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产品中情感设计应用研究

2019-12-23娄宇爽李四达

设计 2019年19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娄宇爽 李四达

摘要:为柔性屏幕产品提供潜在的市场,使柔性屏幕产品与情感化设计相互融合。文章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现有柔性屏产品进行用户情感分析与应用分析,深入研究柔性屏幕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探讨柔性屏产品现存的问题,从而引发对柔性产品的可用性与价值思考。得到针对柔性屏幕产品的设计原则、文化价值与发展方向上的思考。探索柔性屏幕与用户情感的关联性可以成为该类产品创新设计的新方向。

关键词:柔性屏幕 折叠手机 设计心理 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0-0016-03

引言

2018年10月末,全球首个柔性屏折叠手机由来自深圳柔字科技发布,如图1左。随后,包括华为与三星也陆续推出了基于柔性屏的手机如图1中右所示。柔性屏幕(AMOLED)对比统的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產品,具有轻薄、色彩丰富、响应速度快和低功耗等特点,业内人士认为柔性屏的发展将会给电子市场带来无限前景。柔性屏幕是指在塑料、金属薄片、玻璃薄片等柔性基材上,制造的具有可弯曲性的平板显示器件。其特点是设备轻薄、佩戴舒适、显示清晰、造型灵活,其产品形式包括手表式、衣物式、眼镜式和头戴式等。作为新型的产品设计材料,柔性屏产品有着广泛的使用前景,但与当下手机用户使用习惯和使用情感存在较大差异,消费动机和购买欲望是推动产品创新的动力。而设计者需要针对用户需求和用户情感进行研究,从用户心理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入手,将用户的情感需求融入柔性产品中。从而探索柔性屏幕产品与用户情感的关联性。

一、柔性屏产品用户情感分析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在2004年提出了“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一词,他认为情感与价值判断相关,认知与理解相关,二者紧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他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强调了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并且强调设计师必须从心理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入手,将用户的情感体验融入产品设计,如表1。那么,柔性屏幕产品的设计与研发理应符合这一设计原则。

(一)柔性折叠手机用户本能层次情感分析。人们对新兴事物的反应非常复杂,这取决于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是设计者所掌控的,并非消费者。例如,刚刚发布的柔派折叠手机,设计者设计柔派整体机身颜色为黑色,折叠形式新颖,这使得消费者接受柔派。但当三星发布Galaxy Fold时,消费者开始比较异同,三星整机相对小巧,并且采用金属材质,金属给人以良好的价值感,这促使用户产生优越感,因此消费者从外观上更愿意接受三星的Galaxy Fold。当消费者注重外观或形式美时,是遵循自然法则的,这是设计心理中本能层次的设计。该层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观察、感受和声音等人为生理特征,所以当新型柔性产品产生时,人们会第一时间把目光聚焦在柔性产品的外观上。而柔性屏轻薄柔软、可卷可叠的优势,有利于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产品的外观和形式美。产品的视觉感受与触觉感受相辅相成,产品的“可触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物理触感可以让用户感受到明确差异,光滑的金属和柔软的塑料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完全不同。

(二)柔性折叠手机用户行为层次情感分析。柔性可折叠产品相比传统手机画幅宽大,在影音视频或游戏互动上可以使用户拥有更沉浸的视觉体验。大多数消费者在注重产品外观的同时开始对产品功能进行关注及反思,而功能和用户感受体现在行为层次的情感设计中。

笔者针对柔性屏产品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82%左右的智能设备用户对柔性屏电子设备感兴趣,并有购买的欲望。但是对于柔性屏产品的功能64%左右的用户对其功能产生了担忧。就目前而言,柔性屏技术不可否认地为人们带来了益处,但如何完善产品,并以成熟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仍然需要一个技术与设计不断迭代的过程。针对现有的柔性屏手机,一些电子设备爱好者进行了测评,并且发布测评报告。测评视频中包括:使用流畅度测试、软件功能测、机身屏幕耐刮性测试、声音测试和交互测试等,一系列使用测试视频。人们通过对折叠手机的测试,对其进行观察与感受、思考与感知,希望得到认同感、安全感和舒适感等诸多心理情感的认知。这也恰恰说明了用户在行为层次的情感中,需求并不如想象中的明显,而是隐藏的。大多数用户往往不能直视自己的隐藏需求,而是期待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和更新。

(三)柔性折叠手机用户反思层次情感分析。柔性折叠手机发布后,生产厂商均在自己的网站主页着力宣传柔性产品,并尽可能地全方面展现自己的产品优势,配备宣传广告,使用视频,产品图片,购买详情,线上抢购和使用好评反馈等一系列服务,而这些做法无一不是在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整体印象。反思层面的情感决定着用户的整体印象。当人们了解了柔性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后,开始犹豫是否要购买时,人们的反思情感开始介入,人们会让“他人作出决定,这里的“他人”甚至是陌生人。由于反恩情感的介入,人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再一次对产品进行观察反思,这个时候来自于陌生人的评价以及评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潜意识作出购买决定,而潜意识是导致反恩情感作出购买决定的关键。在设计心理学中,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社会认同”。

