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身临其境的话剧文化

2019-12-24钱果果

中国新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话剧舞台

|文·钱果果

话剧舞台的魅力,不仅是演员的演技,还有舞台上的场景。

和电影或者电视剧等表现形式不同,话剧更多的是台上与台下的互动感。

1907年,中国话剧诞生,至今已有112年。

话剧舞台的魅力,不仅是演员的演技,还有舞台上的场景,和电影或者电视剧等表现形式不同,话剧更多的是台上与台下的互动感。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青年人才投入到话剧工作中,更多的年轻人开始用话剧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话剧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的土地上从出现到慢慢扎根,到后期被大众所接受,是通过像曹禺、老舍等几代中国话剧人的摸索、奋斗,几番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才成为中国观众所接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话剧演剧的职业团体,凭着演出大戏、名剧声名在外,并以演剧的收入维持剧团的生存。

当时,话剧更多的是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话剧,如《梅萝香》《茶花女》《少奶奶的扇子》等,虽然也有《雷雨》《日出》《文天祥》等国产作品,但数量却远远不够。

话剧虽然是西方传来的文化,但是也让众多的话剧从业者意识到,在艺术上全盘照搬西方根本行不通,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

中国话剧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民族化的探索,包括焦菊隐、黄佐临、徐晓钟在内的许多前辈艺术家进行了大量创作与论述。

如今的中国话剧创作,不仅在题材上表现出了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的趋势,在表现手段上也开始将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故事结合统一进行创作。

比如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从中国的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利用本身就带有知名度的故事内容以及颇费心思的话剧布景,让观众对于这个民间传说又有了新的认识。

又或者是王晓鹰导演的《伏生》,展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秦国硕儒伏生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以奇特方式保存下来,得以免受焚烧之祸的故事,用话剧来演绎当时的一段历史,让更多观众了解一段故事。

这些作品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表达了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情,还在剧本故事之中重新发掘了传统的寓意。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话剧更加容易被国内观众认可并接受,不断地吸收外来戏剧的优秀经验和成果,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发展,在戏剧观念、戏剧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话剧舞台异彩纷呈,各种风格、各种题材、各种样式的剧目纷纷出现在话剧舞台上。

当代的话剧演出,不再拘泥于整一结构和对话叙事,而是多重元素融合,舞台时空的呈现上更加自由灵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话剧虽然受电影、电视剧等多样化艺术形式以及市场经济冲击,但是在话剧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曾经有人评论说“话剧就是一部现场版的电影”。对于这种说法,话剧导演王延松表示,话剧和电影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话剧的叙事形式比电影所展现出来的内容要难得多。

话剧的当众表演魅力让身在现场的观众对于演技有更具象的理解,这和电影或者电视剧等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更多的是互动感。

对于观众而言,观看话剧所看到的是演员现场和立体化的表演,每一次表演都不是复制的。

让观众身临其境

娱乐功能是话剧表演在生活中,最人尽皆知也是最被接受的一项功能。

利用闲暇去看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被改编的舞台话剧,光是想想就感觉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平时约上三五个朋友一起去看喜欢的话剧,观赏完作品之后还可以相互讨论,让大家就算走出剧场也对话剧内容念念不忘。

娱乐之余还让大家对于话剧又有了新的认识。

话剧舞台的魅力,不仅是演员的演技,还有舞台上的场景,更多的是让观众有参与感, 对于观众的注意力则更是一种柔和的征服,通过导演的设计和演员的表演,自然而然地引导观众关注舞台重心,让观众有一种自己也是表演者的感受。

观众在剧场宛如参与了演出,身临其境,让观众意识到这些话剧故事其实就是身边的事,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主角。可以说,话剧让人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话剧让观众通过表演,通过声音,通过事件,通过节奏,通过话剧舞台上演员扮演的角色等,去了解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人生如戏。每一个人拥有着自己的角色,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会随着自己所遇所感相应地发生变化。在观看话剧的时候,观众本身能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在其中培养角色扮演与角色转化的意识与能力。

