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的新能源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9-12-24任贤强
任贤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0 引言
新能源(或称非常规能源)通常指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因其资源丰裕性、污染性低、分散利用便利等特性,备受全球各国的关注与支持。目前,新能源技术已经获得初步发展,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例如,光电、风电、水电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能源需求量巨大,因此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201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会议确立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就有2项“新能源”项目。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常用于探索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热点趋势,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推广应用,例如,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分割[1]、中国智能制造[2]、雾霾[3]、遗传算法[4]、文化安全[5]、碳循环[6]等领域的文献采用计量方法,研究其特征、前沿动态与热点趋势等情况。总体上来看,当前国内外对某领域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作者的关系图谱、机构的合作网络、期刊类别和领域、高频被引文献分析、关键词的热点聚类等方面。尽管从文献的基础特征分析中可以知晓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但此种方法研究内容较为浅散,缺乏深入剖析,亟需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聚类分析、时间线图分析,以此来阐述当前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
基于此,本文以2009—2018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与新能源研究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V软件,一方面采用数理统计的计量方法,从发展现状、高被引文献、核心作者群、涉及期刊及研究领域等四个方面为着手点,阐述新能源研究的文献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整合新能源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未来趋势,为关注或研究新能源领域的学者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检索的文献来自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该数据库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选择具有学术优势和可编辑性的期刊作为源期刊,且该数据库作为中文数据库中影响力最高,因而文献计量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由于此数据库中新能源研究的文献数量在2009年出现激增,因此本文的检索时间为2009—2018年,具体检索办法见表1,经过处理选择,最终获得641篇有效文献(检索时间2019年2月20日)。
表1 数据来源
文献计量学是科学计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用以分析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其优点在于能够定量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特历程、研究重点及未来研究方向。基于检索的641篇文献,本文借助CiteSpace V软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9—2018年收录在CSSCI数据库中有关新能源研究的文献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其中对新能源研究的文献进行特征分析时,主要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阐述新能源研究的发文数量、机构、高被引文献、作者及期刊领域等,客观展示出新能源的研究现状。在对新能源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时,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及时间线图等方法,直观地反映出学术界对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
2 新能源研究的文献特征分析
2.1 发展现状分析
学科领域的文献数量变化可以直接反映知识量的变化,而发表的论文数量是衡量文献数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检索到的641篇文献进行数理统计,如图1所示。新能源研究的文献数量在2014年以前逐年增长,2014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通过拟合新能源累计发文数量的指数函数,发现其拟合曲线的R2=0.8642,表明新能源文献研究数量呈指数性增长,但在2016年以后,每年累计文献数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增大,说明对于新能源的研究在2017年开始趋向成熟。出现这种指数增长态势的原因可能在于,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温上升等问题一直影响世界各国的发展,也是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术界对新能源的研究肯定会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进而激发学者的研究兴趣。
对发文数量较多的高校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研究新能源的权威机构。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发文的科研机构进行检索,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中机构名称的字体越大,该机构发文的数量就越多。图中显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安徽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是新能源论文数量产出最高的前十机构,其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发文数量最多,各12篇,其次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5篇。图2显示国内部分科研机构之间经常合作研究,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等。由此表明,不同背景的科研人员相互合作交流,有助于提升科研质量,丰富研究内容,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但大部分成果都是科研机构或高校独自完成。此外,从图2中可以发现对于新能源的研究有一半以上的成果来源于各地方研究所,而高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也希望今后各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2.2 被引文献分析
