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肉”的故事
2019-12-24韩今
文>>>韩今
“小肉”夫妇
“小肉”是我的初中同学,同学们给他取了这个外号,喊了50 多年。这和他胖墩墩的身材有关,100 公斤的体重,三尺三的腰围。但是他并不“喘”,走路做事都是精干干的。
1969 年,他参加江南煤田开发,在钟山煤矿6 年,算是矿工出身。有一次,他邀我去煤矿玩,我们先骑车一个半小时,后借了矿灯帽和胶靴一起下井,原计划从斜井走下去,坐铁罐车上来。没料到那天铁罐车钢丝绳出了问题,我俩只好又从斜井走上来,走了800米,两个紫金山的高度。到井上,天已黑,我累得晚饭没吃就在他的床上睡了。等我醒来,他从澡堂洗澡回来,说又去打了一场篮球,把二连打得“鼻子拉乎的”!
不过,若把他当成个“武将”,那就错了。他原是连部文书,负责发料记工,做考勤、工资表,出黑板报,写小结、通讯报道,样样在行。他写得一手好字,魏碑隶书美术字,都很老练,后来被工区领导看中,升到工区当文书。
他“文革”前是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对语言学习情有独钟。一次回母校,他到处打听自学英语的好教材,在南外搞人事工作的徐老师送了他一本《英语900 句》,还告诉他,“美国之音”在教英语900 句,方便时候可以跟着学。
听“美国之音”?那时叫收听敌台,这可不是小事!考虑再三,他决定先向领导汇报。工区张书记是个解放战争时入党的老同志,想了一下说:“年轻人愿意学习是好事,我们相信你!国家说不定哪天就会需要大批的外语人才。但‘美国之音’是敌台,他宣传的东西不能听。你就是听外语,听完就把收音机关掉,也不要和别人说。万一有人听到了,就说和我们说过了,你就是学外语的。”
回想起来,这位敢于担当的领导为“小肉”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这段学习,给他的英语口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优势。
1975 年,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小肉从煤矿调到了大化肥引进项目指挥部,凭着英语不错,又被分到外事组。1979 年化肥厂投产,指挥部撤销,他转到工厂子弟学校当英语老师,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师大夜大的英语专科班。1984 年金陵石化公司成立进出口公司,作为稀缺的有英语大专文凭的外语人才,他成为首批外贸业务员。1987年,国家开始对外援助,他被派往科威特援建项目组当翻译,在那个炎热的中东国家工作了两年多。
2004 年9 月,他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下岗”了,买断工龄,提前退休,那年54 岁。他不甘心被命运摆布,决心用自己的专长继续为社会作贡献,先后应聘到常州、丹阳的一些乡镇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有关的工作,后在江苏省老年大学教了5 年英语,又应一些学员的要求去他们所在的社区继续教学。
2014 年底,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突发脑溢血,经抢救后生命无恙,但半瘫失能。他辞去所有工作,全力以赴地救护,帮助她康复。妻子渐渐康复,精干的他“重出江湖”,挑起合唱团团长大任,参加“庆祝南京解放70 周年”演出。
他虽是奔七的人,但让人感到浑身“热气腾腾”。我最欣赏的,是“小肉”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那爽朗的“呵呵”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