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DDIE模式的微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19-12-23欧阳文华肖黎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教学设计微课

欧阳文华 肖黎明

摘 要:随着教学技术日益普及,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满足了人们学习的新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文章简述构建基于ADDIE模式的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型,以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日食和月食”为例,尝试将ADDIE模式运用到小学科学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促进小学科学微课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课 ADDIE模式 案例研究 教学设计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微信、微博、微课的等各种“微”事物。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使用方式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有学者认为微课满足“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共享性”的特点,[1]可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同时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为教师平时传统教学做补充和拓展。微课逐渐被学生、家长和老师追捧。有专家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因此,评价好的微课不仅仅要看制作技术,还要关注教学设计,并且在后期使用过程还要不断进行评价与反思,从而才能不断提升微课的质量。ADDIE模型就是一种适用于教学设计的科学模型,后被其他学者改良,构建了更适用于微课的教学设计模型[3]。教学设计以ADDIE模型为指导,给一线教师用来开发微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了方向。

二、ADDIE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 ADDIE第一次出现在1975年, 它是由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为美国陆军设计和开发的培训模型, 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和控制五个阶段。[4]近30年来,教学系统设计在教学设计系统理论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不论是 Kemp 模式,Dick & Carey 模式,Smith & Ragan 模式,还是我国何克抗教授的“主导—主体” 教学设计模式,他们都体现了教学设计中系统方法的主要成分,即 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和 Evaluation(评 价),也就是 ADDIE 模式。[5]如今,ADDIE 模式不但应用在国内外的培训领域,还是还开拓应用于教学设计模型,它可以作为微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基于ADDIE模型的微课设计案例

微课程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本文以六年级第三单元第四节“日食和月食”一课中“日食”知识点为例来探讨ADDIE模式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下面详细介绍“分析”“设计”“开发”这三个阶段。

1.分析阶段

在分析阶段要对学生需求、学情分析、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这一步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学习需求分析指的是微课程使用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或者是用在课堂上巩固科学概念。学习者特征分析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学生学习程度、学习阶段特点、学生心理特点等方面。学习内容分析包括对教材三维目标,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整个设计要以此为中心。

(1)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日食和月食》这节课,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日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此实验耗费的探究时间比较久,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日食的有关科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完后,使用微课进行课后巩固或者可以在课堂上当堂进行科学知识小结。这样学生能够在经历实验模拟和微课程总结这两个阶段可以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科学知识。

(2)学习者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平时通过书籍的学习对月球、地球、太阳有一定的了解,个别前概念基础好的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个合理的猜想。

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因素分析:日食出现在生活中的天文现象,学生听说过或者见过此神奇现象并能对此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但学生的学习并不会以为感兴趣就能有秩序的完成,在實际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引导。

(3)学习内容分析

本文主要参考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日食”这课的前期分析如下:

教学目标:①知道日食是自然现象,能初步明白日食的成因。②通过视频展示,建立模型,能探究得出日食的成因。③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保持乐于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日食是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日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内容:我的微课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日食和月食》中日食这一块知识点的讲解,内容主要包括由"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在学生对这种天体现象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日食的成因,其成因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同时为后面继续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奠定知识基础。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包括的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顺序、制作工具。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顺序,最后使用制作工具把教学内容完美呈现出来。下面就是这节课的微课设计:采取PowerPoint2010 、Adobe Auditon和 Camtasia Studio这三种制作工具,主要使用摄像机拍摄的日食现象视频片段、ppt课件、CamtasiaStudio软件录屏、合成制作,通过日食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奇特、壮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通过3D动画模拟演示日食的形成过程,展开对日食形成的探究活动,ppt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发挥板书、教学补充的作用等教学策略,内容呈现的顺序依次为:(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简单介绍,欣赏图片;(3)出示3D动画模拟,解决问题;(4)动静结合呈现日食形成的过程。最终达到通过微课展示,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理解日食的形成原因这一教学目标。