通过对新能源领域高被引文献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了解到对该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献和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分析该领域文献和理论基础。本文641篇文献中共有参考文献6989篇参考文献,为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利用CiteSpace V软件并手动调整,最终得到被引频次超过5的参考文献15条(表2)。由表2可知,张国有[7]和周亚虹等[8]主要关注新能源产业的研究;相当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9-10]、技术创新[11-12]、政府补贴[13]等方向的研究。
图1 2009—2018年新能源研究文献数量
图2 科研机构图谱
综上来看,从被引文献频次可以看出,周亚虹的《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发展——以新能源为例》、曾耀明的《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薛奕曦的《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技术域分析及其转型推动研究》等文献对新能源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此外,表2中还揭露出新能源研究的高被引文献来源期刊多样化,有效促进各期刊的繁荣发展,但尚有不足之处,高被引文献集中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缺乏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产业方面的研究,需要学者在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努力钻研学术,推动新能 源各领域百花齐放。
表2 新能源的高被引文献
2.3 核心作者群分析
据检索的文献显示,641篇文献总共包含作者1147人。核心作者群是发文作者的一个集合,指发表大量论文量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者集合。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普莱斯在洛特卡定律的基础上,将核心作者群的计算方法改为m=0.749×nmax,其中m表示核心作者应该发表的最低论文数量(发文数量大于m的可称之为核心作者),nmax表示检索文献中作者发文最多的数量[9]。经过对文献的梳理统计,发文数量最多的是黄鲁成,共发表9篇,所以m=2.247,即发文数量3篇及以上为新能源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1147人中发表3篇及以上的有35位(如表3所示)。发文数量最多的是黄鲁成和刘颖琦,其论文被引总次数分别达到106次和229次,其中黄鲁成等的《基于专利分析的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与对策研究》单篇被引31次,文章主要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引用[14];刘颖琦等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政策与商业模式创新:全球经验及中国实践》单篇被引55次,通过对比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现状,提出中国需在政府政策、商业模式创新、合作伙伴以及公众意识等方面加大投入,以促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15]。
表3 核心作者群
本文在CiteSpace V的软件基础上,制作出研究新能源学者合作图谱(图3)。作者发文数量由图中的节点大小所表示,节点越大表示作者发文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合作,连线越密集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越紧密。由图3可以看出,黄鲁成与吴菲菲、刘颖琦与王静宇、聂秋生与吴琼等之间经常合作撰写文章。此外,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在图3中呈现网格状特征,说明在新能源研究领域中已逐渐形成一些较小的研究团体。图3中,以黄鲁成、刘颖琦、聂秋生等为中心的研究团队,主要是凭借师生或同事关系建立起来的,例如,以北京交通大学的刘颖琦为中心,王静宇、Ari Kokko、李苏秀等围绕其周围形成的科研团队。但大部分的学者还是独自一人研究,尚未形成研究团队。
图3 作者合作图谱
综合来看,新能源研究领域的35位核心作者总共发表论文134篇,占论文总数的20.90%,远低于普莱斯定律所说的50%比例。由此可见,当前的新能源研究虽然在快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核心作者及文章的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大部分核心作者发文数量处于3~4篇,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因此,新能源领域仍需不同背景的学者紧密合作,撰写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文章,推动新能源的深入研究。
2.4 研究涉及期刊与学科
新能源问题一直被全球各国所关注,伴随着学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加入这个领域的研究。梳理新能源研究涉及期刊与学科的分布,有助于清楚的了解新能源发展状况。
布拉德福定律,亦称“文献分散规律”,依据期刊刊载某学科领域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将学科领域的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三类。其中,核心区可根据布拉德福公式r0=2ln(eE·Y)计算得出,式中r0表示核心区的数量,E为欧拉系数,Y为当前该领域的最大发文量期刊的载文量[16]。通过对641篇文献的来源期刊数理统计后发现,刊登新能源相关的文章期刊较为分散,有100种左右,刊登10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5种,其中《资源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刊载文献最多,有34篇。因此,本文中 r0=2ln(1.7818×34)≈8.208,即排名前17为的期刊处于核心区(具体见表4),总共发文283篇,占发文总量的44.15%。值得关注的是,核心区的17种期刊质量相对较高,从期刊的影响因子来看,有一半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超过2,其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影响因子达到5.211,为能源环境领域的权威期刊;从收录文献的数量来看,《资源科学》和《科技管理研究》期刊收录的文献数量远高于其他种类的期刊,侧面反映出此类期刊与新能源研究的文献吻合度更高。此外,从文献的学科分布角度来看,新能源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图书馆与情报科学等多个领域,其中经济学的文献达333篇,占总载文量的51.95%。
表4 新能源发文最多的期刊(核心区)
3 新能源的热点与趋势
3.1 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
