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9-12-23王智娴

甘肃教育 2019年22期

王智娴

【关键词】 化学教学;参与意识;兴趣;示范;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09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即在实验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1. 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现代化学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热爱学习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 揭示化学之美,寓美于教,以化学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巨大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犹如钢花四溅。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3. 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氨气与氯化氢混合的“空瓶生烟实验等。

二、重视言传身教,躬亲示范

1. 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2. 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保证安全,都可以去试。

3. 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效果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 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三、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1. 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同学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也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鍛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2. 将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在做实验之前要向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告诉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以及会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等。做这些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实验前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做实验时该注意些什么、记住些什么,要让学生知道做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鼓励学生多做家庭小实验和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现行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家庭小实验”以及“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良好的素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精心设计,采取个人、小组合作等形式,组织学生按一定要求完成这些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关注周围世界,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4. 发挥实验优势,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究。实验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发挥实验优势,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究是化学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题材,精心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验演示中提出问题,提醒学生应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注意观察和发现,鼓励学生思考和动手,开展课后讨论,努力作到动手和理论结合,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从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从古至今,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起初都是科学家通过大胆的猜测,科学的实验,从微小的差别中实现伟大的发现。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积极地参与课堂,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塑造了学生深厚的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