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9-12-23杨秋娟
杨秋娟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本剧;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51—01
课本剧集音乐、舞蹈、语文、美术等多门学科内容于一体,从编到演,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恰当地运用课本剧,会使教材由“薄”变“厚”,由“静”变“动”。那么,如何更好地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课本剧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课本剧辅助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的识字量比较大,学生一味学习生字会觉得枯燥乏味,慢慢就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则将课本剧引入课堂。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对要求书写与认会的近20个生字“望而生畏”,这时,笔者对学生说,如果生字记得牢固,就让他们当小演员。学生一听乐了,个个打起精神很快就学完了这些生字。接着,笔者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本剧。这节课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很好,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乐学好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通过课本剧表演,使学生深刻地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课本剧表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动作、旁白等把故事要表达的思想展现出来,从而加深理解,走进作者内心。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头饰,扮演成小猴子进行表演,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笔者利用制作好的背景,有鲜花盛开的小路,西瓜、桃子、玉米等道具,并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把教室当成舞台尽情展示,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尤其是扮演“小猴子”的同学,当他们看到自己扔了一地的东西最后却两手空空时,脸不由得红了。学生在表演中再现了课文的情景,深刻地领悟到了课文表达的主题:做事三心二意,什么也做不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收获。同时还用自己富有童趣的语言、动作,把文中的小猴子演得活灵活现,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三、开展课本剧展示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朗读及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有大量的台词要求学生记背,而且要在表演中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展现角色性格。那么,如何使表演合乎情理?这就要求准确把握文本中各个角色的特点,不断地模仿练习。以前读课文结结巴巴的同学,为了演好课本剧,也会努力把课文读好。在课本剧表演中,旁白的内容相对多些,可让班里同学轮流进行旁白,人人都有幕后主持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都会得到提高。部编本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在改编和表演中,学生们要对文本进行拓展想象,表达上也要求通顺流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课本剧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结合学生实际,不管是看图写话还是命题写话,教师都可尝试采用“先演后写”的方式。面对写话题目,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再说画面内容,接着进行表演,最后动笔书写。如看图写话《亮亮采花》,给学生了120个格子,而学生觉得三两句话就能写完,不知如何写具体、写生动。如果按照“先演后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写,最后学生会写得很精彩。这样,既降低了写话难度,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写话不再被动,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五、课本剧的表演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坚持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时间长了,学生会觉得没有新意,且表演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为了解决遇到的瓶颈问题,要坚持在每周排演课本剧前,给学生播放一些网络上的小学低年级优秀课本剧,在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表演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排演能力。整理一些课外剧本,让学生来读,进而自导自演。时间长了,学生们爱读剧本了,顺势推荐他们读一些儿童版《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优秀读物,并定期开展讲故事活动。同学们讲故事时要创设一定情景,需要头饰、道具的也给他们配上,学生们会讲得声情并茂。长此以往,他们会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總之,最新部编本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要求教师发挥教科书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环境。语文教学中要坚持发挥好课本剧的辅助作用,以此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