关键词作为研究者对文献主旨的总体概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现分析是对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或名词进行频次统计,可以找到隐藏在真实关键词网络背后的复杂关系网络,通过揭露这些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来剖析相关学科和主体的变化。借助CiteSpace V的可视化功能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将新能源领域研究大量使用的关键词呈现出来,这些词代表了当前新能源研究的热点。为科学地展现分析结果,本文通过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值大小共同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CiteSpace V软件,以一年时间为一个切片 (slice year),阈值设为(2,2,20)(5,5,20)(5,5,21),绘制出2009—2018年新能源文献研究涉及的关键词图谱(图4)。
关键词的节点大小与其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呈正相关,即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说明它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7];此外,关键词之间的的连线越密集表明它们之间出现于文献的次数越多。正如图4中的关键词所示,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分别出现136次和109次(表5),构成关键词网络的核心节点;其次“战略新兴产业”、“太阳能”“风能”“产业政策”等关键词形成网络次级节点群落;“专利”“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等关键词通过次级节点与核心节点“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形成共现,反映该类主题正向外延伸的趋势。
受限于关键词的篇幅,本文选取前20位高频关键词(表5),同时借助中心性值来衡量所选关键词的重要性,并根据中心性值大于0.1时[18],表明该关键词为研究热点,如表6所示。综合图4、表5和表6,可以清楚地发现,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生物质能、战略、低碳经济、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关键词最为突出,反映了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3.2 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
641篇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8个主题群落(图5),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技术创新、低碳经济、战略、太阳能及专利分析。其中新能源产业(聚类#1)、新能源(聚类#2)、技术创新(聚类#3)等聚类出现的较早,且存在持续关注与主题延伸的可能性;战略(聚类#5)与专利分析(聚类#7)聚类出现时间较晚,且这两个主题的文献量少,尚未形成显著的主题网络,而聚类#1、聚类#2、聚类#3、聚类#4等聚类主题网络已现。由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主题当前关注于对补贴政策的文本挖掘;“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主题近年来聚焦于新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融资效率,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专利分析”主题主要是对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
图4 新能源领域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
表4 新能源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与频次列表
4 结语
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新能源文献研究,运用CiteSpace V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新能源研究的文献特征和热点趋势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①从文献数量来看,新能源研究的文献总量呈现指数增长趋势,2016年以后,该领域的研究逐渐成熟;从科研机构的发文数量来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文数量为前三名。②新能源研究领域的作者虽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但目前形成一些以黄鲁成、刘颖琦、聂秋生等为中心的研究团队。③从新能源发文期刊角度看,共涉及17种核心期刊,大部分期刊的质量较高,其中有能源环境领域影响力高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图书馆与情报科学等多个领域。④从文献被引频次来看,周亚虹、曾耀明及薛奕曦等在新能源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⑤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主要包括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低碳经济及技术创新等。
表5 中心性值≥0.1的关键词
图5 新能源领域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综合文献计量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中国新能源的学者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研究团队的学术合作关系。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中国研究新能源的机构与团队偏少,且相互之间、与国外知名机构、团队的合作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进而提升学术的影响力。
(2)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研究。全球气候变暖与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工厂与汽车尾气造成,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此外,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
(3)注重对新能源产业效率的研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效率的研究可以提升企业绩效,未来可着手于融资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成本效率等方面的研究。
(4)未来侧重于技术创新的研究。新能源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常用于发电,因此技术创新经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增加对新能源技术创新的投入,可以促进其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