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融媒体曲艺传播中评论的价值

2019-12-23陈世海袁丽红

曲艺 2019年11期
关键词:曲艺

陈世海 袁丽红

如果说新媒体是工具,那融媒体就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从相互竞争走到相互补充,让我们迫切地想要了解传统曲艺即将发生的蜕变,这场变化与曲艺从业人员、文艺爱好者息息相关,也会影响祖国文艺百花园的繁荣与兴盛。如何让曲艺评论,确切地说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曲艺评论介入这场即将来临的变迁,并在其中书就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当前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一、曲艺融媒体传播设想

结合当前新媒体发展现状来看,如果经过曲艺人的不懈努力,能够催生一个结构合理、人员专业、资源丰富、受众广泛的曲艺融媒体传播矩阵,我想它的运行模式大致应该是这样的:以一个自主品牌的曲艺综合类客户端为核心,凝聚媒体运营、市场营销、演出演绎等专兼职人才团队,积极传播曲艺音视频和演出资讯,推介曲艺文化知识,依靠曲坛明星独家报道凝聚人气。围绕客户端核心团队形成线上线下两支生力军。线上部门深谙新媒体运行规律,将曲艺资源有机嫁接到网民生活方方面面。1.大力促传播,对客户端原有的音视频资源进行二度制作,依靠传统广播电视和网络音频、短视频平台(如喜马拉雅、抖音、哔哩哔哩等)扩大传播影响力。2.广泛聚人气,运营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曲艺微信公众号,掌握若干微信群、QQ群,常态化分享新鲜资讯,紧密团结曲艺从业人员和爱好者。3.专业有资源,掌握各类高质量曲艺演出、赛事的直播、转播权,真正做到曲高和众。线下部门既要懂艺术又要懂政策、懂运营,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演出团体建立深远的战略合作关系。有与曲坛明星及其粉丝后援团打交道的能力,深谙粉丝经济经营之道。在曲艺融媒体矩阵壮大发展、形成声势、广聚人气后,线上线下团队协同作战,推出符合网民口味的有影响力的活动,营造热点话题、引发各界关注,为传统曲艺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上述设想的部分内容会被新载体、新手段所取代,但线上线下融合发力的大趋势不会变,顺应网络规律提升传播力的方向不会错。那么,当我们畅想传统曲艺搭载融媒体时代的东风、实现传播效应几何级裂变的时候,曲艺评论的地位在哪里呢?似乎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评论者的形象多少泛着一股历史的味道,佶屈聱牙自带专业门槛的理论辞藻与网络时代“短、平、快”的主流理念背道而驰,确实太不讨巧、太不时髦、太不“新媒体”了。

二、优质曲艺评论在融媒体时代大有可为

事实上,正是因为评论家没有第一时间占领网络舆论的高地,才导致当前有些被动的局面。文艺评论是社会科学研究与文艺美学精神的结晶,更是宣传思想舆论引导工作的组成部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曲艺评论作为文艺评论的一个门类,在曲艺融媒体传播起步伊始就应当提前介入、设法发展,形成有利于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舆论场,这是融媒体时代曲艺评论的职责使命与重要任务。

优质评论能确保曲藝艺术在融媒体传播中把准方向。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民众搭建了便捷的发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都是评论家,评论不再必须是一篇文章,一个感叹号、一个表情符号都能表达受众的意向。曲艺评论的定义需适当延伸,我们设想的融媒体矩阵将是一个缤纷多姿、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泛曲艺交流平台,既欢迎资深票友,也不避“新人小白”,既传承传统技艺,也愿聊闲情雅趣,但在更新传播理念、有效利用新传播技术的同时,曲艺评论者要始终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美学观的坚守,清晰评判作品是否展现鲜活的群众生活、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高质量的曲艺评论(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只言片语)要作出示范引导,确保整个融媒体平台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走好文艺工作的群众路线。尽管曲艺目前还非文艺大宗,但知名曲艺艺人的言行举止还是会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位自带流量的青年相声演员对四川地震的调侃曾在网络世界中引起不小的震动。因此,曲艺评论家要有担当意识并努力作为,在发生曲艺舆论危机时第一时间积极发声以正视听,利用融媒体渠道传递曲艺人负责任的正面形象。网络世界常常会以某个社会事件为触媒,引发长久的互联网论战,一旦论战谤言曲艺创作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曲艺评论家就不能坐视不管,要及时介入、积极回应,以平等对话的态度和无懈可击的专业素养写好战斗的檄文,扭转网络舆论风向,确保融媒体世界的风清气正。

