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1)
2019-12-23胡虎林马雅娉
胡虎林 马雅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37—01
愛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才能够提出问题。因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没有问题到想到问题,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从不善于提问到善于提问,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主要原因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普遍习惯了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解,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学习内容,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在农村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为学生提问预留时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为了向学生灌输更多的学习内容,而将讲授时间安排得过长,没有为学生思考和提问预留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老师的授课内容,而缺乏主动思考的时间,无法提出相关的问题。除此之外,即便经过思考,想要提出问题,课堂上也没有了充分的时间。这种情况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启发和鼓励不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授课中心往往围绕考试的内容,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忽视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授课过程中,即便有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了问题,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不仅打击了提出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其余想要提问还没有提问的学生造成了消极的暗示。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不会积极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日益薄弱。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设置,课堂上教师进行学习内容讲授的同时,需要预留学生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讨论的时间,养成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主动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将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主体在于学生本身,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2.培养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不想提问题,实际上,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产生了一些疑问,但是由于对老师的畏惧或胆子小、基础差等原因,最终导致没有勇气将心中的疑问与大家分享,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提出问题的能力。想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教师应当本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态度,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打通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能够敢于提出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要给予提问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不仅对于提问的学生基于鼓励使其保持提问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其余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以便为下一次积极提问创设条件。
3.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由于数学这一学科特有的抽象性,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对于问题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首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问题,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原理转变为栩栩如生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更好地将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其次,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再次,可以采用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开阔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保持对课堂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圆锥的体积》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装沙实验,了解圆锥和圆柱体积的区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很容易地产生一些疑问,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一数学问题。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170)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