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12-23刘庆山
刘庆山
在我国,初高中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衔接不当”比较突出。现阶段,高考改革,语文的力度最大。古诗文背诵篇目由原来的14篇(首)猛增到72篇(首)。这充分说明了今后高中语文教学中古文的学习任务和难度大大增强。由初中简易的文言文到高中有难度的文言文,学生难以迅速适应,影响学习效率。初高中语文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尽量避免文言文教学出现断裂的现象,以实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顺畅和谐发展。我在日常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具体策略如下:
一、建立由易到难的教学过渡区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的学习任务是初中的若干倍,学习难度、学习容量空前加大,因此,建立初高中教学上的过渡区非常必要。具体方法:
1.总结复习初中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教师正式教学高中文言文课之前,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专门安排幾天乃至一个星期的初中文言文知识复习课。复习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以往的文言文学习收获,并对自己的盲点进行查漏补缺。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补充漏掉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针对知识点做相应的习题,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的基础。
2.加大日常阅读量,培养文言文语感
依据新课标的推荐阅读书目,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或几段文字,直至学生可以将本篇文章做到熟读成诵,然后再进行下一篇文章的诵读学习。教师一定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注意数量质量并重。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文言文语感就会被培养出来,就不会对文言文感到生疏和畏惧。
3.补充古代文化常识,提升理解能力
任何文本内容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我国古代的文言文必然也离不开反映相应时代、社会的文化与习俗等。古代文化常识对于文言文本的准确解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文化常识,初中介绍得并不详细。高中语文老师,有必要在课文教学之前,为学生讲解中国古代一些常见的文化习俗、礼仪、教育、科举等文化常识;同时,还可以介绍历史上一些有名的文学流派、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比如道家与老子、庄子,儒家与孔子、孟子等。
二、采用比较教学,寻找初高中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特点、内容相近的知识之间容易建立正向的迁移。因此,高中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创建初高中之间教材内容的结合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调动已经学过的初中知识,来促进高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具体而言,可以从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初高中文言文之间的衔接迁移,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劝学》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论语》六则,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两篇文章在基本内容和思想意义方面都有一定相似度,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具体写法上又有一定区别,《论语》六则是以记言的形式直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则是一篇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的文章。同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烛之武退秦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曹刿论战》也可以进行比较阅读,两者都涉及了战争,都是弱小国家凭借智慧赢得了胜利,主人公论辩都很精彩。同时,这两篇文章在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有着大量的共性现象。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就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正向迁移,统合新旧知识的运用,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文言文的兴趣,并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重视文言语法教学,攻克语法教学难点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淡化语法知识,强调的是语言的运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多在对内容分析和作者情感的解读上,对语法教学并不重视,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了解很少。而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法知识却成了课标考查的重点之一,因此,学生接触到具体详细的语法知识时感到一头雾水。所以,要从初中做起,初中就要安排一定的语法教学。从初一开始,教师可以先介绍最基础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寻找相应的例子,归纳语法的某些特点。至初三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内文言文与讲过的语法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为高中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高中教师要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特别是针对文言文进行语法测试,系统了解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初中学的知识进行补充。例如,特殊句式中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等初中很少涉及,但高中却普遍存在,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补充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文言文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初高中语文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初高中文言文学习中顺利衔接。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资助重点课题“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11040220(课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