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的作用分析

2019-12-23陈杏头

现代企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微贷不良率小微

陈杏头

2011年6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首次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它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自此,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国家也开始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2018年,出台了很多的支持政策、优惠措施。但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有效缓解。

一、小微企业融资政策作用有限

1.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并没有明显提升。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除了2013年比2012年多增长1.24%以外,其余各年份的贷款占比都徘徊在24%左右,与小微企业对我国60%以上GDP的贡献不相匹配。日本的中小企业(规模相似于我国的小微企业)贡献GDP的比例约50%,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贴现约占比62%。可见,无论从小微企业对我国的贡献来说,还是相比于邻国日本而言,我国小微企业的贷款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依然有77%以上的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由于没有小微企业数量的权威数据,笔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整理出2016年个体工商户数和小型工业企业数分别为5930万户和31.63万户,而当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为1361.1万户,如果将个体工商户数和小型工业企业数之和估算为小微企业数,则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也才22.83%,同理2017年这个比例是23.01%。可见,即使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引导措施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也只在23%左右(实际应该比23%还要低,因为笔者估小了小微企业的数量),依然有77%以上的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3.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小额贷款公司已经从2010年的2614家增加到了2018年的8394家,其贷款的80%以上是小微贷,贷款余额则从2010年的1975亿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9752亿元,但其发展速度除了2013年以前比较快以外,2014年以来增长缓慢,基本上维持在9000亿元左右的贷款余额规模,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相比,相差甚远。

4.实际调查表明,大部分小微企业并没有觉得融资难、融资责问题比以前有很大改善。2018年7月-8月,课题组成员对浙江省的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66份,有效问卷160份。数据分析显示,只有8.13%的小微企业其融资利率低于6%,高达40.63%的小微企业,其融资利率超过10%;61.88%的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占其所有融资的比例低于30%,26.88%的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占比在10%以内;54.380%的小微企业其融资需求的60%以上得不到满足;只有16.25%的小微企业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大部分小微企业(占比62.5%)认为改善程度一般。这还是在金融比较发达的浙江省,全国来说,情况可能更糟。众所周知,直接融资渠道目前对绝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小微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包括P2P等)三大类,从以上分析可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很大部分无法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来解决,而民间借贷通常利率和风险都很高,是很多小微企业无法承受的。所以,政府出台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政策,其作用并不明显。

二、小微企业融资政策作用有限的原因分析

2011年以来,尤其是2018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可谓操碎了心。但为何效果不显著呢?因为,资金融通也是一项经济活动,无论是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還是小微企业,都是盈利性的市场经济主体,在这项经济活动中也都要追求成本、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而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者之间的平衡问题。

1.金融机构角度的分析。①政策并没有解决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高成本问题。这里的高成本是指小微企业信息的公开性和完善程度不够,金融机构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去挖掘足够有用的信息,加上每家小微企业情况都不同,无法用标准化的模型进行处理,只能凭经验进行判断,从而造成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成本很高。政策文件大都是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高成本问题。少数政策解决了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覆盖面不广,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仍然有限。另外,利率双轨制还使得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定向降准”等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能够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但相对于开展业务的高成本来说,降低的成本很有限。

②政策也没有解决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高风险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一原因是其违约风险比较高,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都比大中型高。2018年3月末,小微贷不良率2.75%,高出大型企业1.7个百分点。2018年5月末,单户500万元以下的不良率为4.1%。2018年9月末,湖北省小微贷不良率为2.6%,其中关注类贷款占7.3%,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不良率为5.2%。据了解,某些西部省份的小微贷款不良率更高。统计出来的小微企业的不良率已经如此之高,如果加上瞒报的,不良率就更高了。而相关部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放宽普惠型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普惠型贷款不良率的上升势必会增加总体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的利润。因此,放宽不良率的容忍度政策只能起延缓作用,由于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并不能增加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从而没有可持续性,只会让风险越积越多。

③由于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还无法根据成本和风险进行合理的定价。金融机构也是企业而非慈善机构,开展业务当然要追求利润,开展的业务是高成本高风险的,那么要求的价格(利率)应该与之相匹配。但由于我国的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加上“两增两控”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金融机构无法根据小微贷的成本和风险进行自由定价。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9年一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贷利率平均6.87%,而5家大型银行的利率才4.76%,其中利率最低的达4.45%。也就是说,5大银行的利率比银保监会测算的盈亏平衡点还要低(银保监会测算,不良率控制在3%以下,利率的盈亏平衡点应在5%至5.7%)。这样低的利率,金融机构是无法从小微贷业务中获得合理的利润的,自然就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款意愿。短期内可以通过其它业务的利润来弥补,但积极性也不会高。长期来说,没有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并不是公益性的,如果成本过高、风险太大且无法通过收益来涵盖,再多的政策文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2.小微企业角度的分析。①政策没有从总体上明显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首先,从实际调查来看。对小微企业的调查可知,只有8.13%的小微企业其融资利率低于6%,高达40.63%的小微企业,其融资利率超过10%;对信贷人员的调查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只有5.4%的信贷人员认为小微贷利率在6%以下,54.05%的信贷人员认为小微贷利率超过1O%;浙江省33位受调查行长中,只有1位认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占3 .03%),而认为有所上涨和明显上涨的合计有26位(占78.78%)也就说,绝大部分行长都认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是上升的。其次,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面来看。政策确实是降低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但从第一部分第2点分析可知,77%以上的小微企业是无法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要从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外的渠道获得贷款,其利率可能高达18%以上。也就是说政策降低的只是少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②小微企业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利润薄的问题依然严重。虽然政府对小微企业各种减税降费,并想尽办法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大部分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并未下降,而且劳动力成本、租金成本都在上涨,有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上涨,导致大部分小微企业利润很薄。而且小微企业的实力很弱,经营管理水平也有限,抗风险能力很差,众所周知的数据是,小微企业3年的存活率才10%。尤其在当前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再融资经营的话,融资的高成本将吞噬微薄的利润,另一方面可能还会面临还不上款所带来的失信风险。因此,当前存在着另一种现象:越诚信的小微企业贷款的意愿反而越低。

可见,从小微企业的角度看,同样存在着成本、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问题,导致政策的效果并没那么明显。[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小微企业信用指数体系研究(17YJA790059)]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微贷不良率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贷”活了连锁民企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速融通微贷”业务操作流程(试行)
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速融通微贷”管理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