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诗经》去“采薇”

2019-12-23赵萍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采薇诗经诗人

赵萍

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它不仅讴歌了生命意义,表达了志向与情愫,反过来还影响人们的思想,提升生活的品味。促使人们用诗歌中精致典雅的诗句来优化自己的语言,用诗歌中的优美意境来创设审美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歌的教与学,从任何一个层面,都不容忽视。不过就目前的情形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涉及诗歌教学的形式手段,似乎略有些许不尽如人意。

一、诗歌教学现状

(一)以分析为包揽,碎化了诗歌的整体意境

要想总体理解和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必要的诠释和解说是应该的。但这个环节,一定要建立在对整首诗的赏味上。而不是在对其进行肢解式的所谓“分析”上,一首诗之所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其根本原因,肯定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又完整的结合。假如强行将其拆卸开来,各为一截,之后细究其中的“妙理”,或为了打开一个艺术上的关锁,从中设计出几个问题,问来答去,似乎配得了一把“鉴赏”的“钥匙”。这势必会对诗歌的悟读产生极为不利的误导。其结果是,学生似乎对个别语句,貌似理解深刻、分析透彻,但在其根本上,充其量在理论(姑妄言之)方面,只是勉强浮现一种极为飘忽的认知,拿去应付考试答题,而从心底里,却根本没有感受诗歌阅读的愉悦,更谈不上在诗歌学习中产生创作的冲动,从而真正获得诗歌写作(哪怕是仿写)能力的培养了。

(二)以媒体为主角,弱化了诗歌的语言魅力

媒体介入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似乎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事。且在当下,带“电”操作,时髦而流行。而此举对于那些功底不深、能力不强者,或借课作秀、华而不实者,更是如救命之稻草,解困之永库,所谓谢天谢地谢百度。但追本溯源,诗歌的神奇魅力,是在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的锦绣语言上。古代诗人们为了做到这一点,灯油耗尽,铁鞋踏破,梦求实索,心血熬干,终获得使后人们“每每读起,总唇齿留香”(王国维语)艺术效果。即要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就一定要调动所有手段,引导学生从此入手,一如朱光潜老先生所提议的“咬文嚼字”,具体感受诗歌的遣词练字,认真体察诗歌的名言警句,从而培养学生的敏锐语感。可惜这一点,在许多语文教师具体的诗歌教学中,却被浅显甚至浅俗的幻灯图片、网络截图,或为近似游戏的动漫所替代。于是,精致退化成了粗放,深刻挪位成了肤浅,震撼堕落成了刺激。而那些或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或柳暗花明、引人入胜的警句妙语,则被彻底地沉沙折戟了。

(三)以吟诵为包装,淡化了诗歌的思想意趣

诗歌是优美的,吟诵是必须的。关于吟诵,由于各种原因,沉寂了许多年,几近绝迹。好在近几年,在叶嘉莹、徐健顺等老一辈学者的坚守和努力下,境况有所好转。那些有着优美音韵的诗词,本就应该这样踏歌而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一些学校的语文老师,一触及诗歌教学,不是在对诗歌的整体品质上下功夫,继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认真品赏诗歌意味,而是马上采用以偏概全,赶风潮似的所谓“吟诵教学”,一吟二诵三了之。稍有扩展,便是《声律启蒙》,或《笠翁对韵》。语其不为诗歌教学,似乎与平仄格律沾点边,但真正细究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除了吟誦,还是吟诵。而一首诗本身,所具备的立意、情感、思想,志趣等,则毫无涉及。这样的诗歌教学,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惋惜。

二、诗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牢牢把握诗歌的两翼

从事诗歌教学的人,都绕不过《诗经》,而《小雅·采薇》更是《诗经》的担纲之作。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假如我们做进一步的归纳,就会发现,其实在它里面,最根本的内核,只有两个,那就是状景和言志(抑或缘情)。这便是关乎诗歌根本的两个翅膀。要想很好地欣赏诗歌,或是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就应牢牢把握住这个“两翼”。具体到每一首诗,既着眼于这首诗的志所趋、意所为;情所由、感所系,又要留心于这首诗的景所取、境所状;物所摄,色所绘。相互联系,彼此牵扯,此“志”生于此“景”,此“情”发于此“境”。既不顾此而失彼,又不厚此而薄彼。二者相生相克,两两循环往复。如此悟读,便会调动联想,激发想象,从而自觉进入由诗人意创的诗境之中,享受学习诗歌的那份独有快感。

(二)注重和谐的三管齐下

诗歌是讲求格律的,它要求声韵平仄,讲究抑扬顿挫,由此便自然具备了音乐的特质。而生发这些声韵的字词,又搭建起了诗人内心创设、之后自然表达于文字之中的意境,这又使诗歌禀赋了绘画的灵性。而凡属这些,恰又是诗人笔下情、读者心头情的总体调动。要想让读诗、学诗的学生沉醉其中,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使他们口头发乐音,心海浮光影,情感起律动,心壁响回声。只有这样的三管齐下,吟哦和乐,脑海映景,心头动情,才会体现诗歌学习的本质,才能走进诗歌学习的中心。“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吟诵成声,情绪是豪迈的,声调是激昂的;眼前浮现的画面应该是:“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抑或为:“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而这一切所引发的情感,自然是激动振奋、既热情激荡,又庄严悲壮。何谓家国一体,何谓英雄烈士,真情动处,不言自明。

(三)站成诗人的模样去品诗

有人说过:只有当你变成诗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读懂他的诗。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绝对,但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因为某个诗人的某首诗,既不是简单的灵光一现,也不是纯粹的空穴来风。它是作者经历和学识,品行和修养,性格和气质,观念意识及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因素的喷发和体现。要想较为准确地体会和把握,就得走进他们的时代,了解他们的脉息,体察他们的内心。以他们的眼光看事物,以他们的尺度量世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假如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在心里实实在在的培养出,古代戍边士兵的朴素情感,从骨子里感受戍役生活的艰辛和紧张以及离别家乡刻骨铭心地伤痛,身处边塞而对家乡望眼欲穿地渴盼,乃至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又怎能体会归途中的路远,天寒,饥渴,凄苦?又怎能对这个多情而又浪漫、狼狈而又凄苦的战士心存敬畏。

猜你喜欢

采薇诗经诗人
采薇采薇 下
采薇采薇 中
诗经
采薇采薇 上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妖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