3.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主要要素包括微视频脚本、微视频录制。在前面分析、设计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准备好多所需的媒体课件、视频、背景音乐的素材,针对具体的过程进行微视频脚本编写。

(1)微视频脚本的编写

经过搜集和整理有关“日食”的教学资料和素材,并开始合理设计创造微课,再利用PowerPoint2010制作了相关课件,微视频脚本所包含的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本视频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片头,录制时间1分28秒,主要教学内容是观看一段日全食视频。利用软件放大课题,开始播放视频,后期增加视频背景音乐。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学习提供轻松的氛围。第二部是正文讲解,分为四个小部分层层递进的讲解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是日食的简单介绍,依次出现文字,总结一下我们学习的有关日食的知识,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录制时间25秒。第二个知识点是了解日食的分类,依次出现文字和对应的图片,通过欣赏观看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录制时间55秒。第三个知识点也是重点讲解日食形成的原因,用一张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察后面的3D动画模拟,同时通过动画详细讲解日食形成的原因,录制时间4分36秒。第一个知识点主要内容是欣赏静态和动态的日偏食和日环食的过程,观测日食的注意事项。先呈现日偏食形成过程的图片,随后观看其flash动画;接着观看日环食形成过程的图片和它动态过程。通过动静结合多角度的展示,让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的感受,录制时间47秒。第三部分是片尾,结束动画,录制时间5秒以内。

(2)微视频的录制

本微课使用Camtasia Studio 进行录制,Camtasia Studio 是一款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录屏软件。作者可以即用即停进行录制,讲解错误的地方可以重新录制,在后期把错误的地方剪辑掉就行,操作十分方便。而且Camtasia Studio 软件还可以在后期对视频进行降噪、插入标注等有关操作,缩短后期处理时间。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①打开Camtasia Studio 软件,进入界面,单击左上角“录制屏幕”,需注意调整屏幕的大小。采取的方法可以调整电脑的分辨率或者Camtasia Studio 软件中也可以选择录制区域。

②点击“录制屏幕”之后,打开你需要录制的PPT,再点击右下角出现的 Record进行录制。此时要注意随时关注周边环境,以及屏幕上时候出现不需要的图片,随时做好暂停或重录的准备。

③点击Record之后,开始录制,为了避免把点击鼠标的声音录进去,你最好使用电脑触屏滚动鼠标上的滚轮进行翻页,注意录制时鼠標要隐藏好,随时关注弹出的广告框不要一起录进去,录制到最后一页,点结束后,选择保存路径。此时的保存是临时的,还可以做后期的修改。

④打开保存的文件,然后会跳转到软件编辑画面,在软件里你就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动作进行编辑。本次微课做的编辑有剪辑、降噪、背景音乐,最后再进行保存。

结语

本微课是以参加微视频制作比赛为目的,还没有ADDIE模型中的“实施”环节与“开发”环节,缺乏实际的演练与反馈。但是在后期参与教学实际时将会对本微课这两环节进行实施。现对我这两环节进行一个初步预设:

在实施环节中,由于本微课设计是适用于课后巩固,主要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微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将在小学选取合适的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是除实施正常教学模式外还采用本节设计的微课进行教学,对照班级只是实施正常的教学模式。实施完成后在对两组实验进行调查,首先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情况,反应效果,再对相关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最后对所学知识设计一套问卷进行效果测试。

在评价环节中,首先学生看过微视频后,根据学生的反应状态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修改。然后可以对学生进行采访调查,比如询问学生觉得这样的上课喜不喜欢?为什么?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你想要知道的等等问题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请学科专家开展评价,经过专家的指导建议最终进行修改。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后可以使微课程更加具有教育性、科学性、 技术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赵铮.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5.

[4]卜彩丽.ADDIE模型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8):90-93.

[5]张莲珠,陈俊伟.基于ADDIE模式的微课程设计应用分析——以《开放英语2》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5):48-52.

作者简介

欧阳文华(1989.5—),江西新余人,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肖黎明(1975.12—),江西省赣州市人,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史及小学教育等。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教学设计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