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食品发酵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2019-12-23慕会萍

甘肃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慕会萍

【关键词】 食品发酵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12—01

基于校本课程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教师队伍水平,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研究。从课程环境、定位、课程目标设置等多个环境形成思考。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不断满足课程自主选择以及有效补充的需要。

一、研究方向及研究路径

1. 研究方向。本次课题研究基于校本课程理论及校本课程教育研究理论,针对“生活中的食品发酵”技术这一课程展开分析,将此类内容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展开开发与研究,意在使教材对学生切实起到作用,促进学生对于此类知识的理解,进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结合实际使此类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符合校本教材开发初衷。

2. 研究路径。本次课程研究中主要采用观察法、数据分析法、对比法分析校本課程教材适用性及其是否起到作用,教材开发研究前首先针对学生展开数据调研,将学生较为注重的食品发酵类技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经数据调研后,获得三项相关分类,分别为馒头、酸奶、醪糟的发酵技术。校本教材即针对此类技术重点展开开发。教材开发过程结束后,展开试用阶段,试用实验于学生群体中随机抽选学生,并将此类学生分为两组展开对比实验,一组学生使用相关资料展开教学,二组学生展开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实验,授课后对学生展开调查,获取学生对于校本教材的认可程度、喜爱程度、知识学习效果等数据。对比后可发现,此类新开发的食品发酵技术校本课程较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学习此类知识后知识时效性亦有较大程度提升。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教师授课结果。教师授课过程中首先展开基础知识讲解,针对食品发酵技术对学生展开知识普及,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此类内容多与发酵技术概述、发酵技术现状有关,并针对我国发酵技术历史展开分析,进而延展至现代发酵技术,延伸至相对而言较为细节的领域,如馒头、醪糟、酸奶等较为常见的发酵食品。教师授课后既能针对学生不足对授课手段作出适当改变,更可使教学内容贴近现实,实现有效授课,使校本教材切实起到作用。

2. 学生学习成果。学生经此类教材教育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较为明显地提升。针对学生展开相关调查后所获取数据展开分析,可较为明显地发现此类知识所带来的具体效应,如学生更乐于学习此类知识,对于此类根据学生意见制定所学习知识的教育方式感到好奇,进而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获取更多知识;同时,经阶段性学习后,学生对于此类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自学模式及原有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动力更足。后续调查过程中,相关人员针对知识了解程度展开研究分析,发现多数认真听讲、仔细学习的学生能够切实应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的知识,使此类食品制作技术更为科学化。

三、研究成效分析

1. 综合性分析。综合各类条件展开分析,食品发酵技术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仅能够对教学作出较大的正面影响,亦对学生于课外拓展知识提供一定帮助。校本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学习并掌握此类知识可使学生于学习之余通过所学知识展开相关活动,既可减少课业带来的压力,亦能使知识应用于实际,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本次校本教材课题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为例,内容包含酸奶、醪糟、馒头等食品的发酵技术,校本教材中较为详细地针对此类技术展开讲解,重点分析此类食品发酵技术中所存在的重点、要点,如发酵时间、发酵手段,判定是否制作成功的要素等。同时,校本教材为进一步结合当今时代发展,将此类传统模式下的相关食品发酵技术结合现代设备、手段展开,共同呈现于教材中,使学生了解技术的同时更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代共同发展。

2. 实际化分析。从实际角度展开分析,此类教材不仅可对学生造成影响,更可对校园环境、教学氛围起到一定程度影响。良好的校本教材能够有效传达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进而使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知识展开自主学习。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