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2019-12-23丑治凯
丑治凯
【关键词】 数学教学;几何直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6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已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反复感知,积累丰富的几何直观表象
数学中有很多推理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凭借生活经验,采用有效的数学手段去解决。这里,几何直观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要是能善于运用几何直观,很多问题就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面对问题时,让他们充分思考,鼓励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几何直观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而感知几何直观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二年级“分一分与除法”一课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直观感知,从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及与除法的关系,辨析出乘除法之间的不同,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形结合,落实直观形象思维的培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形缺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实质是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小学数学教材中特别注重这种思想的渗透,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数形结合思想更好地反映出来。
例如,小麗前面有9人,后面有4人,这一队有多少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时很难想到题中还有个隐含的“小丽”,往往列出来的算式是“9+4=13(人)”。要是借助直观图形展现出排队的情况,学生就非常醒目地发现队伍由3部分构成,前面的人、小丽和小丽后面的人,算式就变成“9+1+4=14(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示意图对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学生也在不断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像“从前往后数,小丽排第9,从后往前数,小丽排第四,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这一类题目学生就会联想起直观图的作用,以直观图搭建桥梁,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三、创设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直观形象的思维不仅需要表象的积累、直观的运用,还需要依靠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应当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课堂上组织学生度量,剪拼直角三角形上的两个锐角,再拼成一个长方形,使学生直观了解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着再引导学生展示想象,“请同学们猜想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有的学生以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直角三角形的,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直角三角形的。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结果验证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样,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
四、注重实物或模型直观印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实物和模型,因为实物和模型承载着很多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几何教学中,我们往往要准备很多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感知,了解了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了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观察事先收集好的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盒子,放手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总结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点,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