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警惕教学中这一设计的落空

2019-12-23何捷

江西教育B 2019年11期
关键词:落空小孩动机

何捷

这一设计指的是——课上到最后,教师抛出“阅读推荐”。

下课铃声响起,我们常见常闻——老师温和地交代:“课后,你们还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课后,你们还可以读一读这一系列的书……”“课后,你们还可以读一读这个作者的其他书……”

真相是——课后,学生真就下课了,基本记不得要读什么书。

起初,我不相信,我自己的课也大多有这样的设计。老友李祖文看了我的设计后,直接说:“这个设计,基本是空话,没有多少小孩会去读。”我将此想法发到微信朋友圈后,《福州晚报》著名教育专栏记者安梓留言说:“没有老师的明确要求,小孩不会去读。”

……

但这些只言片语依然无法让我相信,最终击败我的是“数据”。数据骗不了人。我的“小莲藕学写作系列”被众多执教第一学段的老师在写话的课后做了推荐,可是网店数据流量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集中型井喷。可见,“课后去读读这本书吧”基本落空。再看看我的儿子,他在课后看什么书,基本和老师的推荐无关,更没有发现他着急忙慌地要求我们去购买某一本书,理由是——下课前,老师有推荐。

即便如此,这一设计依然是大家特别喜欢的,而且出现率非常高。设计本身没有错,有四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原因:其一,书本有关联。老师在这一环节推荐的书和教学有关联。例如教学亲情故事,就推荐亲情为主题的阅读书籍;执教和死亡有关的童话,就推荐死亡系列……上什么推荐什么,想想就觉得合情合理。其二,课堂有延伸。上课是读书,课后还是读书,课内课外因读书而关联,完美!其三,理念有更新。新课程要求孩子海量阅读;新教材推荐孩子海量阅读;新时代要求小孩海量阅读。联合国提出面向未来的五个学会,其中一条就是“学会阅读”。不会阅读,几乎被认定无法应对未来。其四,发展有依据。无数专家、名师,大声疾呼:学语文就要通过“读”和“写”两条路进步。周国平教授说得更彻底:如果我教语文,就做“读”和“写”两件事。现在,课上读了,课外再读,小孩的发展指日可待。

这一设计应是如今新课堂中最华美、最理想的設计,但现实,却是最空虚、最不着调的设计。仅仅落为“课堂教学的弹性环节”——如果时间不够,就不说,直接下课;如果上到最后,时间有多余,就说,说到下课铃声响,刚刚好。为什么“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会这么大呢?青年教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三个差异:

第一个差异,小孩就是小孩,课后做什么,凭兴趣。

下课铃声快响时,小孩的心就飞出窗外。请不要太自恋,哪怕你的课堂再有魅力,也抵挡不住课间自由玩耍来得给力。课间玩什么,全凭兴趣。喜欢玩的,即便有“违规”嫌疑,即使没有人催促,也一定要玩。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当“目的”和“动机”相匹配时,做事愉快,有效率,收效好。“动机”和“目的”不匹配的时候,不管你怎么要求,都很难达成预期。所以,对于读书没有感觉的小孩而言,课后让他读书,就是一纸空谈。

第二个差异,课堂就是课堂,课后会怎样,凭习惯。

如果小孩没有养成读书习惯,那么课后让其在自觉状态下继续阅读,这个就是一厢情愿。课后做什么,“习惯”说了算。成年人在每天的自由安排时间里做什么,也是由着自己的习惯来的。例如我的儿子,习惯阅读科普书籍;我习惯阅读教育学一类书籍;有人习惯阅读诗歌;不少小孩只喜欢漫画……老师推荐的书籍和“我的阅读习惯”相匹配时,阅读就顺利进行,反之就难以推行。教学,就是顺学而导的推演。再次强调,不要以为课堂教学的力量有多深远,实际上孩子回到家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绊,教学的效果,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

第三个差异,教学就是教学,课后会不会继续学,凭三样。

做到三样,这项设计可能会得到落实。第一样,要求要明确,是“要求”就好好说,不要委婉到含糊。既然希望小孩课后阅读,既然阅读是“要求”,不妨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提出来。说“要求”时就用上“要”字来开场,不要用“建议”“可以试一试”等模棱两可的话。如今的老师,连向小孩布置作业都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实属凄凉。布置阅读任务要理直气壮,不要一味讨好。希望其能够阅读,又讲得不温不火,不明不白,这才是真正的伤害。小孩很敏感,要不要做都在试探。几次交锋之后发现:不做,没什么问题嘛,于是就彻底不做了。

第二样,效果要反馈,是“任务”就好好查,不要“火箭射向太空”。火箭射向太空,还要回收,但我们的任务布置之后,就无影无踪,岂不可惜?只布置任务而不检查,不反馈,导致任务落空。读书这类任务相对宽泛,不像“完成练习册”“抄写词语”一样,能够有据可查。因此,更应该设计一些检查措施,确保任务落实。例如做读书笔记、组织同伴共读一本书、形成一张读书小报、纸笔测试中有所涉及……总之,任务的落实靠检查的反馈,这是教学的常识。

第三样,精力要集中,是价值就值得坚持,不要朝令夕改。不少一线老师的心比较慌,选择比较花,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风。今天主张阅读,明天强调写作,后天搞个诗歌创作,然后再来个绘本读写……做的事情不一样,走马灯变花样,小孩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也不懂要做什么。教师如果认定阅读是重点,就好好读,读下去。阅读的价值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体会的。换句话说,你喜欢写作也可以,写得多了会遇到“不会写”,此时在“动机”驱使下,也能因写而读。所以,做什么不要紧,只要是正确的,就坚持不懈地执行。其实,小孩需要从教师身上看到力量,才能养成自身的习惯。所谓“言传身教”也就在于此。相反,你轻描淡写说“读书吧”,小孩真的能读才怪。

教学中的这个设计非常重要,不能让它落空。阅读,可以种植在每个老师和小孩的心里。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落空小孩动机
因为长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绘画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