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
2019-12-23潘芮莹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媒体平台上生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语言变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在目的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要基于译文的实际情况,从目的语译文接受者的立场出发,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目的论;翻译方法
【作者简介】潘芮莹(1986.1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二外教学法。
【基金项目】本文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结项分报告,项目编号(18BJR01039)。
一、研究意义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各国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不仅加深我国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还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了解和接受。网民虽然地域不同,但是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实现沟通联络,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促使网络文化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当下,智能化网络时代全面发展,在人们的社交活动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简短诙谐的词句对外巧妙地展现了我国最新的文化走向和社会动态,具有传播范围广、更新速度快、影响大、设计内容广的特点。
“语言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而词汇又是社会发展最敏感的体验者。”(刘海燕,2002)。因此,发展变化的网络流行语大多是对当前社会的折射,包含着新事物的产生和社会的热点等。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用广泛,在使用与传播过程中起到渗透和融合作用。因此,如何把它们翻译成当地的语言,以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我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
二、研究现状
由于网络起源于美国,因此美国是最先开始研究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出版的著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成为英语网络语言研究的领军者,国外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网络语言的语言要素变异,网络语言和网络符号生成原因,网络语言与文化关系等。
当前,网络流行语发展迅速,我国翻译学家对这一文化现象也非常重视。王海英(2013)研究了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成因,并补充了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法和语用学特征。张玉玲(2014)从语言功能的层面出发,以语体学,修辞学为基础,融合语用学,语篇分析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阐释。孟蕾华(2015)指出,基于文化的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应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同时要重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当前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探讨网络流行语来源和分类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翻译的探讨涉及不深,在讨论翻译方法的时候也没有将翻译理论和具体的翻译过程结合起来。为了帮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本文尝试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总结出一些合适的网络流行语翻译策略,实现信息的准确有效传递和跨文化交际目的。
三、目的论理论框架
目的论包括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三者等级不同,其内在关系表现为:忠实准则服从于连贯准则,连贯准则服从于目的准则。
1.目的准则是翻译目的论的核心原则,是指翻译者想要译文达到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和使用某种翻译手段所想要达到的目的。这种结果决定方法的方式表明,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基于目的准则,译者可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灵活处理译文与原文的差异性,方便译文阅读者的理解。
目的准则在解决意译、直译、形势对等和动态对等问题时发挥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在翻译过程中,将由翻译目的决定和影响翻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目的准则大大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翻译过程中他们会考虑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结合目的语国家的阅读习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再去翻译,这也是翻译最基本的原则。
2.连贯准则是指译文要在结构和内容上保持完整,连贯性原则要求译者翻译的内容与目标接受者的情景相连贯,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使译文能够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连贯准则是对目的准则的补充。
3.忠实准则是指原文与译文即使表达手法不同,但所传达的意思应相互一致。忠实准则类似于忠实原文的说法。而忠实的形式和程度由翻译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并随目的不同而变化。
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目的论拓宽了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视角,为翻译理论融入了新的思维。
四、目的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同时,移动自媒体等技术的推动促使信息广泛传播,促使网络用语很快就流行起来。面对形式多样化的网络流行语,译者如果只是靠单一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活动并不可取。在目的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要基于译文的实际情况,从目的语译文接受者的立场出发,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确保网络流行语翻译的准确性。本文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1.直译。在网络流行语翻译策略中,直译是最为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保持原文的内容,还能保留原文的形式,这种翻译方法被大多数译者所采用。
例如,网络流行语“我还是个宝宝”,翻译成“I am still an innocent baby”,原文意义显而易见,在这种便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情况下直接翻译过来,无须过多解释。“团购”翻译成“groupon”或者“group purchase”,原文团购的意思就是将消费者联合起来,强化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在购物中获得最优惠的价格。这种购物形式在国外并不陌生,所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法。
“hold 住”翻译成“handle it”。前者虽然是英文单词,它却是在中国网络流行起来,只为我国网民所使用的,因此可以划分到汉语新词的范畴。这个词最早源自综艺节目,具有“坚持住、控制、有拿”等的意思,是指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都能够镇定自若掌控大局,所以直接用了与其相似的英文单词“handle”,直接翻译成“handle it”也能够被译文读者理解。
2.直译加注。一些网络流行语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或者由于特定的社会事件引发,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所以在翻译这些热门词语时,如果只是采用直译的方式,将无法让读者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对此,需要在后面加上相关的解释,以便于他们的理解。直译翻译出流行语的语义特征,英文解释来阐释其文化内涵意义,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
例如 “吃土”,这个词语是在阿里巴巴发起双十一购物盛会后迅速走红的一个词语,如果直接翻译为“eat/live on dirt”,国内读者结合网购背景,也很容易理解其含义。但是国外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用词的含义,所以在直接翻译后需要在后面加上解释:a common term in china for being so poor that you can only afford dirt for meals。
3.意译。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性,网络流行语受目的语社会文化环境的限制,在目标语种中可能产生语义空缺,如若无法找到与原文相对应的意思,就要遵循目的原则和交际功能原则,采用意译的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翻译,无须逐字逐句,只要能够将文章的大意翻译出来即可。例如,将“人艰不拆”翻译成“Life is so hard that some lies are better not to be exposed”,将“高富帅”翻译成“Prince Charming”。
意译翻译可以不必拘泥于形式,摆脱原文的束缚,按照英文习惯,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以清晰的文字表达原文的意思,甚至可以舍弃原词的形式,这种翻译方法的关键是一定要吃透原文的意义和所表达的情感精神。
4.音译。一些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可以直接将汉语拼音或者英文发音直接运用音译的方式翻译过来。
例如“中国大妈”可以翻译成“Dama”,并被收錄进《牛津英语词典》;还有现在为了工作事业选择不生孩子,但是利用闲暇时间陪伴家人的孩子,买礼物满足侄子侄女的要求,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英文翻译“professional aunt,no kids”简称“Pank”,中文的意思为“潘克族”。
5.拼缀方法。网络流行语翻译所采用的拼缀法,是指将两个词组合剪切成一个新词语,其包括:词首+词尾、词首+词首、词首+单词、单词+词尾等方式。
拼缀法构词通常出现于报刊和科技文章中,这种翻译方法符合现代人高效快捷的生活节奏。例如,“流动书店”翻译成“bookmobile (book + automobile)”,是单词+词尾的组合方式,“早中饭”翻译成“brunch(breakfast + lunch)”,是词首+词尾的方式。
6.创新型翻译。有些网络流行语并不适合上述这些翻译方法,对此,可以打破形式对等的限制,通过构词法创造出新的词汇。
例如:“秒杀”翻译成“seckilling”,是将“秒”与“杀”分别翻译,再组合成新的词语,这种翻译方法独具特色,被译文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
五、结语和创新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是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具有简洁生动、诙谐有趣、实用方便的特点,从而深受网友的喜爱,并被广大民众接受用。在其翻译过程中,为了确保译文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让译文读者接受和认可,译者可以根据文本特性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符合原文实际情况,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运用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进行翻译。
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同时将文化的因素考虑在内,来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对于重视和规范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升互联网语言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孟蕾华.从跨文化角度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王海英.网络新词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07):26-28.
[6]肖杰.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方法解析[J].东西南北,2018(14):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