有时候,观看话剧会发现,话剧的故事内容,更多的是映射现实,如同故事一样,但是舞台上的表演却比干巴巴的文字更加形象生动与深刻。

除了让观众享受话剧的乐趣,话剧表演还在向观众以行动诉说一个故事,用表演以情动人,在整个过程中让演员与剧中角色交流,演员与演员之间交流,演员与观众之间交流,也提高了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能力。

不仅如此,经过一些科学的研究证明,话剧本身也拥有着很多潜力,并且这些潜力也在不断被开发。

比如现在在众多大学校园里已经出现戏剧化教学的方式,让教授单一枯燥的学科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还有很多学校或者公司的拓展训练中,会让人学习话剧,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演讲训练、辩论训练、即兴发挥训练、扮演训练等等,人们通过话剧获得更多帮助,话剧与日常生活将越来越趋于融合。

这些都说明话剧正在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

话剧市场仍前路漫漫

近来的综艺《声入人心》就是这样一档以推广美声和音乐剧为目的的声乐类节目,凭借多位出色的“神仙选手”,以及丰富有趣的环节,让更多人认识话剧这种表演形式,让观众从电视里走向剧院看剧。这些都是推动观众去观赏话剧的契机。

但是除品牌效应之外,我国话剧市场还存在着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充分,在区域、结构上都有不平衡状态。除优秀话剧作品之外,不少话剧演出还是鲜少有人问津。

现在国内话剧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话剧从策划创作到宣发营销,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运作机制。

同时,话剧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指出,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在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国内目前话剧人才培养体系或者培养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目前话剧发展的巨大需求。”

虽然现在国内的话剧和曾经相比越来越多样化,也开始慢慢渗透进大众的生活里,但更为现实的是,中国话剧生存的困难,仍然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得到解决。

如今,商业演出行业包括舞台剧,演唱会、音乐节、音乐会、传统戏曲、舞蹈等多个领域,根据道略研究《2016年中国商业演出票房报告》,最近3年全国商业演出市场票房、观众人数和演出场次持续增长。

2016年全国商业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达121 亿元,较2015年的111 亿元增长9.0%。 2016年全国商业演出观众人数10761 万人,较2015年的10107 万人增长6.5%。

作为演出行业中的细分领域,根据道略研究《2016年中国话剧市场发展报告》,话剧市场最近3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话剧演出1.17 万场,票房收入 8.19 亿元。

之后的2018年里,有了显著的提高,2018年,我国话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26.20 亿元,较2017年同比上涨3.11%。

尽管从数据来看票房数字有显著提高,但目前我国的话剧市场还只是点状激增的状态,消费者群体更看重话剧的品牌效应,这种类型的话剧作品观众接受程度较高。如201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茶馆》《窝头会馆》等,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甚至有人彻夜排队买票。

单是看数字的话,会觉得话剧会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但商业演出整体的数据显示,话剧行业的市场还是有些低迷。

话剧导演何雨繁表示,“收入很少。”

何雨繁说有时候甚至拿不到钱,“还有很多情况是不给钱的。话剧这个圈子很小,大家都知道做话剧很困难,彼此捧个场帮个忙不给钱都很正常,我自己的戏也经常会有朋友过来免费帮忙。大家都是为了做好话剧,彼此支持是应该的。”

整体来看,话剧商业化的品牌作品更受欢迎。

随着人们对剧场话剧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话剧演出更多地走入了观众的视线里。但是,在话剧制作和推广中,明星偶像的加盟、知名导演、名剧本的改编及分销商参与运作等商业化模式被频繁采用,或许更受观众的欢迎。

商业化的作品,确实丰富了观众的视觉和情感体验,也促进了话剧艺术的繁荣。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更小众的作品却让人觉得可惜。难道只有商业化,才能有春天吗?

确实,话剧具有商品的属性,但是其和一般的消耗性质的物品不同的是,更多的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于审美的追寻。

持续创作优秀话剧产品,培养观众接受程度,将进一步使我国话剧市场规模扩大。或许,话剧未来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开始对话剧产生兴趣,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和进步,相信这漫漫之路通向的是美好光明。

猜你喜欢

话剧舞台
话剧《坦先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春天大舞台
话剧《二月》海报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二)(1935-1937)
舞台主持心得
话剧《怒放》剧照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