优质评论能推动曲艺生态在融媒体架构中持续向好。融媒体时代,优质曲艺评论的创作主体既可以是专业研究者、文化工作者、曲艺从业人员,也可以是资深票友、曲艺爱好者乃至普通网民。回归本源,文艺评论本来就是要对文艺活动、文艺创作和具体作品的倾向与得失,进行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评鉴与引导,进而让作品找准社会定位与艺术定格。优秀的曲艺评论不仅是对作品的现实描绘,更彰显曲艺的未来方向,是推动曲艺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

传播渠道的更新往往会带来整个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播电视时代来临前,曲艺是存在于茶馆、剧场中与听众面对面交流的艺术,具备现时性、现场性、动态性、随机性的特点,但曲艺的广播时代来临后,艺人们为了能在纯听觉的传播模式下脱颖而出,不得不努力提高说功、唱功、创新演唱方式,努力打造自身的特色,口齿伶俐、说白形象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成为艺人们追求的目标,表情、动作、手势则相对忽视,在电波的影响下,曲艺悄然进行着转型升级。随着荧幕的普及,曲艺追求更丰富的感观呈现,艺人们重行头、重包装,化妆相声、相声剧、评弹表演唱是曲艺谋求发展的一种结果——尽管并不一定都获得了成功。电视综艺的兴起让观众对舞台艺术的容错度大幅度下降,茶馆小剧场中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现挂、噱头,随机应变、随物赋句部分让渡于无数次排练后形成的熟稔、固化与精致,一些艺人从创作者向纯粹的演出者转型。

曲艺之所以会随传播渠道的改变而发展,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每个时代的传播媒介的背后都自有一套独具特色的评价反馈机制,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曲艺的生态圈。在融媒体时代,泛化的曲艺评论在评价体系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比例。当演员在直播平台表演时,观众的第一感悟通过键盘转变为文字,在第一时间铺天盖地地被传送到演员面前,令人应接不暇。在茶馆小剧场的现场艺术时代,演员通过察言观色来感受听众的满意与否。在广播电视时代,报刊杂志上的媒体人评论尽管也能产生一定作用,但收听收视率仍是最直观的指数。到了融媒体时代,点赞数、关注率、微博粉丝数与海量的文字短评共同构成了评价体系。一部分观众迫不及待地书写视听感悟,以弹幕评论的方式直接推送到艺人的直播屏幕上;另一些则在微信群、QQ群、微博留言板上疯狂“盖楼”。在电视广播媒体时代,曲艺人稍加注意就能屏蔽掉他人的负面评价。但到了融媒体时代,无论艺人愿不愿意,网友高度的赞誉或犀利的批评都直接被送到了眼前,艺人们再无逃避空间,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与破旧立新的勇气,与其见招拆招不如汲取评论中有益之处,努力作出回应,鞭策自身进步发展。

融媒体为评论打开了便捷、即时、互动、多元的广阔平台,有利于激发文艺评论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某些兄弟艺术已在融媒体模式下尝试网络评论的引导与收集,例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戏曲融媒体项目“昆虫记”的编辑常常在微信、QQ群里发起、引导话题,和戏迷一起“盖楼”。“一部大戏演完,群里往往已经盖起数百层‘大楼。戏迷真知灼见,最具客观性、代表性,鲜活、鲜明、生动。编辑将‘大楼进行精编,总体把握导向、主调,梳理、提炼、剔除过于情绪化、随意的内容,保留精华,保持原汁原味,‘剧评大楼专栏成为‘昆虫记独家产品。” ①这样能在戏迷发声的同时由编辑进行选择与把控,从而催生出独具慧眼的短篇评论,为艺术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新媒体上,大量“评论”缺乏专业素养,缺乏基本的学理判断和思考,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优秀的曲艺评论家大有施展拳脚的余地,為普通网友“带好节奏”,让优质评论成为评论主流,鼓励曲艺人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演中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引导网友以评论的方式为曲艺发展与蜕变贡献智慧与帮助。