根据商业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公司提供的资料如图2:2014年到2018年间,柔性屏的出货量比例从0.2%增长到66.6%。2018年柔性屏的市场出货量高达230亿美元,同时刚性屏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28%。自iPhone 3G推出以来,直板触屏手机已有10年的历史,智能手机的下一次颠覆很可能与“变形”有关。对于目前智能手机不断萎缩的市场来说,大部分人认为“柔性屏”是近几年最值得期待的科技话题之一。然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柔性产品因其配套产品的不完善,其变革要延迟至20年后。人们对待柔性产品的态度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理念、记忆信息和使用途径。柔性产品为设计者提出的新需求是建立用户自我形象和提高用户社会地位。因此设计者要想说服人们购买新型的柔性屏智能设备,就必须了解目标用户潜意识中的动机,明确用户需求,以此使用户感到愉悦。

二、柔性屏产品与用户情感现存问题的分析

移动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信息的便捷性、丰富性与可视化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大屏幕手机不断受到追捧,人们也渐渐开始希望在便携性与大屏手机的信息可用性之间找到妥协。折叠屏幕设备可以提高一倍甚至更多的占屏比,其优势非常明显,在手机、电视、车载屏幕、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前景广阔。2018年,LG推出了首款可卷式电视Signatures Series OLED TV R,65英寸的屏幕能够伸缩且像卷轴一般卷曲伸缩进入底座。柔字科技早在2017年就已经展示过应用在汽车中控区的柔性屏,如图3右,联想也推出了可以上下折叠的手机方案,如图3右下。但就目前来说,柔性屏产品在消费市场上遇到了一系列阻力。根据目前市场上3款柔性屏手机的对比研究可以分析出柔性手机仍然面临着问题,如表2。

(一)柔性屏幕与智能手机相结合的技术仍旧不成熟。

折叠手机在实现了屏幕扩大的同时增加了机身的厚度和重量,并且屏幕实用面积相对有限。折叠手机看似相对笨重,折叠厚度均在1cm以上,并且拥有折叠缝隙,屏幕不能完全贴合,这是对于已有超薄手机的退化表现。耐用性方面,在柔性屏手机测评中,三星也是状况百出,出现了如:碎屏、闪烁、另一半屏幕无响应等一系列问题。这迫使三星将取消了在中国的发布会。设计者们创新性地将柔性屏幕与智能手机相结合,试图开创智能手机的创新形式,但仅仅依靠宣传“折叠”与“柔性屏”的噱头,是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折叠手机若想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的认可,功能性和实用性是折叠手机至关重要的一个技术点。从情感角度出发,折叠手机的便携方式来源与“折叠”,而柔性屏幕的优势在与“柔”二者如何恰到好处地结合实现人性化设计,并且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其实才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折叠方式与便携性之间的矛盾性。

柔性屏手机的产生使设计者和生产商更加注重折叠方式,使其变的小巧便捷。但设计者们似乎忽视了“柔”的自身定义。柔性屏的优势并不在于折叠,而是卷曲和相对不规则物体的贴合。如果设计者们将柔性屏应用在手机领域,手机的设计方式与存在形式理应得到重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折叠形式大多不够成熟,在设计的本能层次中,设计者通过产品的外观表现来吸引用户对产品的购买欲望,但通过三星和华为折叠手机测评来看,两款手机在展开后,屏幕中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折痕,以上给用户带来的负面体验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整体印象的判断。

(三)设计方式与设计内容相对滞后。折叠手机折叠后和展开后的观看方式占屏比例均有不同,这使得设计方式和设计内容的仍旧滞后。用户需要调整视角以适应更改尺寸后的屏幕和手机内置内容的存在形式。这样的设计对于用户来说是并不是不友好的。折叠手机应是一个搭载感情的平台,并非是功能的展现平台,产品不应仅是一个所有功能的集合体,其真正价值在与是否可以满足人类自身的情感需求,并且通过产品建立用户形象,即自我个性和社会地位的需求。人们需要时间和习惯去接纳新兴物体,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不断创新,并且合理运用情感化设计来促使用户迎合和适应新事物。

