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2019-12-24

新营销 2019年7期
关键词:折旧率省区存量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加,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的宏观趋势,还是微观趋势,民族地区的经济都实现了跳跃发展。2018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 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远高于同期全国9.86%的增长率。但是,但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的高投入,资源配置效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等问题。本文基于C-D生产函数测算少数民族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根据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观察除资本、劳动力以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助于探索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少数民族地区TFP的测算

(一)测算方法

本文选取索洛残值法测算民族地区2000—2017年的TFP,生产函数选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Y=ALβKα

α+β=1

(1)

lnY=lnA+αlnK+βlnL

(2)

由于规模报酬不变,整理得

(3)

由此可以计算出各生产要素在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只需要对(2)式两边求全微分即可

dlnY=dlnA+αdlnK+βdlnL

(4)

(二)数据选取及处理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与民族地区八省区2000—2018年的各省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鉴于变量特点,为了使数据更加有效化,方便计算比较,本文做了适当处理。

1.劳动投入测算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国家采用“就业人员数量×劳动时间”来测算劳动投入。中国劳动时间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无法直接获取具体数据,不能直接使用国外研究中采用的工作小时数来表示。因此本文选取统计年鉴中全国和各省区市的就业人数数据,以及其收入水平作为替代数据,虽然收入水平的变化有可能有技术进步因素的存在,但是在数据可得性限制下,仍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替代变量。本文劳动力投入通过收入计算得出,其有效克服劳动时间缺失的问题。

2.资本投入测算

资本存量估算是进行全要素测算的首要工作,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的资本存量进行了不同的估算,由于方法的差异以及数据、变量选取的不同,导致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PIM)来估算研究的民族地区的资本存量(K),方法如下

Kt=It/Pt+(1-δt)Kt-1

(5)

其中,kt为t期资本存量,It为t期的投资额,Pt为固定资产价格指数,δt为折旧率。

(1)基期资本存量K及其折旧率的确定

在对民族省区的估算中,根据1978年为基期的数据,通过固定资产平减指数折算为2000年价格,作为基期资本存量K。在选择折旧率时,参考单豪杰(2008)在估算了建筑和设备折旧率后,测算出的折旧率为10.96%。本文充分考虑该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固定资本折旧率δ统一选取为10.96%。

(2)每年投资额I以及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确定

关于每年投资额的确定,本文是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进行替代的,这也是研究者最普遍适用的一种做法。如张军(2004)、单豪杰等(2008)均采用了这一做法。他们采用这一做法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容易从统计年鉴上获得,减少了数据估算的误差。由于西藏统计年鉴中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缺失,但考虑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内部不大,选用替代方法折算,利用其他七个省区的数据计算得到其固定资产价格指数。

表1 民族八个省区2000—2017年资本存量估算结果 (单位:亿元)

续表1

201136834.4297846371.619057.242914.92901.546371.5621914.14201248345.736858.88102.724160.053534.93544.688102.6527562.18201358864.945872.210265.130850.466528.34379.6810265.1234585.03201471186.356176.312888.338977.082590.95390.6012888.3143161.27201586117.968551.815898.949122.194765.86632.4515898.8853128.922016102646.18316219081.761294.41087678146.1019081.6762221.152017120272.599448.522366.074235.81206159918.5322365.9672772.81

3.要素份额测算

一般来说,测算要素份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收入份额法,二是计量法。本文采用收入法来测算民族八个省区的要素份额。

三、测算结果分析

(一)民族地区经济增速放缓,数据呈现新常态特征

通过对民族地区八个省区(2000—2017)的经济增长的研究,发现其平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尤其是内蒙古、广西、贵州、西藏等省区的经济增速远超全国同期水平,其中最高的是内蒙古,平均增速高于全国4.238%,其次是西藏高于全国2.550%,贵州平均增速高于全国2.083%,而新疆的平均增速最低,只高于全国0.772。从单个省区的经济增速来看,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古、贵州;增速最慢的是云南、新疆。

从GDP总量来看,民族地区的GDP总量数据不高,但是近年增长速度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不大。另外,由于有些民族省区人口较少,其人均GDP反而高于同时期的全国水平。分阶段来看,除云南和贵州,其他省区2011—2017年的平均增幅均低于2000—2010年的平均值。虽然云南和贵州数据略有上升,但是上幅度均在0.5%之内。

(二)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依靠资本要素的投入

从数据结果来看,2000—2017年,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要素的投入来推动其经济增长,劳动要素份额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2010年民族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技术进步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但是,从2010年之后各省区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下降,而TFP贡献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分省份来看,广西、云南、青海和贵州四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其他的民族省区要大得多,尤其是在2005年之后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内蒙古、西藏、宁夏以及新疆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多数年份呈现为负值,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这些地区仍然使用落后的技术进行生产活动,使资本投资效率大幅度降低;二是新的技术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资本投资虽然增长很快,但并没有完全转换为GDP的增长(这与实际的经济发展形式较为相符)。

表2 民族八个省区2000—2017年TFP估算结果

续表2

20133.88055.604370.23337.19352-8.5805-0.3078-8.573-1.073120142.82074.49635-0.6646.74394-4.5271-4.8059-8.225-2.609120152.75083.48466-0.2427.13001-0.54-2.8505-6.618-2.643920163.27155.887981.14057.331131.04553-0.4979-4.976-0.137220174.1087.019912.38069.47863-1.49063.52722-3.9111.59391平均值3.04032.261482.17777.1238-2.3336-3.0461-2.535-1.6016

(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亟须加大技术创新

目前,民族地区的资本存量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主要原因一是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资本相对稀缺,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二是本文采用的是固定资产折旧率来核算,没有反映时间变化带来的折旧的变化,进而影响资本存量的变化。在西部大开发之后,国家对于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本投入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该地区代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指标,就显得捉襟见肘,严重滞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例如,该地区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与人力资源环境还和全国还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提升民族八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急需提升该地区的TFP的贡献率,因为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它的提升指的是经济制度、管理水平、科技创新以及金融结构优化等综合性的指标,而其中的科技水平的提升最为重要。

四、简要结论及建议

(一)加快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地区经济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经济,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民族地区的教育不仅要为民族地区培养有素质、有道德的人,更应该培养出能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的人才。只有具有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才能为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好承接和促进作用。

(二)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高技术企业合作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有利于民族地区积极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发展经济,同时加强对就业劳动者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三)国家应该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持力度

国家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减少少数民族地区的税收比例,建立经济发展开发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同时给予去民族地区投资生产的企业一定奖励,吸引广大的企业去民族地区投资。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

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境和山地,很多地区都没有公路和高铁,因此许多地方常年不能通车,使这些地区经济闭塞。许多生活物资和生产基础原料无法送达,同时生产的农、林、牧、渔等产品也无法销售出去。应该加快民族地区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车,路到门口。

(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产业结构目前都是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开发利用不够。民族地区应该加快产业链的形成,做到“精加工、粗加工”。旅游业目前发展前景较好,而且投资需求较低,民族地区大多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折旧率省区存量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基于内生折旧率的中国行业层面资本存量估计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当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时怎样简便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中国行政区域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