验、直觉、病理生理学为主的传统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转变,数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视和应用,以便寻找最新的诊断方法,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有效的方法治疗患者[1]。很多医学研究的有效性判别也需要数学为其提供合理化的数据支撑。同时,数学在医学院校的学生后续学习以及工作后的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主体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基于对数学基础性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可,遇到问题可以数学化的实际问题都会产生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尝试解决的想法,并且能很快按照科学合理的思维路径,找到一种较好的数学方法解决。数学应用意识是主体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通过对数学活动的体验、感悟与思考,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性特征。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人的数学精神、品质、无形之物,是大学生知识、能力、言谈、行为举止、内涵等的综合[2-3]。

2 影响医学院校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因素

高等数学是医学院校学生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极限、导数、积分等基础内容。传统教学普遍采用教师课上讲授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重基础、重运算。然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数学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服务的,那么在教学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2.1 课程性质局限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高等数学在医学院校普遍是一门考查课,学生对考查课的重视不够,上课积极性不强,应付现象比较突出,因而能力提高不快,基础知识不牢,更别提如何应用了。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对考查课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缩减比较严重,使得教师在基本知识讲授完成后,可用来加深应用知识讲解的课时极为有限。

2.2 传统教学方法侧重运算技巧,忽视了课程应用性的传承

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学校普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为客体,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课上参与意识不强,普遍存在被动听课的现象,课后思考较少。对教师课上提示数学应用方向不太感兴趣,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欲望不强。

2.3 数学应用价值较强的应用数学类课程开设较少

学生学习这类课程的机会较少,对数学应用了解也就少,更别提结合专业特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了。数学类课程有偏重基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还有偏重应用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医学数据挖掘、数学建模等课程。而医学院校课程设置普遍偏重医学类课程,使得应用数学课程的开设机会很受限制。学生没机会学习,自然了解得少,不会使用。

2.4 基础知识薄弱,数学应用方面知识缺乏

由于以上3个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应用类知识有很多是需要相应的知识基础做保障的,基础知识薄弱,将限制学生后续应用知识的学习。这里的基础知识既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也包括数学应用中常常会使用的计算机基础,还包括相应统计软件的使用基础。这几方面都是数学应用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这些基础技能的学习有一定的过程,前期学习相对枯燥,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一方面,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存在畏难思想,再加上急于求成,就造成了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医学院校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

3.1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注意搜集数学应用中的新观点、新手段

通过课堂渗透科研新动态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见识,让他们从简单的了解开始,掌握数学应用的常见方向,做到听说过就可以,从潜移默化开始。

3.2 精妙设计课程引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面对医学类学生,教师应尽量提供丰富生动的医学材料创设数学教学情景,避免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用医学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例如:医学影像技术、DNA模拟、神经生理学、临床实验、流行病学、数理诊断学、细胞动力学、图像识别等都需要数学的支撑。通过精妙的课程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欲望。

3.3 调整教学内容,用新观点、从新角度审视传统的课程内容

寻找突破口,更新陈旧的内容。用新手段、新技术替代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选好结合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于那些确实陈旧的部分,或者有选择地逐步淘汰,相应地增加、渗透现代科技成果,或者用现代的观点、现代的精神去诠释传统的内容[4]。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完备的能力培养体系。点、面结合,集中训练与平时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调整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基础性、应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是指了解与掌握本门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应用性是指那些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知识;科学性是指符合数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系统性是指那些支撑数学学习体系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后续数学课程学习有影响,必须保留。

3.4 改革教学模式

通过微课、翻转课堂、PBL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将习题课分出来,单独开设。同时开设数学实验课,进行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建模技能训练。通过开设这类课程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5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题申报,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近年来各学校普遍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课题的机会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应安排课时对创新创业课题的选题、申报方法、研究手段等予以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创新创业课题,并考虑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申报哪些课题比较合适。通过课题申报深化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6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竞争力

近年来数学建模竞赛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可以了解在既定问题方面,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求解。通过参赛,学生可以通过参赛准备以及参赛论文的书写,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既定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提前了解科研思路以及论文撰写的知识,丰富科研阅历,为以后科研工作做准备。

4 结语

1984年和1989年美国数学科学资金委员会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提交了《振兴美国的数学:未来的关键资源》和《振兴美国的数学——90年代的计划》,即两个“戴维报告”。指出数学科学中的研究工作主要目标是充实和扩展这个学科的核心领域和解决问题。现代数学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概念性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分析与举一反三的技能。1996第八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各国确立未来数学课程目标,一致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揭示了数学从基础学科向应用学科的转变,为了顺应这一转变,医学院校数学教学也应做出重大调整:突出应用,使学生懂数学、会应用、善应用,让数学更好地为医学研究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以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做指导,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实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精简、优化和实用的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建立完备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意识数学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