三、情感设计在柔性产品中的应用分析

(一)观察与感受:本能情感应用。以柔派为例,柔派手机的可折叠形式得到了用户的初步认可,其独特新颖的外观满足了用户的本能层次的初始需求。柔派实现了从手机到小型平板电脑的转換,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就目前而言,柔派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设计瓶颈,仔细观察,柔派在外观上的设计仍然是欠缺的。例如,图4左,屏幕展开后,非屏幕区域占比较大,运行操作时,屏幕中白色功能栏也占据了一定位置。图4中,柔派因其自主研发的铰链占据设计优势,但在机身铰链表面镶嵌螺丝的设计以及铰链的较大空隙会使用户对整机外观的好感度降低。图4右,柔派背面的塑料质地搭配1/5的软胶材料虽然可以很好地贴合柔性材料,但对于用户来说,视觉效果略显低端。这说明柔派在本能层次的设计应用不够成熟。产品的外观和形式美是用户评判产品的第一准则,现阶段,柔性屏幕产品只是实现了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其他周边设备没有同步,设计师们应该根据当前现状从新考量折叠手机的存在形式与展现方式。设计师们可以利用柔性屏柔软可卷曲的特性设计相关电子产品,例如柔性屏的特性可以很好地与中国的古代的卷轴的设计概念相结合,设计出款式新颖并且符合大众审美的电子产品。

(二)内涵与效用:行为情感应用。以三星Galaxy Fold为例,如图5。因其屏幕问题,三星紧急叫停上市时间,据韩国媒体报道,截止至2019年6月三星Galaxy Fold仍无法面市。一些样机使用者,拿到样机仅常规使用两天左右,手机便出现闪屏,碎屏,屏幕坏点等不一现象。另外,三星手机屏幕上有一层特殊的保护膜,使用者按照使用习惯移除了保护膜,导致手机损伤。而三星的相关警告提示在包装上,这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是无用的。用户注重产品本身是否简单易,而三星的折叠手机在给用户制造了麻烦的同时也降低了其自身品牌影响。

就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来说,柔性屏的出现促使用户对大屏幕手机的渴望,但受制于技术的难点,昂贵的成本价格与手机内容的设计限制等一系列原因使得折叠屏手机的市场份额相对有限。因此,设计师应该从用户使用角度出发,以考量功能性为前提来思考使用便利性。折叠手机与现有的平板电脑如苹果iPad mini相比,无论是内容或是性价比都不占优势。另外,准确来讲折叠手机在功能和内容上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的创新,用户体验与之前智能手机相比大致相同,如智能语音系统、手势交互方式、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等,特別是目前柔性手机屏还缺乏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如大宽屏、超长屏的游戏或电影等相关设计,这些功能上与设计的缺失从侧面限制了用户的购买欲望。柔性产品若想得到更多的用户,就需考虑在追求大屏和便捷化的同时,关注内容与交互方式的设计,并增强产品的可用性与触感体验。

(三)思考与感知:反思情感应用。在柔性产品的设计中,LG设计了首款可量产的大屏柔性屏电视,如图6。设计者运用了反思情感,利用柔性屏可弯折的特点,将电视隐藏在一个长方形盒子中,相对于传统的电视,LG利用卷轴式设计节省了空间占用问题。相对于现有的投影电视,柔性屏画面更加清晰。因此,可卷曲的电视给用户带来了科技感和满足感,但可卷曲电视与折叠智能手机同样存在着昂贵的售价和性价比问题,另外,卷曲形式与相应技术相对先进,没有用户使用经验,产品使用寿命问题暂时尚无定论。柔性屏产品若想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的是设计者不断反思与跟进,反思产品的价值应用与跟进用户的使用反馈。例如,原本的曲面屏电视针对人眼设计了符合双眼水平的188度视域,这极大程度满足了用户的观影体验。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观影体验和观看舒适度最佳的位置仅限于屏幕中间位置的观看者。这个例子中设计者可以很好地运用反恩情感,利用柔性屏可轉換的特性解决这一问题。突出柔性屏自身可弯曲的优势,使用户可以通过弯曲屏幕来调整最佳观看角度,已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增强沉浸感。

设计者的职责是合理处理用户情感与柔性产品的关系。人们对柔性产品的认知与信任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例如,喜欢大屏幕的人群或玩家多来自于喜欢观影或钟爱游戏,那么带有沉浸感、超现实感的震撼场景对于他们开说无疑是不可抗拒的。因此,在物质充沛的今天,设计者要想说服人们购买新型的柔性屏智能设备,就必须了解目标用户潜意识中的动机,明确用户需求并使用户感到愉悦、成就或者自豪。

结论

柔性屏技术的发展和柔性屏设备的不断更新,柔性屏技术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探索目标。就经济价值而言,柔性屏作为新一代屏幕代技术,短期来看是可以对智能设备产生根本性的颠覆形式的,长期来看,柔性屏幕和智能设备的完美结合是最有可能进入和改变智能家居万亿市场的格局产品。“泛在屏”的概念已成为未来智能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将进入一个新篇章。

就设计价值而言,柔性屏的发展为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成为开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大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金钥匙”。唐纳德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原则为柔性屏幕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新动力。对产品的可用性、功能性和情感化的思考是柔性屏产品能够获得用户青睐的基础。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认为,“柔性屏和柔性传感的交互方式将改变一系列的硬件、软件和产品生态”。因此,探索柔性屏幕与用户情感的关联性应用可以成为该类产品创新设计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
基于情感化的亲子装创意研究
浅析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原则
岭南建筑窗饰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浅谈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作用
全景虚拟校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