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9-12-23陈辉艳陈蓉晏淑纯

教师·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分类教学结构化教学

陈辉艳 陈蓉 晏淑纯

摘 要: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学科特性与特定学科素养相关联的特殊学科能力,学科关键能力致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文章尝试运用结构化教学知识点、分类教学解决问题等策略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学科关键能力;结构化教学;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30 文章編号:1674-120X(2019)32-0033-01

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具有典型学科特征和具体学科素养的学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学科能力。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和使用,以数学视角发现和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关键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结构化教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不能只盯住眼前的知识点,要注重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巧用知识结构图,融会贯通地进行学习。纵向来看,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知识并非点状散乱的,整体结构严谨,知识体系严密,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往往分为不同的知识点,它们以点状或者片状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作为教师,不仅要能从教科书的点分布中看到它背后的知识之间的整体内在联系,而且还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串联起相关知识,构架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建构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分数除法”单元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杯子能装1/4L水,一个水瓶能装3L水,一满瓶水能装多少杯?初学时,很多学生理不清数量关系,究竟是用1/4除以3还是用3来除以1/4呢?于是笔者适时加以启发:“有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以分几份?”他们马上说:“3份,6除以2等于3。”笔者说:“是的呀,咱们二年级就学过了,还是这个人,今天穿校服你认识,明天换羽绒服你就不认识啦?仔细看看,这道题和分苹果的题目是不是一样?哪里一样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题目都给出了总数量,都是平均分,都是求平均数。教师将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衔接,通过前后知识点的梳理沟通,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就这样,运用旧知学新知,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不仅学得快乐高效,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类比分析能力。

二、分类教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尝试进行分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解决问题为例,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但学生最怕的就是解决问题。二年级的排队问题让教师和学生头疼不已,题型千变万化,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稍一变化就不知所措,教师们反复带着学生画图来理解题意,费时费力却低效。换种方式教,排队问题其实也很简单。低年段的排队问题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作为标准的这个人重复计算了,需要减去;第二类,作为标准的这个人被遗漏了,需要加上;第三类,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无须加减。教师将不同类型的排队问题各列出两道,完成题目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这三类题目有什么异同?”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准关键词,将抽象的排队问题直观分类,最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归纳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复杂的排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体验、学会方法。作为数学教师,要用好教材,多尝试运用结构化教学、分类教学等策略,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玉国.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J].江苏教育,2017(2):67-68.

[2]王莎莎.浅谈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新课程(上旬刊),2018(3):212.

猜你喜欢

分类教学结构化教学
引导探究,开展结构化数学教学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探索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