三、曲艺评论家在融媒体时代的自我修养

(一)要把握正确导向、坚守美学标准

从价值取向上看,为了确保文艺评论健康发展,曲艺评论家必须牢牢把握曲艺评论的正确方向,认真履行评论者的社会责任,激浊扬清、以文化人。从美学标准上说,要认真研习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刻意蕴,研究作品时从是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处着手,探讨作品对于中华美学精神的刻画方式与呈现角度。思索曲艺人在创作上如何匠心独运、自成一体,在言简意赅中将知、情、意、行统一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智慧。

(二)要理解平台差异、更新思维模式

融媒体是多维平台的综合呈现,曲艺评论者在不同平台发表意见之前,首先要理解平台之间的差异,分析平台使用人群特征、平台流行语、用户在线高峰时段等要素差异,掌握网络化的思维模式,才能够与网友打成一片而不膈应。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使用者以九〇后、〇〇后年青人为主,思维活跃、激情饱满却容易激动;豆瓣、知乎等文化类论坛的使用者以高等学历者为主,知识储备丰富、思想开放但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而微博、微信群的构成就更加复杂,不在群里“潜水”一段时间很难跟上节奏。曲艺融媒体矩阵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上述平台的借力。深谙传统曲艺评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若只是简单粗暴地将旧有研究成果一股脑复制粘贴,恐怕激不起多少水花。不同平台对不同曲种的接纳度同样会有不同,人们可以利用挤地铁、搭公交的时间点开短视频软件听相声、看小品,但很难在局促的碎片时间里感悟评弹、清音作品的艺术之美。在某个曲种完全无法施展拳脚的平台上,无论怎么饱加溢美之词恐怕都是枉然。显然,平台与曲种的契合度也是曲艺评论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三)要遵循传播规律、转变笔风文风

网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近年来不少相声、小品作品都从网络段子中汲取灵感,网络曲艺评论也可参考,要走出艺术评论小众化、自恋化的怪圈,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到群众面前,认真学习、积极借鉴新媒体话语中活泼生动的好词好句,更新自己的语言库。好的文风,对于评论的生命力至关重要。新媒体时代,尤其要注重语言和风格的创新,内容上要深入浅出,语言上要生动活泼。但是要注意,新媒体环境下的普通网民的评论呈现碎片化、个人化、非理性、数量化等特征,作为专业研究者和曲艺从业人员,不能抛开自己的专业学识来削足适履、一味迎合网民口味,要在掌握新媒体语言要求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专业意见和理性思考简单明了、逻辑分明地表现出来,决不能为了粉丝“点赞”而降低品格,文艺工作者终究有着“讲正气、走正道、树正风”的社会使命,这是无论如何都要贯彻到底的。

有人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文艺评论正在摆脱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垄断,“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群众话语体系的一部分,这背后代表着话语权的转让。这个论断对其他艺术门类或许适用,对曲艺而言,恐怕言过其实,曲艺艺术从来都活跃于田间巷头、天桥茶馆,它在群众中诞生、发展、成熟,是不折不扣的群众艺术。“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面对融媒体的巨大机遇,有着群众广泛参与的网络评论必将推动整个曲艺艺术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释:

①王晓映:《“昆虫记”:媒体融合中的典型切片——一个戏曲新媒体项目的周岁报告》,新华网,2017年2月13日,

h t t p : / / w w w . x i n h u a n e t . c o m / newmedia/2017-02/13/c_136052533.htm。

(作者:陈世海,张家港市政协党组成员、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袁丽红,张家港市文化馆干部。)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
“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对曲艺传承的影响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不同传播方式对于曲艺发展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曲艺教学实践分析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