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职高专人体寄生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2019-12-24陈利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寄生虫人体思政

陈利红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开启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思政,简单说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课程教学之中。人体寄生虫学作为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如何发掘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并有效实施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专业课教师亟待思考、解决的热点和重点问题。

1 医学高职高专人体寄生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是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对高职高专类学生来说,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学习态度相对较差。因此,结合生源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教育[1],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医学专门人才。

1.2 是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路径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人体寄生虫学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有机融合,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育人实效。

1.3 是构建教书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等合力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立体教育体系,合力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声的课堂教育体系。因此,要深度挖掘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 医学高职高专人体寄生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要素

2.1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理想信念之魂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问题之一。过去寄生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极大地危害了民众健康及生命,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特别在日本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及钩虫病的研究与防治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我国寄生虫疾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再有,在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中,涌现出了大量模范人物。例如,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该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此,屠呦呦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她对科学事业的严谨态度、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学习效仿先进典型的美德善行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少年日常的行为准则。

2.2 围绕医德医风培养,树职业素养之基

“医乃仁术”是医学教育本质的最好诠释,也充分彰显了医德教育在良医养成中的地位和导向作用[2]。医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与人的生命有关的职业,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将医务工作者承载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贯穿其中,融入身边模范医务工作者的典型事例,将对患者的关爱、解除病患疾苦的素材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既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拥有良好的医德。此外,利用实验课、第二课堂等培养团队、协作、友爱的互助精神。还可以结合寄生虫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尊重和关爱患者,坦诚沟通,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认同感[3]。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帮助学生理解坚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2.3 围绕传统医学的贡献,立文化传承之风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寄生虫疾病做斗争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该段文献不仅详细记载了寸白虫的生物学特征,而且准确论述了感染寸白虫的原因(“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并食生栗所成”)。这与现代医学关于绦虫的论述不谋而合,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中医学仍然发挥着其他任何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结合中医在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成果,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2.4 围绕疾病诊治的进展,亮创新创业之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漫长的寄生虫疾病防治进程中,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结合我国体制优势和国情实际,在艰苦条件下大胆创新、不断努力,例如,在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策略上,经过长期比较研究和防治实践,制订出乙胺嗪药盐普服方案,极大地控制了我国淋巴丝虫病的流行和发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率先消除淋巴丝虫病流行的国家。“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2000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著名寄生虫学家冯兰洲最早证实中国存在着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他合并使用中药槟榔与南瓜子治疗绦虫病,取得良好效果。屠呦呦在传统祖国医学的经验之上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等,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创新思维能力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这些生动的范例都为我们引导学生勇于创新点亮希望之光。

3 医学高职高专人体寄生虫学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3.1 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要加强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广泛研讨,积极挖掘寄生虫学课程中的思政要素。结合课程知识传授,合理将思政思想融入教学内容。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3.2 注重课堂教学与春风化雨相结合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还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中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特别是利用好身边的先进典型和具体事例,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得到思想升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能力素质。

3.3 注重思想引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以专业教育课程知识为载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价值引领。同时,要切实发挥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组织学生走进基层、走入农村,广泛参与各种志愿服务,通过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宣讲及其他健康服务,以实际行动助推“健康中国”战略。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自身综合素质。

4 结语

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或者辅导员的职责[4]。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与高校思政课虽分属不同领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共同使命。课程思政要求我们要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课堂在育人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努力丰富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内容,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寄生虫人体思政
人体“修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人体冷知识(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思政课“需求侧”
人体可笑堂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