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2019-12-23刘树娟
刘树娟
摘 要: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其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与身心健康相联系,家庭和环境量大因素影响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促进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
随着计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日益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来,“互联网+”的观念也推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高职教育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及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应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为前提。
一、高职学生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界定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认知。
自我意识由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意构成,具体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般来说,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体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能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同时,能积极地提升自我,适时地关注自我成长。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个体又会不断的加深对自己的认知,也会有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相关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会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每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但否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阶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个体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Erikson[1]在其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自我同一性确立与混乱是青少年必经的危机。而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早期的阶段。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主要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随着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形成了“忠诚”的心理品质。而只有具有牢固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从而形成“爱”的心理品质。
李兹良[2]在其论文中提到了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状态,即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通过教学观察与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高职新生中已经实现同一性获得的学生很少,他们大多存在着诸如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以及同一性综合症等问题。
同一性早闭的高职学生缺乏主见,缺少真正的自我意识。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面临着内心的自我冲突。而自我同一性扩散的学生则不能对自我和环境进行探索和认知。他们没有理想与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和自主性,社会道德情感意识薄弱。他们的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差,时间管理意识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够,不愿对学习和生活承担责任,甚至对自己也不负责任。这些都是他们自我意识淡薄的表现,导致他们无法进行自我探讨,也无法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任务。
(三)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水平低导致他们对高职学校的生活适应性差,对学习和集体活动缺乏兴趣和热情,常处于无助和冷漠的状态。他们旷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睡觉,作业不完成,没有专业归属感,不能过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久而久之,他们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如学校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等等。当多种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時就,个体可能会出现自我同一性综合病症。总之,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二、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原因
王子豪[3]等人在文章中提到,高职学生总体的接纳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学生自我接纳偏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高职学生的自我接纳。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民主型、放任型和权威型,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身心有不同的影响。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同一自我的关键期。如果父母能做到严中有慈,把属于孩子的权利归还于他,做到充分尊重他,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面对问题,不慌张、不焦虑,做到和孩子共同成长,那么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就会有更好的发展。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学阶段,家长们过度关注成绩,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考个好分数,忽略了对学生内心的引导与关怀。
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又运用了错误的激励方式,导致学生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关注点集中在了学习上。若果没有达到家长的理想目标,家长又会使用错误的惩罚措施,导致有些孩子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厌学。他们不清楚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更没有树立起理想与信念。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对前途一片茫然,毫无目标与规划也就在情理之中。
埃利斯的ABC理论中曾提到了非理性信念的概念。他认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个体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本原因,而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的持续存在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在家长的信念系统中也存在一些关于学习的错误看法,比如考个好分数就能上个好大学,上个好大学就能找个好工作。家长的这种错误理念,影响了孩子对自我的角色定位,个体如果不自觉地进行了错误的自我定位,就形成了高承诺和低探索的自我同一性早闭。
自我同一性扩散学生面临的主要家庭问题就是家长的价值观混乱、亲子关系失调、教育观念错误等等。这种类型孩子的父母大多会出现在权威型家庭和放任型家庭中。权威型的家长往往对子女管教严厉,只要求不陪伴,达不到目标就棍棒相加,言语侮辱。放任型的家长对子女不管不问,只提供物质保障,忽略了女子的心理需求。这些孩子基本可以归纳为缺爱。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虚拟世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沉浸手段越来越先进,各种社交平台、游戏等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温暖时,就会投入到虚拟世界的生活中去,并且容易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虚拟世界中。造成了他们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虚拟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边界模糊,最终迷失自己。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从2岁左右就已经萌芽了,作为新时代的家长理应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念,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掌握比较的教育知识的心理发展知识,懂得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明确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规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人生危机,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家长能给予孩子的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二)学校原因
纵观我国的学校教育,对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正面教育与引导不够重视。没有正确对待进入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发育出现了第二性征,精神自我快速发展。性心理的正常发展也是自我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围追堵截,这就使得学生感到非常迷茫,我还是我吗?我为什么不能够被接受呢?危机不能顺利过渡,也难以形成完整的自我同一性。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孩子们每天可以说遨游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想独立,要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可现实又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条件。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他们的大脑,尤其是那些负面的信息更容易被他们捕捉到。一个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很难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养分,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正面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青春期后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顺利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阶段。
三、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高职人才,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搭建教学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提高网上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同一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
网络平台的搭建有利于与学生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辅助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可开展大学生个人发展工作坊,做好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缺点,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做好人生规划,不断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埃里克森.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3-8。
[2]李兹良,自我同一性理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2月,第5期。
[3]王子豪,吳真,李洁.高职学生自我接纳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8卷。
[4]胡卉颖.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及指导策略,科技,2019年9月。
[5]王红伟,徐素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冶金化工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9月第3期第18卷。
(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基于自我意识水平提升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XVIII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